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建設美好未來——五論「八棵樹精神」

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是人類認識世界、適應世界、改造世界全部有形的與無形的、物質的與非物質的成果的總括和結晶,共同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人類文明。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指出,“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

韓非雲:明堂所賴者唯一柱,然眾材附之乃立;大勳所任者唯一人,然群謀濟之乃成。“八棵樹精神”,正是突出了嘉峪關人的人文情懷:兩個文明協調發展,奮力建設美好幸福嘉峪關。

嘉峪關自古就是文化重鎮,境內有遠古先民留下的黑山石刻、地下畫廊——新城魏晉墓、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嘉峪關等等,豐厚的文化遺產,造就了嘉峪關人的人文情懷。

2017年,嘉峪關榮獲全國文明城市。22年來,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進程中,嘉峪關市咬定青山不放鬆、一任接著一任幹,特別是近年來,加快創建步伐,突出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條主線抓創建,堅持“創建利民、創建惠民、創建成果全民共享”理念立足民生抓創建,圍繞創新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機制、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抓創建,緊扣解決群眾急難願盼問題抓創建,動員全社會各界群眾抓創建,注重建立長效機制抓創建,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城市品質得到大幅提升。這應該是“八棵樹精神”的具體體現。

從“八棵樹精神”的誕生地——嘉峪關公路事業的發展來看,也反映出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的發展軌跡。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世紀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巨大發展,嘉峪關的公路養護事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高速公路從無到有到橫貫全境,國省幹線公路等級不斷提升,從過去坑坑窪窪、塵土飛揚的砂礫路變為面貌一新、平坦寬闊的瀝青路面;養護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從過去養路工在烈日下揮動著洋鎬鐵鍬挖翻漿、油路修補的汗如雨下,到如今各類成套的先進高效機械設備的廣泛使用,大大減輕了職工勞動強度,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養路職工的工作生活條件顯著改變,住房從晚上點著油燈的簡陋的道班變為功能完備、設施齊全的標準化養管站,上下班由步行到現在的乘坐通勤車,從徒步到騎自行車的上路巡查到如今方便快捷的汽車巡查、視頻監控,從全段只有一臺打字機供不應求的熱鬧場景到如今全局OA在線辦公和養路寶實時轉播的高速信息化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嘉峪關公路事業著力建設“五個公路”(品質公路、平安公路、智能公路、綠色公路、滿意公路),深入推進“六大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廉政建設、制度建設、文明建設),大力推進交通運輸科技創新工作,實施科技興路戰略,通過技術革新、技術應用集中發力,有力推動了公路養護工作向科學化、智能化不斷邁進。公路事業的活力持續彰顯、各項改革工作持續推進、綜合管理水平持續增強、公路養護水平持續提升,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這個時候,我們更需要堅持和弘揚“八棵樹精神”,用“八棵樹精神”做好一切工作,促進各項工作全面發展進步。

明日的文明,始於今日的奉獻。相信通過傳承和弘揚“八棵樹精神”,嘉峪關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特約評論員 胡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