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瘋狂掃貨,到底在買什麼股票

MSCI

大家如果有印象,應該記得今年年初的時候炒得最熱的一個概念就是MSCI。

當時大家都以為會有外資給我們抬轎,然後一擁而上買了一堆大藍籌。

直接讓這一輪的藍籌牛把大盤拉昇到3587點。

那時候的成交量和開戶數,也少有地飆升了一下。

外資瘋狂掃貨,到底在買什麼股票

然後,當我們想著外資進一步來給我們抬轎的時候。

咱們市場突然炸了。

從年初高點3587點算起,現在滿打滿算跌了有23%。

我在後臺上也看到有的朋友說年初定投到現在虧了十個點,其實我覺得這很了不起了,因為你今年到現在為止可是跑贏了大盤。

所以,年初進場的朋友,你們一定要堅持,年初的位置並不高,只是現在非常便宜而已。

於是,今年MSCI的事情發展到今天。

演變成外資在不斷抄底。

本來想著收割別人,結果卻被人家怒掃便宜貨。

外資瘋狂掃貨,到底在買什麼股票

不過,外資當前也只是剛入場而已,雖然不斷瘋狂掃貨,但是實際買入的份額只佔據了自由流通市值的6%左右。

如果我們跟海外的其他一些市場比較,那麼就能發現很明顯的差距。

外資瘋狂掃貨,到底在買什麼股票

相比起日本臺灣及韓國市場,當前外資的持股比例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而A股當前低廉估值的吸引力,對於外資來講無疑就是一塊大肥肉。

外資瘋狂掃貨,到底在買什麼股票

可以看到,自15年股災以來,外資就基本沒有停止過買入,而今年更是加速流入更多的資金。

然而,在這需要為國護盤的艱難時刻,我們國內的基金經理卻在不斷逃離。。。

外資瘋狂掃貨,到底在買什麼股票

既然外資在不斷地買買買,那麼他們背後的投資邏輯,究竟是怎樣?今天,老嚴給大家剖析一下外資在國內購買A股的核心理念。

外資的投資邏輯

跟我們國內基金經理熱衷於爆炒中小盤的情況不一樣,外資的投資邏輯,更注重公司的內在價值和估值。

外資瘋狂掃貨,到底在買什麼股票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外資的配置中,大盤的低估價值板塊佔據外資。

其實背後的原因很簡單,當前以滬深300為代表的主板,背後所代表的企業是當前A股裡面最優質的一批企業,整體的ROE要比中小創的企業高,同時估值還低得多。

其實大家如果已經根據我的組合定投的話,也會發現我的指數基金組合背後的邏輯跟外資比較接近的。

進一步看,購買價值板塊的行為背後,體現出來的是外資對估值和企業質地的嚴格把控。

外資瘋狂掃貨,到底在買什麼股票

在估值上,外資更青睞低估及正常估值的企業,因此整個配置的估值分配,要相對健康。

外資瘋狂掃貨,到底在買什麼股票

價值,低估,高ROE,這三個特點基本總結出外資這輪買買買的核心邏輯。

接下來,我們進一步挖掘下外資最喜歡的一些板塊

外資的核心重倉板塊

如果對我們A股的板塊比較熟悉的朋友,看到上面幾個圖的特點,應該能猜到外資重點配置的領域是哪幾個領域。

金融,消費,醫藥,家電這四大板塊是當前外資最青睞的板塊。

外資瘋狂掃貨,到底在買什麼股票

其中陸股通會更喜歡買入食品類,那是因為國內的食品大牛股都集中在A股。因此,即使這些品種在當下並不算很便宜,但外資依然大幅度買入。

不過老嚴我由於對估值要求更高,所以食品類指數暫時不碰。

而QFII則更青睞金融類企業,

外資瘋狂掃貨,到底在買什麼股票

在老嚴看來,我會更喜歡集中著一堆低估金融建築和部分高紅利的家電版塊。

而對於當前的醫藥和消費,我個人持保留意見,具體把握大家還需要自行考慮。

如果把這些版塊再拆分,落實到個股來看,年中時候外資的具體持倉大致如下

外資瘋狂掃貨,到底在買什麼股票

其中加紅部分是我白馬組合裡面的個股,大家在公眾號後臺回覆“龍頭”就可以獲取具體組合的配置。

白馬組合中有部分個股沒有上榜,那是因為那些個股是今年才被外資開始掃貨,而上面那些則是外資累積不少的個股。

未來流入的資金

最後,簡單說一下外資未來資金的流入情況吧,如果參考我們鄰居中外資持有量最少的韓國,當初他們大概用了8年左右的時間來完全放開限額。

我們假設按照韓國這個走勢來看,未來8年外資從今年年初的5.4%份額增長到15%的份額,大概會帶來總共2.1萬億的資金量,平均每年能夠帶來超過2600億的增量資金。

所以,雖然當前外資還在瘋狂地買買買,但是他們未來也大概率會繼續買買買,而我們只要在當下上車,那麼依舊能夠讓外資幫我們抬轎。

外資瘋狂掃貨,到底在買什麼股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