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戶外活動中受傷?別慌!7大應急預案必須收藏

夏天,是孩子們最喜愛的季節,他們可以在戶外活動中盡情撒歡,但同時也極易在戶外活動中受到傷害。據今日的新浪網報道,哈爾濱市第五醫院小兒骨科在10多天裡就已經接診了50多位因在戶外玩耍時受傷造成骨折的兒童。

孩子戶外活動中受傷?別慌!7大應急預案必須收藏

由於孩子正處在生長髮育的時期,運動機能還不夠完善,加之他們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對危險因素缺乏認識,很容易在戶外活動中受傷。

那麼,在夏季的戶外活動中,有哪些是老師和家長們必須注意的?當孩子不小心受傷了,有什麼應急處理方法可以讓他減少傷痛呢?老師和家長不妨仔細學習這些應急處理方法,真的很重要!

孩子戶外活動中受傷?別慌!7大應急預案必須收藏

不小心摔倒,擦破了皮

夏天孩子的衣服穿得較少,不小心摔倒時很容易擦破皮,此類傷害大部分是表皮受到損傷。

▲ 錯誤的做法:

拿紙巾擦一擦,再吹一吹,等著傷口自己好。

▲ 聰明的做法:

用溼紙巾或清水擦洗傷口,及時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塗消炎藥膏,再包紮。

>>>>

具體處理方法:

1.如果傷口很淺,且面積較小,先用溼紙巾或清水將傷口擦洗乾淨,再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傷口周圍皮膚,然後塗一層外用消炎藥膏,再貼上創可貼或用消毒紗布包紮好即可。

2.如果擦傷面積比較大,且傷口上沾有無法自行清洗掉的汙物,或受傷部位腫脹、嚴重疼痛,或受傷位置在身體的重要部位,建議立即就醫。

3.如果傷口大而深,則更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外科做局部清創處理,並注射破傷風針劑。

孩子戶外活動中受傷?別慌!7大應急預案必須收藏

被寵物咬傷、抓傷

孩子天生愛小動物,當他們在小區或路上看到小貓小狗時,總是會忍不住蹲下去和它們逗玩,但稍不注意也容易被抓傷或咬傷。

▲ 錯誤的做法:

擠壓傷口,幫寶寶把病毒擠出來。

▲ 聰明的做法:

先用肥皂水、清水、洗滌劑徹底沖洗傷口,再用碘伏或雙氧水塗抹傷口進行消毒,然後趕緊送醫院。

>>>>

具體處理方法:

1.不要擠壓傷口,而是先用肥皂水、清水、洗滌劑徹底沖洗傷口至少20分鐘。徹底沖洗後用碘伏或雙氧水塗抹傷口。

2.儘快去醫院。如果被沒有接種狂犬疫苗的動物咬傷,孩子則必須在24小時內接種狂犬疫苗,並使用破傷風抗毒素和抗生素。

孩子戶外活動中受傷?別慌!7大應急預案必須收藏

扭傷、脫臼、骨折

孩子的骨骼韌性強、硬度小,在運動和遊戲中,容易發生扭傷、脫臼、骨折等意外。

▲ 錯誤的做法:

孩子扭傷又疼又腫,先是揉一揉,完了還熱敷。

▲ 聰明的做法:

繃帶纏得太緊只會增加傷痛,應先冷敷,再熱敷。如果不能確定是否脫臼或骨折,則應儘量少移動,固定好受傷部位後趕快就醫。

>>>>

具體處理方法:

1.如確定為扭傷,則在受傷24小時內,用冷毛巾包冰塊冰敷20分鐘,鎮痛消腫。受傷第2天后,改用熱敷促進腫脹消退,幫孩子揉揉傷處。還可以用彈力繃帶包紮扭傷部位,保護和固定受傷關節,或把扭傷部位墊高,幫助減輕腫脹。

2.若孩子劇烈哭鬧,拒絕觸摸,表情異常痛苦且受傷的關節活動受限,受傷的部位腫脹或有異常的折角、隆起、青紫、淤血等,可初步判斷為骨折。

3.一旦懷疑有骨折或脫臼,可用硬木板片或雜誌臨時把骨折的兩端固定好,儘量減少對受傷身體部位的移動。

4.做完緊急處理後,立即就醫。

孩子戶外活動中受傷?別慌!7大應急預案必須收藏

意外燒傷、燙傷

冬季幼兒穿衣服較多,燙傷機會少一點,夏、秋、春三季就要注意防止燙傷。

▲ 錯誤的做法:

往寶寶作品上塗抹醬油、醋、酒、牙膏或其他油脂和偏方。

▲ 聰明的做法:

不塗亂七八糟的東西,因為這可能會引起感染,還會影響醫院判斷。輕度的燒燙傷可以塗一點紅藥油或溼潤燒傷膏。

>>>>

具體處理方法:

