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上了班上一个女孩……”有格调的父母这样处理孩子的早恋


“我喜欢上了班上一个女孩……”有格调的父母这样处理孩子的早恋


记得韩寒说过一句话:

“中国的情况是,很多家长不允许学生谈恋爱,甚至在读大学了还有很多家长反对恋爱。

但等到大学一毕业,所有家长都希望,马上从天上掉下来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而且最好有一套房子的人和自己儿女恋爱,而且要结婚。想的很美啊。”

面对孩子早恋,真正高明的父母,应该这么做......

孩子恋爱了

中国父母的表现

一天,小姨心急火燎地给我打电话,要我跟她一起去堵16岁的女儿。

因为一个月前,小姨发现她女儿早恋了,一顿批评教育后,小妮子答应分开。

但小姨不信呀!又是翻书包又是看手机又是跟踪的,想尽办法阻止,但最后小姑娘就硬杠上了,坚决不分手。

小姨的表现,和大多数早恋孩子的家长大同小异,先劝说是提前警告,道理也都差不多,中学期间绝对不能谈恋爱!

等到发现孩子真恋爱了,感觉天塌了,苦口婆心不成,就命令威胁,再不成就强行干涉。

但这样做的后果只有两种:

一种是孩子听了家长的话,但很可能从此本能地拒绝与人交往;

另一种呢,就是我表妹那样的,不管不顾地恋爱,对父母的恨意也倍增。

如果真发生了什么事,恐怕也不敢对父母说。

与中国家长相比,美国家长在对待孩子早恋这件事情上就显得淡定得多。

他们把孩子的早恋称为“teenager love”,意思是“少男少女短暂的爱情”。

他们觉得这是一份美好的憧憬,跟掉牙换牙一样,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所以,他们会让孩子在自己眼皮底下练习恋爱,给予孩子引导和建议,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孩子恋爱了

美国父母的表现

我在美国时,有段时间租住在美国朋友鲍比夫妇家里。

他们的女儿16岁,儿子12岁。一天,儿子对鲍比说:“我喜欢上了班上一个女孩,想跟她表白,但是如果她拒绝怎么办?”

听到这话时我诧异极了,想听听鲍比会怎么回答。

没想到他高兴地放下手中的报纸,对儿子说:“哇,太好了!你有了喜欢的女孩!我很好奇,是什么样的女孩吸引了你呢?”

儿子红着脸说:“我也不知道,就是感觉很喜欢。”

鲍比接过儿子的话说:“我知道,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你看见她就会心跳,看不见她就会很想念,对吗?”

鲍比答道:“是的,好像就是这种感觉。”

鲍比兴奋地跟儿子分享了他12岁时的恋爱故事,然后鼓励儿子:“如果你确定,就可以勇敢地告诉她你对她的感受。”

儿子点头说:“好吧,不管她是否接受,我都要说出来!”然后他背着书包上学去了。

我忍不住对鲍比说,中国大部分家长听到12岁的孩子要去表白,一定先是紧张害怕,然后加以阻挠。

“为什么你会支持孩子呢?”

鲍比笑着说:“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遇到一个喜欢的人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作为父亲,我有义务帮助儿子学习怎么和女孩子打交道,如何好好地恋爱。其实,他能告诉我,我真的挺高兴!”

一个星期后,儿子带着他的女朋友回家了,鲍比夫妇热情地接待了小姑娘。

儿子和女朋友回到房间,一起写作业、玩儿游戏和看电视。

鲍比夫妇也不问东问西,只是要求两人的房门要开着。

后来一对小情侣要出去看电影,鲍比欣然应允,只是要求儿子晚上8点前一定要回家。

像所有情侣一样,这对12岁的“小两口”偶尔会吵架。每当这时,儿子都会向鲍比寻求帮助。

可惜这段恋情持续3个月就结束了。儿子失恋后,鲍比和妻子轮着安慰、鼓励他。

一个月后,小家伙走出了失恋的阴影,兴奋地说他又喜欢上了另一个女孩。

在美国,几乎有超过一半的父母认为:孩子超过16岁就可以独自出门约会,如果孩子到这个年纪还没有异性朋友,父母反而会担心,甚至牵线搭桥帮孩子去结交异性朋友。

鲍比16岁的女儿恋爱了,一天中午,她对爸爸说:“男朋友的父母今天不在家,他约我去他家,你说我要不要去?”

鲍比沉默半晌后,问:“你自己怎么想的?”

女儿说:“我不想去,但我怕拒绝后,他会生气。”

鲍比对她说:“今天晚上对你来说可能会是一个很重要的晚上。我希望若干年后,当你回忆这个晚上的时候,会觉得特别美好。”

女儿依然犹豫不决,父亲继续说:“问问你自己,你心里真的想去吗?爸爸虽然不支持,但是不会阻止你。”

女儿说还要考虑考虑,然后就进房间了。

“如果她真的去了,你不担心吗?”

鲍比回答:“这是迟早会发生的事,我们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独立与自由,提前告诉她自我保护的方法,并让她知道她在爸爸妈妈心中是多么重要与珍贵。”

那天晚上,鲍比女儿没有去男朋友家,但是她把对方请到了家里来。

请完之后,她对父母说:“请多准备一个人的晚餐好吗?因为我想请那个没人给他做晚餐的小子来我们家吃饭!”

父母相视一笑,欣然答应了女儿。

其实,每个家长都有面临孩子情窦初开的那一天,是先大发雷霆,然后横加阻止,还是和美国家长一样,让孩子在自己眼皮底下练习恋爱?

答案显而易见。

因为最好的教育和爱是让孩子自己去触摸、体验这个世界,这样他们才会懂得幸福与眼泪的真正滋味,从而拥有爱的能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