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版「雄安新區」:可能嗎?在惠州、中山還是江門?

這個週末,仍然在“十月懷胎”中的“粵港澳大灣區”,再次傳來一個大新聞: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鄭耀棠建議,由香港特區政府向中央要求,在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內租借30公里土地給香港興建新區,預計可容納60萬港人居住,新區內實施香港法律,由香港管轄。 鄭耀棠表示,此舉是緩解香港住房緊張局面最理想的方法,同時可帶動當地經濟;他已就該建議與中央官員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交流,並將在全國人大會議上將建議形成港區人大議案,正式提交。 他還表示,該區可由香港規劃署統一規劃,興建醫院、學校、商業區等,並引進銀行、商企及創科企等。

香港版“雄安新區”:可能嗎?在惠州、中山還是江門?

可以說,這是一個“腦洞大開”的建議,堪稱“香港版的雄安新區”。如果獲得中央批准,將對“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起到錦上添花,甚至“畫龍點睛”的作用。

一、香港不是“很缺地”,缺乏的是共識

據香港媒體報道,目前香港輪候公屋的人數已經超過27萬,不符合公屋申請條件(主要是收入、資產超標)的“夾心階層”也有數十萬人。而香港每年新增住宅供應量只有2到3萬套左右,滿足不了經濟發展、人口增長的需求。目前香港平均房價,相當於北上深的2倍以上。

那麼問題來了:香港房屋短缺、價格貴的離奇,真的是因為土地短缺嗎?

一般人都會這樣默認。其實不然。

賬很好算。香港和深圳比鄰,都屬於沿海丘陵地貌,深圳面積1997平方公里,香港面積1106平方公里。香港人口741萬,密度非常大。但深圳更大,根據某移動通信運營商的大數據測算,截至2017年11月,深圳常住人口超過2200萬,加上“過客”(停留3小時以內)和“訪客”(停留超過3小時),每天都高度穩定在2500萬人。

只用小學三年級計算能力,你就可以算出,深圳人口密度顯著高於香港。而深圳的住房問題,怎麼就沒有香港那麼突出呢?至少你在深圳沒有聽說過“籠屋”、“天台屋”吧。

或許有人會說,香港有超過40%的面積是郊野公園。這固然不錯,但深圳超過50%的面積是“生態紅線”保護的,也是不能逾越的。

問題就在於,香港到底拿出了多少面積用來開發高密度的住宅。中原地產創始人、香港地產大佬施永青算過一筆賬:在香港總用地面積中,40%被用作郊野公園;用來做城市發展的土地,佔比不過25%;其中用做住宅的土地僅佔7%,這其中還有一些是用在低密度的鄉村丁屋和居屋上面,城區用地佔比才是4%。

因此施永青的結論是:香港只用拿出總面積的2%,用來集中開發建設住宅,就可以讓香港住房面積增長50%。

換句話說:香港想再解決300萬人居住問題,不用填海、不用租地就可以辦到。

但事實卻是:沒有人能辦到。

為什麼?因為住房問題是香港最大的利益,這裡面錯綜複雜,想大幅增加住宅用地(包括填海)極其困難,不僅立法會里爭論不休,各種民間團體也會以保護生態名義反對,原住民會發起各種訴訟抗拒。即便是普通市民,也會因為“已經上車”而反對大幅增加住宅用地,因為擔心自己資產貶值。

當年董建華剛上任的時候,提出每年建設8.5萬套公屋,最終雄心壯志化為泡影。

所以,鄭耀棠深知,香港雖然不缺地,但缺能用的土地,或者說缺乏共識。為什麼深圳河套那一平方公里土地很容易用?因為是從深圳那邊划過來的,沒有太多利益糾葛。

從廣東這邊“租地”,情況就簡單很多。選中的土地,可以先由內地政府徵地,然後租給香港政府,使用起來就簡單很多,反對的理由也很難找到。

二、可能嗎?將會在哪裡?

