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金平村民盜挖走私凍肉賣入市場,平民的淳樸真的存在嗎

這兩天,一則有關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的村民,把海關和走私部門封查扣押填埋進垃圾場的走私牛肉、牛肚、雞腳等凍品一箱箱地盜挖出來,賣到市場上的消息成為了各大新聞頭條的熱點。

雲南金平村民盜挖走私凍肉賣入市場,平民的淳樸真的存在嗎

凍肉填埋現場

更讓人不可思議和心頭泛起一陣陣嘔吐感的是,這種事情已經持續了兩年之久。在這兩年期間,這些被挖出來的走私肉類,已經不知不覺間成為了多少餐飲行業和家庭餐桌上的“美食”。

不知情的食客美著自己的胃口,知情的財奴昧著自己的良心。

中國自古以來,有句深得民意的老話,“民以食為天”。但是,現在的社會,食已經不單純的是民的天了,食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有些“沒心沒肺沒良心的人形之鬼”生財暴富的手段和途徑。

社會似乎真的在世風日下的路途上頭也不回的奔跑著。人和人之間,少去了互相的信任,多了互相之間的欺瞞和姦詐。

很多事情似乎在告訴人們,老實和淳樸的人總是默默無聞,欺世盜名者似乎總是混的風生水起。

這讓人,不禁想起了大文豪魯迅先生筆下的那些個栩栩如生的中國人的面孔。醜惡的、卑微的、可憐的、自私冷漠的、猥瑣的、滿眼市儈的、貪婪狠毒的。

小時候,以為那些小人物只是他老人家小說文章裡,只是生活在黑暗的舊社會里的人物群像。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這個社會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類似的事情,出現著相同的小人物。阿Q、孔乙己、祥林嫂、華老栓等等在現在的各行各業,大有人在。估計魯迅先生活在當下,也會被這眼前一幅幅令人咂舌的世態和民風所深深傷害。他寫了一輩子中國人的悲苦和人性,他一生都在呼喚沉睡和麻木的國人。但是,當下的萬象怪態,估計他老人家都會感覺自己的“筆力”顯得蒼白和愧色的難以一一敘述描繪出來。

雲南金平村民盜挖走私凍肉賣入市場,平民的淳樸真的存在嗎

大文豪魯迅先生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或許就是對國人,對平民最一針見血的總結了吧。

中國的平民在與世界人民之中的對比中,確實是一群最能忍辱負重,最能吃苦耐勞的群體。這是他們的幸與不幸。幸運的是,他們用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品質鑄造了歷史上每一箇中原王朝的興盛和巔峰。不幸的是,每一次的王朝走向興盛和巔峰的時候,他們在燈火照不到的地方忍辱負重歷史給予他們的宿命。

本該是一群同病相憐,互相幫襯,互相取暖,互相信任的群體。卻做著互相殘害,犧牲對方的性命和利益來保全自己的性命擴大化自己利益的勾當。這個社會,最讓人絕望的不是有權勢的人變壞,而是本該淳樸的平民成群結隊的變成惡人。

雲南金平村民盜挖走私凍肉賣入市場,平民的淳樸真的存在嗎

哄搶出事車輛商品的平民

信息被互相虛構和欺騙、精神互相影響墮落腐化、肉體互相利用和出賣、食物互相的汙染和毒圖。良心和道德似乎成了神話傳說,金錢和利益儼然成了世間王道。

嗚呼,人世間的哀哉莫過於此。平民還是曾經的那些人,淳樸已經不是歷史上的那些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