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建设美好未来——五论“八棵树精神”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人类认识世界、适应世界、改造世界全部有形的与无形的、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成果的总括和结晶,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韩非云:明堂所赖者唯一柱,然众材附之乃立;大勋所任者唯一人,然群谋济之乃成。“八棵树精神”,正是突出了嘉峪关人的人文情怀: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奋力建设美好幸福嘉峪关。

嘉峪关自古就是文化重镇,境内有远古先民留下的黑山石刻、地下画廊——新城魏晋墓、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嘉峪关等等,丰厚的文化遗产,造就了嘉峪关人的人文情怀。

2017年,嘉峪关荣获全国文明城市。22年来,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程中,嘉峪关市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特别是近年来,加快创建步伐,突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抓创建,坚持“创建利民、创建惠民、创建成果全民共享”理念立足民生抓创建,围绕创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机制、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抓创建,紧扣解决群众急难愿盼问题抓创建,动员全社会各界群众抓创建,注重建立长效机制抓创建,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品质得到大幅提升。这应该是“八棵树精神”的具体体现。

从“八棵树精神”的诞生地——嘉峪关公路事业的发展来看,也反映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发展轨迹。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嘉峪关的公路养护事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到横贯全境,国省干线公路等级不断提升,从过去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砂砾路变为面貌一新、平坦宽阔的沥青路面;养护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从过去养路工在烈日下挥动着洋镐铁锹挖翻浆、油路修补的汗如雨下,到如今各类成套的先进高效机械设备的广泛使用,大大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养路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显著改变,住房从晚上点着油灯的简陋的道班变为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标准化养管站,上下班由步行到现在的乘坐通勤车,从徒步到骑自行车的上路巡查到如今方便快捷的汽车巡查、视频监控,从全段只有一台打字机供不应求的热闹场景到如今全局OA在线办公和养路宝实时转播的高速信息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嘉峪关公路事业着力建设“五个公路”(品质公路、平安公路、智能公路、绿色公路、满意公路),深入推进“六大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制度建设、文明建设),大力推进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工作,实施科技兴路战略,通过技术革新、技术应用集中发力,有力推动了公路养护工作向科学化、智能化不断迈进。公路事业的活力持续彰显、各项改革工作持续推进、综合管理水平持续增强、公路养护水平持续提升,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坚持和弘扬“八棵树精神”,用“八棵树精神”做好一切工作,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发展进步。

明日的文明,始于今日的奉献。相信通过传承和弘扬“八棵树精神”,嘉峪关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特约评论员 胡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