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户外活动中受伤?别慌!7大应急预案必须收藏

夏天,是孩子们最喜爱的季节,他们可以在户外活动中尽情撒欢,但同时也极易在户外活动中受到伤害。据今日的新浪网报道,哈尔滨市第五医院小儿骨科在10多天里就已经接诊了50多位因在户外玩耍时受伤造成骨折的儿童。

孩子户外活动中受伤?别慌!7大应急预案必须收藏

由于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运动机能还不够完善,加之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危险因素缺乏认识,很容易在户外活动中受伤。

那么,在夏季的户外活动中,有哪些是老师和家长们必须注意的?当孩子不小心受伤了,有什么应急处理方法可以让他减少伤痛呢?老师和家长不妨仔细学习这些应急处理方法,真的很重要!

孩子户外活动中受伤?别慌!7大应急预案必须收藏

不小心摔倒,擦破了皮

夏天孩子的衣服穿得较少,不小心摔倒时很容易擦破皮,此类伤害大部分是表皮受到损伤。

▲ 错误的做法:

拿纸巾擦一擦,再吹一吹,等着伤口自己好。

▲ 聪明的做法:

用湿纸巾或清水擦洗伤口,及时用碘伏或酒精消毒,涂消炎药膏,再包扎。

>>>>

具体处理方法:

1.如果伤口很浅,且面积较小,先用湿纸巾或清水将伤口擦洗干净,再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皮肤,然后涂一层外用消炎药膏,再贴上创可贴或用消毒纱布包扎好即可。

2.如果擦伤面积比较大,且伤口上沾有无法自行清洗掉的污物,或受伤部位肿胀、严重疼痛,或受伤位置在身体的重要部位,建议立即就医。

3.如果伤口大而深,则更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外科做局部清创处理,并注射破伤风针剂。

孩子户外活动中受伤?别慌!7大应急预案必须收藏

被宠物咬伤、抓伤

孩子天生爱小动物,当他们在小区或路上看到小猫小狗时,总是会忍不住蹲下去和它们逗玩,但稍不注意也容易被抓伤或咬伤。

▲ 错误的做法:

挤压伤口,帮宝宝把病毒挤出来。

▲ 聪明的做法:

先用肥皂水、清水、洗涤剂彻底冲洗伤口,再用碘伏或双氧水涂抹伤口进行消毒,然后赶紧送医院。

>>>>

具体处理方法:

1.不要挤压伤口,而是先用肥皂水、清水、洗涤剂彻底冲洗伤口至少20分钟。彻底冲洗后用碘伏或双氧水涂抹伤口。

2.尽快去医院。如果被没有接种狂犬疫苗的动物咬伤,孩子则必须在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并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和抗生素。

孩子户外活动中受伤?别慌!7大应急预案必须收藏

扭伤、脱臼、骨折

孩子的骨骼韧性强、硬度小,在运动和游戏中,容易发生扭伤、脱臼、骨折等意外。

▲ 错误的做法:

孩子扭伤又疼又肿,先是揉一揉,完了还热敷。

▲ 聪明的做法:

绷带缠得太紧只会增加伤痛,应先冷敷,再热敷。如果不能确定是否脱臼或骨折,则应尽量少移动,固定好受伤部位后赶快就医。

>>>>

具体处理方法:

1.如确定为扭伤,则在受伤24小时内,用冷毛巾包冰块冰敷20分钟,镇痛消肿。受伤第2天后,改用热敷促进肿胀消退,帮孩子揉揉伤处。还可以用弹力绷带包扎扭伤部位,保护和固定受伤关节,或把扭伤部位垫高,帮助减轻肿胀。

2.若孩子剧烈哭闹,拒绝触摸,表情异常痛苦且受伤的关节活动受限,受伤的部位肿胀或有异常的折角、隆起、青紫、淤血等,可初步判断为骨折。

3.一旦怀疑有骨折或脱臼,可用硬木板片或杂志临时把骨折的两端固定好,尽量减少对受伤身体部位的移动。

4.做完紧急处理后,立即就医。

孩子户外活动中受伤?别慌!7大应急预案必须收藏

意外烧伤、烫伤

冬季幼儿穿衣服较多,烫伤机会少一点,夏、秋、春三季就要注意防止烫伤。

▲ 错误的做法:

往宝宝作品上涂抹酱油、醋、酒、牙膏或其他油脂和偏方。

▲ 聪明的做法:

不涂乱七八糟的东西,因为这可能会引起感染,还会影响医院判断。轻度的烧烫伤可以涂一点红药油或湿润烧伤膏。

>>>>

具体处理方法:

