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上了班上一個女孩……」有格調的父母這樣處理孩子的早戀


“我喜歡上了班上一個女孩……”有格調的父母這樣處理孩子的早戀


記得韓寒說過一句話:

“中國的情況是,很多家長不允許學生談戀愛,甚至在讀大學了還有很多家長反對戀愛。

但等到大學一畢業,所有家長都希望,馬上從天上掉下來一個各方面都很優秀而且最好有一套房子的人和自己兒女戀愛,而且要結婚。想的很美啊。”

面對孩子早戀,真正高明的父母,應該這麼做......

孩子戀愛了

中國父母的表現

一天,小姨心急火燎地給我打電話,要我跟她一起去堵16歲的女兒。

因為一個月前,小姨發現她女兒早戀了,一頓批評教育後,小妮子答應分開。

但小姨不信呀!又是翻書包又是看手機又是跟蹤的,想盡辦法阻止,但最後小姑娘就硬槓上了,堅決不分手。

小姨的表現,和大多數早戀孩子的家長大同小異,先勸說是提前警告,道理也都差不多,中學期間絕對不能談戀愛!

等到發現孩子真戀愛了,感覺天塌了,苦口婆心不成,就命令威脅,再不成就強行干涉。

但這樣做的後果只有兩種:

一種是孩子聽了家長的話,但很可能從此本能地拒絕與人交往;

另一種呢,就是我表妹那樣的,不管不顧地戀愛,對父母的恨意也倍增。

如果真發生了什麼事,恐怕也不敢對父母說。

與中國家長相比,美國家長在對待孩子早戀這件事情上就顯得淡定得多。

他們把孩子的早戀稱為“teenager love”,意思是“少男少女短暫的愛情”。

他們覺得這是一份美好的憧憬,跟掉牙換牙一樣,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所以,他們會讓孩子在自己眼皮底下練習戀愛,給予孩子引導和建議,從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孩子戀愛了

美國父母的表現

我在美國時,有段時間租住在美國朋友鮑比夫婦家裡。

他們的女兒16歲,兒子12歲。一天,兒子對鮑比說:“我喜歡上了班上一個女孩,想跟她表白,但是如果她拒絕怎麼辦?”

聽到這話時我詫異極了,想聽聽鮑比會怎麼回答。

沒想到他高興地放下手中的報紙,對兒子說:“哇,太好了!你有了喜歡的女孩!我很好奇,是什麼樣的女孩吸引了你呢?”

兒子紅著臉說:“我也不知道,就是感覺很喜歡。”

鮑比接過兒子的話說:“我知道,這是一種非常美好的感覺,你看見她就會心跳,看不見她就會很想念,對嗎?”

鮑比答道:“是的,好像就是這種感覺。”

鮑比興奮地跟兒子分享了他12歲時的戀愛故事,然後鼓勵兒子:“如果你確定,就可以勇敢地告訴她你對她的感受。”

兒子點頭說:“好吧,不管她是否接受,我都要說出來!”然後他揹著書包上學去了。

我忍不住對鮑比說,中國大部分家長聽到12歲的孩子要去表白,一定先是緊張害怕,然後加以阻撓。

“為什麼你會支持孩子呢?”

鮑比笑著說:“在情竇初開的年紀,遇到一個喜歡的人是一件很幸運的事。作為父親,我有義務幫助兒子學習怎麼和女孩子打交道,如何好好地戀愛。其實,他能告訴我,我真的挺高興!”

一個星期後,兒子帶著他的女朋友回家了,鮑比夫婦熱情地接待了小姑娘。

兒子和女朋友回到房間,一起寫作業、玩兒遊戲和看電視。

鮑比夫婦也不問東問西,只是要求兩人的房門要開著。

後來一對小情侶要出去看電影,鮑比欣然應允,只是要求兒子晚上8點前一定要回家。

像所有情侶一樣,這對12歲的“小兩口”偶爾會吵架。每當這時,兒子都會向鮑比尋求幫助。

可惜這段戀情持續3個月就結束了。兒子失戀後,鮑比和妻子輪著安慰、鼓勵他。

一個月後,小傢伙走出了失戀的陰影,興奮地說他又喜歡上了另一個女孩。

在美國,幾乎有超過一半的父母認為:孩子超過16歲就可以獨自出門約會,如果孩子到這個年紀還沒有異性朋友,父母反而會擔心,甚至牽線搭橋幫孩子去結交異性朋友。

鮑比16歲的女兒戀愛了,一天中午,她對爸爸說:“男朋友的父母今天不在家,他約我去他家,你說我要不要去?”

鮑比沉默半晌後,問:“你自己怎麼想的?”

女兒說:“我不想去,但我怕拒絕後,他會生氣。”

鮑比對她說:“今天晚上對你來說可能會是一個很重要的晚上。我希望若干年後,當你回憶這個晚上的時候,會覺得特別美好。”

女兒依然猶豫不決,父親繼續說:“問問你自己,你心裡真的想去嗎?爸爸雖然不支持,但是不會阻止你。”

女兒說還要考慮考慮,然後就進房間了。

“如果她真的去了,你不擔心嗎?”

鮑比回答:“這是遲早會發生的事,我們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獨立與自由,提前告訴她自我保護的方法,並讓她知道她在爸爸媽媽心中是多麼重要與珍貴。”

那天晚上,鮑比女兒沒有去男朋友家,但是她把對方請到了家裡來。

請完之後,她對父母說:“請多準備一個人的晚餐好嗎?因為我想請那個沒人給他做晚餐的小子來我們家吃飯!”

父母相視一笑,欣然答應了女兒。

其實,每個家長都有面臨孩子情竇初開的那一天,是先大發雷霆,然後橫加阻止,還是和美國家長一樣,讓孩子在自己眼皮底下練習戀愛?

答案顯而易見。

因為最好的教育和愛是讓孩子自己去觸摸、體驗這個世界,這樣他們才會懂得幸福與眼淚的真正滋味,從而擁有愛的能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