家長必看|幼小銜接,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

前日,我們發佈了《教育部:拒絕幼兒園“小學化”,請把遊戲還給孩子》一文,引發了廣大家長朋友的熱烈討論。公眾號後臺也收到不少關於“幼小銜接”“拒絕幼兒園小學化”的留言。

7月初,各小學開始陸續發出新生入學通知書——又一批孩子即將走出幼兒園,邁進小學的大門。然而,在很多園所,不少孩子早在半年甚至一年前就已經離開了幼兒園,為上小學開始了漫長的準備期,有的大班甚至出現“空巢”現象。

這個暑假,很多“幼升小”的孩子們都被送進了幼小銜接班,並沒有享受到假期帶來的快樂。那麼幼小銜接到底“銜接”什麼?家長容易陷入哪些誤區?家長們又該如何幫孩子順利度過這一特殊時期呢?讓我們帶著問題走進今天的話題……

幼小銜接,家長最容易陷入的三大誤區

01

幼兒園和小學的學習方式、學習內容、學習時長差異較大,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對孩子各方面來說都是很大的轉變和挑戰。而家長在引導孩子發展時,往往特別關注孩子知識方面的積累,卻容易忽略對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交往能力,以及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

01 幼小銜接≠孩子“搶跑”學習

實驗:

著名心理學家格賽爾曾經做過一項著名的“雙生子爬梯”實驗,他對一對雙胞胎T和C進行了觀察,確認他們發展水平相當。在雙胞胎出生第48周時,對T進行了爬樓梯訓練,而對C則不作訓練。訓練持續6周時,T比C更早地顯示出具有某些技能。到了第53周,當C達到爬樓梯的成熟水平時,對他開始集中訓練,發現只要少量訓練,C就趕上了T的熟練水平。

起初,格賽爾認為這只是個偶然現象。於是他就換了另一對雙生子,結果類似,又換了一對,仍然如此。如此反覆地做了上百個對比試驗,最終得出的結果是相同的。由此,他認為:兒童的學習取決於生理上的成熟,在兒童生理成熟之前的學習與訓練難有顯著的效果。

家長必看|幼小銜接,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

這個實驗給我們的啟示是: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實際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違背孩子發展的自然規律,不要違背孩子發展的內在“時間表”,更不要人為地通過訓練加速孩子的發展。

有的家長認為,幼小銜接就是提前學習算數、識字與拼音。其實,幼小銜接所需要關注的內容是多方面的,真正需要銜接的,是孩子從一個學習生活環境轉變到另一個學習生活環境的適應能力。

02 幼小銜接≠幼小銜接班

案例:

家長周女士說,孩子今年大班畢業,馬上就要上小學一年級了,這個暑假被她當成兒子幼兒園畢業的最後狂歡節,為他安排了滿滿的活動——逛公園、旅行、回老家等,都是以玩為主題的。

正當一家人玩得不亦樂乎時,他們發現孩子的很多同學放假後都沒消息了。一打聽,原來好多人都在上各種幼小銜接班。有一天,她帶著兒子到同學家串門,發現小夥伴已經把拼音的聲母、韻母等都工整地寫下來了,20以內的算術、簡單的識字等也都會了。周女士頓時傻了眼,看到還在旁邊嘻嘻哈哈、玩耍的兒子,她開始有些緊張了,琢磨著回家也要給兒子報個幼小銜接班。

家長必看|幼小銜接,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

以上案例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有的家長本來是佛系爸媽,主張“暑期讓孩子痛痛快快玩”,但看到身邊其他孩子的變化,就開始慌了,趕緊忙著把孩子送到幼小銜接班去,生怕自己孩子因此而“掉隊”。殊不知,這樣做既沒有了解幼小銜接的真正涵義,反而因自己簡單地將孩子推給了幼小銜接班,而全然忽略了在這一特殊時期作為家長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

03 家長過分焦慮,從眾心理作祟

現象: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是“一張白紙”,進了小學之後會跟不上進度。在很多小學不能保證“零起點教學”的大環境下,“不能完全一張白紙地去上小學”成為了不少家長的共識。小編曾接觸過一位爸爸,本來是堅定的“不報班”派,但是當班上30多個孩子中有70%都上了幼小銜接班後,他開始動搖了——擔心自己孩子落後在“起跑線”上。

“提前學一學,哪怕只是自己買教材回來教一教都可以,千萬不能完全一張白紙地去上小學。”“幼兒園現在都不讓教拼音、識字了,如果能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上小學也能輕鬆點。”這些耳熟能詳的話語,想必不少家長都聽過,隨著孩子臨近入小學,很多家長又開始擔心、忐忑、焦慮,生怕自己的孩子不習慣小學生活,更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家長必看|幼小銜接,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

幼小銜接,家長要重點關注哪些問題?

02

其實,做好幼小銜接,對於孩子來說,最大的收穫不僅僅只是學到了什麼,更應該是自理能力,學習能力的提高。不上校外幼小銜接班,不等於孩子“零預備”入學。幼小銜接這一特殊時期,更需要家長的引導和陪伴,請您和孩子一起努力,共同做好以下幾點:

01 激發孩子上小學的熱情

千萬不要用“上學就要受苦頭”“你這麼皮,等上了小學讓老師來管管你”等話來嚇唬孩子,而是要說一些欣賞與鼓勵的話,如:“喲,你的褲子又短了!人又長高了!”“我發現你變得越來越能幹,越來越像小學生了,恭喜你!”這樣會讓孩子覺得上小學很光榮、很自豪。

此外,家長平時可以帶孩子到附近小學的門口去看看小學生上學、放學的情景,激發孩子上小學的熱情。

02 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家長必看|幼小銜接,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

孩子的適應是有一個過程的,在充分激發了孩子對上小學的憧憬之後,家長應該開始著手培養孩子的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

好的習慣,受益終生。家長可利用暑期引導性地培養孩子形成以下好習慣:幫助孩子樹立時間觀念,安排孩子相對穩定的作息時間,讓孩子早睡早起,養成良好作息的好習慣;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如自己吃飯,自己收拾餐具,學會繫鞋帶,整理書包、桌椅,大方、友好地與人交往等;提前讓孩子適應在書桌前端坐著看書、練習握筆、畫畫等。

03 幫助孩子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一般而言,孩子是否具備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孩子對學習是否有興趣,生活是否有規律,在集體中是否合群,這幾個方面情況往往影響其入學後的適應性。

作為家長,在孩子幼兒階段就要給他(她)一些自我管理的空間和機會,培養孩子做事的方法和能力,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和過渡。出現問題時要和孩子一起面對,並給予積極的暗示。如:“好極了,你做得真棒!”“你做得不錯,但如果……可以更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成長過程。事實上,若家長能夠陪伴孩子共同經歷幼小銜接這個特殊階段,能讓孩子更好地適應改變。

幼小銜接,應遵循孩子的發展規律

03

家長必看|幼小銜接,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

如果說幼兒園“小學化”是拔苗助長,那麼正確地進行幼小銜接就是幫孩子“紮根”。從幼兒園到小學,確實是兩種不同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也是兩套完全不同的教育體系,小學知識和課程的銜接只是表面銜接,深層次銜接是指孩子思維方式、學習習慣、人際交往等方面的銜接,應該遵循孩子的發展規律。

幼小銜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關鍵在於從心理和行為上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與能力。這個過程不僅需要教師和孩子的努力,家長的參與也尤其重要。家長應比孩子更早做好充分的準備,完成自我角色的轉變,給予孩子有力的情感支持,成為他們勇敢向前的堅實後盾,與幼兒園密切配合,讓孩子從容、自信地邁入小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