1.衝:以流動的清水沖洗傷口15-30分鐘,如果無法沖洗傷口,可冷敷。

2.脫:充分泡溼後再小心除去衣物;要用剪刀剪開衣服或暫時保留粘連部分,儘量避免將水泡弄破。

3.泡:在冷水(加冰塊)中持續浸泡15-30分鐘。

4.蓋:蓋上乾淨溼布或消毒凡士林紗布等覆蓋受傷部位。

5.送:如果傷口嚴重,面積超過孩子面部大小,趕緊送醫。

被蚊蟲咬傷,或馬蜂蜇傷

夏天蚊蟲較多,孩子晚上在戶外活動時經常會被叮咬,而如果傷口處理不好,很容易引發感染。

▲ 錯誤的做法:

一邊吹,一邊幫孩子抓撓傷口

▲ 聰明的做法:

用肥皂水清洗、浸泡傷處,不要抓撓,可以塗點蟲咬水或風油精。

>>>>

具體處理方法:

1.先用肥皂水或弱鹼性溶液(如蘇打水等)清洗、浸泡患處。

2.有的孩子會出現過敏現象,通常表現為腫脹、充血、局部奇癢等症狀,嚴重時可造成全身過敏反應。

3.大部分昆蟲叮咬導致的外傷都不嚴重,但儘量不讓孩子抓撓傷口,否則可能會出現感染。

4.外用蟲咬水對於緩解症狀有一定的幫助,但較嚴重的過敏反應需儘快去醫院診治。

被刀、玻璃等割傷

學齡前的孩子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家長認為很危險的刀、剪刀等物品,他們也想去嘗試一下,但往往一不注意就容易受傷。

▲ 錯誤的做法:

用手指壓住傷口後,時不時鬆手看看,血一直流......

▲ 聰明的做法:

用乾淨紗布或毛巾按壓5分鐘以上,別總掀開看!

>>>>

具體處理方法:

1.切割傷易發生在手部。首先採取局部直接壓迫法進行止血,或捏住手指兩側止血,用乾淨紗布或毛巾壓在傷口上至少5分鐘以上。

2.血止住後,可用淡鹽水或肥皂水將傷口清洗乾淨,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再用消毒紗布或創可貼覆蓋,最後用繃帶包紮固定。

特別提醒:

如果是面部傷口或傷口裂開超過1釐米長,應儘快將孩子送至醫院接受縫合治療。不要使用酒精或過氧化氫(雙氧水)刺激傷口,不要在切口面使用抗生素藥膏。

孩子戶外活動中受傷?別慌!7大應急預案必須收藏

被釘子、針、木刺等戳傷

孩子喜歡在戶外玩耍,但是花花草草中也隱藏著一些未知的傷害……

▲ 錯誤的做法:

捏著寶寶傷處硬擠,導致孩子哇哇大叫!

▲ 聰明的做法:

稍稍擠壓傷口,流點血,帶走細菌。若有刺留在皮膚裡,先用冰敷一會再用針挑出來。

>>>>

具體處理方法:

1.擠壓傷口,流出一點鮮血,排出細菌。無論刺傷傷口有多小都要及時就醫,注射破傷風針。

2.如果木刺、竹刺等異物滯留在皮下,可採取冰敷讓皮膚產生輕微的麻木感後,用消毒過的針輕輕挑開皮膚,再用消毒過的鑷子夾出異物。

3.如果被玻璃碎片刺傷或鐵釘斷在傷口裡,千萬不要自行處理,應立即去醫院救治。

各位老師、家長,以上的應急處理方法您學會了嗎?

當孩子發生傷痛時,不要因心急而亂了方向,只要按照正確的操作方法,就能將傷害降到最低,保障孩子的安全。除此以外,老師和家長還應該為孩子創設更加安全的活動環境,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傷害。

致老師

■ 積極為孩子創設良好的活動環境,定期檢查和維修幼兒園的戶外裝備設施。

■ 在引導幼兒進行戶外活動時,戶外活動的內容應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經驗。

■ 活動前,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在戶外活動中加強引導,增強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 教師、保育員要時刻提高警惕,防患於未然,不讓幼兒靠近危險區。

■ 活動過程中,每到一處應隨時清點人數。

■ 活動時,應提示幼兒不亂跑,要在指定活動範圍內遊戲參觀,併科學合理地調控任務量及時間。

致家長

■ 在戶外運動時,家長應為孩子選擇合適的器械和場地。

■ 家長最好給孩子穿戴合適的運動裝備,比如穿上一雙舒適的運動鞋,寬鬆的運動服等,讓孩子們活動時能夠更好地保護身體。

■ 在孩子進行戶外運動時,家長可進行適度的指導。

■ 家長在平時要引導孩子學會認識一些危險標記,讓孩子懂得適度地保護自己。

最後,小編也想對家長們說,即使老師再用心、細心、小心,也難免會有孩子磕碰事件的發生。請相信,作為與孩子朝夕相處的人,當看到孩子受傷了,老師心裡面也會很難過,很心疼孩子。所以請家長們理性對待孩子的磕碰事件,對老師多一份信任和寬容,共同守護孩子健康茁壯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