問題是,香港希望在廣東獲得“飛地”,並在上面實施香港的法律,這有先例嗎?

還真的有,這就是澳門在珠海橫琴租用的“澳門大學新校區”。2009年6月,中央批准澳門大學在珠海市橫琴島上建設新校區,並授權澳門特區政府在新校區內實施澳門法律和行政體系,授權有效期40年。新校區面積1.0926平方公里。2010 年12月,澳門大學新校區正式開工建設。

香港版“雄安新區”:可能嗎?在惠州、中山還是江門?

上圖就是澳門大學新校區的位置圖,可以看出,它跟澳門只隔了一條窄窄的水道。在珠海這邊,用鐵絲網一攔;在水道上建橋,就實現了跟澳門的連接,非常簡單。

香港版“雄安新區”:可能嗎?在惠州、中山還是江門?

上圖是香港和“大灣區”的位置圖。可以看出,香港的陸地鄰居只有深圳。深圳人口密度現在比香港還大,總人口是香港的3倍,不可能“借給”香港土地。即便是“大鵬半島”也不可能。

據鄭耀棠介紹,他已經到惠州、珠海、中山等地考察過,他心目中的選址是靠近香港、未充分開發的半島區域。

很顯然,大鵬半島不行;惠州的稔平半島呢?這裡的水域整體上叫大亞灣,局部又分別叫“亞婆角”、“巽寮灣”、“雙月灣”,這裡有大量旅遊地產的樓盤,數萬深圳廣州東莞人在這裡置業,利益主體已經多元化,顯然也不可能。

至於珠海附近,那裡是澳門的勢力範圍,比如橫琴。上圖中有兩個三角形的區域,被認為有可能。其中東部的三角形區域,屬於惠州惠東縣,緊鄰“深汕合作區”,但附近正在建設核電站,估計香港人不喜歡。西部的三角形區域,是珠海的金灣區,或者更遠的江門台山市,未來需要通過港珠澳大橋才能連接香港,交通的封閉性不夠。如果增加出入境手續,就沒有了通勤的意義,也就沒有價值了。

其實如果設立“香港飛地”,跟香港最好的交通連接方式不是水運,而是高鐵專線(一條不夠,修建兩條)。高鐵專線可以實現“高架+地下”方式連接香港,密閉性比較強、建設成本不高,這樣從“飛地”到“本港”之間不用出入境手續,半小時直達,更加高效。

因此,可以放棄選址半島的想法,選擇面會更寬。而且“租借”的區域可以更大,比如增大到類似深汕合作區這樣的規模,比如500平方公里,可建設面積200平方公里以上,容納的居民人數可以增加到200萬。

如果真在能在惠州或者江門建成一個“新香港”,那絕對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將來內地居民赴港購物,也不一定要去“老香港”,去“新香港”就行,減輕了“老香港”的壓力,有利於內地居民跟香港居民的關係和諧。另外,“新香港”的建成,也可以有力帶動廣東經濟落後地區的發展。

至於租借的時間,可以在澳門經驗的基礎上,膽子更大一些,比如把租期拉長到150年,或者999年。

從平衡珠江口兩岸經濟的角度看,“香港飛地”應該在江門,也就是珠江口西岸;但考慮到交通設施的建設成本和未來通勤時間限制,還在惠州更加合適。

有雄安新區、深汕合作區的“飛地經濟”為先例,還有“澳門大學新校區”的模式為先例,相信給香港找一塊“飛地”,應該不太難。而“香港新區”和“深圳新區”的實施,將給“粵港澳大灣區”帶來更大的活力。

如果香港的雄安新區獲得通過,對香港樓市則構成利空,但願意到香港買房子的內地居民非常多,目前印花稅率高達30%,隨便減減稅,就可以對沖這個利空。而對於普通香港居民來說,則是重大利好,他們將獲得“喘口氣”的機會。因為香港的生活成本實在太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