1.冲:以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15-30分钟,如果无法冲洗伤口,可冷敷。

2.脱:充分泡湿后再小心除去衣物;要用剪刀剪开衣服或暂时保留粘连部分,尽量避免将水泡弄破。

3.泡:在冷水(加冰块)中持续浸泡15-30分钟。

4.盖:盖上干净湿布或消毒凡士林纱布等覆盖受伤部位。

5.送:如果伤口严重,面积超过孩子面部大小,赶紧送医。

被蚊虫咬伤,或马蜂蜇伤

夏天蚊虫较多,孩子晚上在户外活动时经常会被叮咬,而如果伤口处理不好,很容易引发感染。

▲ 错误的做法:

一边吹,一边帮孩子抓挠伤口

▲ 聪明的做法:

用肥皂水清洗、浸泡伤处,不要抓挠,可以涂点虫咬水或风油精。

>>>>

具体处理方法:

1.先用肥皂水或弱碱性溶液(如苏打水等)清洗、浸泡患处。

2.有的孩子会出现过敏现象,通常表现为肿胀、充血、局部奇痒等症状,严重时可造成全身过敏反应。

3.大部分昆虫叮咬导致的外伤都不严重,但尽量不让孩子抓挠伤口,否则可能会出现感染。

4.外用虫咬水对于缓解症状有一定的帮助,但较严重的过敏反应需尽快去医院诊治。

被刀、玻璃等割伤

学龄前的孩子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家长认为很危险的刀、剪刀等物品,他们也想去尝试一下,但往往一不注意就容易受伤。

▲ 错误的做法:

用手指压住伤口后,时不时松手看看,血一直流......

▲ 聪明的做法:

用干净纱布或毛巾按压5分钟以上,别总掀开看!

>>>>

具体处理方法:

1.切割伤易发生在手部。首先采取局部直接压迫法进行止血,或捏住手指两侧止血,用干净纱布或毛巾压在伤口上至少5分钟以上。

2.血止住后,可用淡盐水或肥皂水将伤口清洗干净,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再用消毒纱布或创可贴覆盖,最后用绷带包扎固定。

特别提醒:

如果是面部伤口或伤口裂开超过1厘米长,应尽快将孩子送至医院接受缝合治疗。不要使用酒精或过氧化氢(双氧水)刺激伤口,不要在切口面使用抗生素药膏。

孩子户外活动中受伤?别慌!7大应急预案必须收藏

被钉子、针、木刺等戳伤

孩子喜欢在户外玩耍,但是花花草草中也隐藏着一些未知的伤害……

▲ 错误的做法:

捏着宝宝伤处硬挤,导致孩子哇哇大叫!

▲ 聪明的做法:

稍稍挤压伤口,流点血,带走细菌。若有刺留在皮肤里,先用冰敷一会再用针挑出来。

>>>>

具体处理方法:

1.挤压伤口,流出一点鲜血,排出细菌。无论刺伤伤口有多小都要及时就医,注射破伤风针。

2.如果木刺、竹刺等异物滞留在皮下,可采取冰敷让皮肤产生轻微的麻木感后,用消毒过的针轻轻挑开皮肤,再用消毒过的镊子夹出异物。

3.如果被玻璃碎片刺伤或铁钉断在伤口里,千万不要自行处理,应立即去医院救治。

各位老师、家长,以上的应急处理方法您学会了吗?

当孩子发生伤痛时,不要因心急而乱了方向,只要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就能将伤害降到最低,保障孩子的安全。除此以外,老师和家长还应该为孩子创设更加安全的活动环境,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致老师

■ 积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定期检查和维修幼儿园的户外装备设施。

■ 在引导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时,户外活动的内容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经验。

■ 活动前,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在户外活动中加强引导,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 教师、保育员要时刻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不让幼儿靠近危险区。

■ 活动过程中,每到一处应随时清点人数。

■ 活动时,应提示幼儿不乱跑,要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游戏参观,并科学合理地调控任务量及时间。

致家长

■ 在户外运动时,家长应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器械和场地。

■ 家长最好给孩子穿戴合适的运动装备,比如穿上一双舒适的运动鞋,宽松的运动服等,让孩子们活动时能够更好地保护身体。

■ 在孩子进行户外运动时,家长可进行适度的指导。

■ 家长在平时要引导孩子学会认识一些危险标记,让孩子懂得适度地保护自己。

最后,小编也想对家长们说,即使老师再用心、细心、小心,也难免会有孩子磕碰事件的发生。请相信,作为与孩子朝夕相处的人,当看到孩子受伤了,老师心里面也会很难过,很心疼孩子。所以请家长们理性对待孩子的磕碰事件,对老师多一份信任和宽容,共同守护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