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財中國年:一項流傳久遠的習俗除夕夜守歲,守歲背後的故事

發財中國年,2017年即將結束,你是如何花費你2017年的365天8760小時525600分鐘,31536000秒的。過年了回家你又賺了多少錢給你的老婆孩子爸爸媽媽呢?

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除夕篇,除夕夜的傳統習俗守歲,你究竟瞭解多少?除夕夜守歲是一項流傳救援的風俗習慣,現在年味越來越淡,關於守歲這件事有些人甚至都沒有聽說過,今天小編給大家好好介紹關於除夕夜守歲那些事。

相傳早在西晉《風土記》中就有明確記載:“終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歲。”

傳說守歲是為了防止一種獨角獸的侵害,而這種獨角獸最怕火光、紅色和聲響,所以人們就在除夕夜穿紅衣、點紅燈、貼紅紙、放煙花炮竹,焚香祈禱,徹夜不眠,也就有了“守歲”習俗。

《帝京歲時紀勝》記載:“高燒銀燭,暢飲松醪,坐以達旦,名曰守歲,以兆延年。”

許多地方也稱除夕夜叫“吉祥夜”。在這個晚上,無論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說吉祥話,不可說晦氣話、髒話和不敬之語,否則一年都要倒黴。

因此,歡歡喜喜、和和氣氣、團團圓圓,是除夕夜的最大主題。

關於守歲還有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

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你瞭解除夕夜守歲這個風俗習慣嗎?

你瞭解守歲嗎? (單選)
0
0%
瞭解
0
0%
不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