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輝煌與風采|從路燈變化看城市發展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市區大街小巷流光溢彩。公園、廣場的景觀燈五彩繽紛,與街道明亮的路燈交相輝映,將城市的夜空點亮。“現在的年輕人真幸福!”沿著市區景觀渠散步的王進山老人感慨地說,現在城市的夜晚比白天還要熱鬧。

從“量變”到“亮變”,見證城市發展

1984年,當時的中衛縣城路燈僅有100餘盞,主街路燈是高壓鈉燈,巷道燈是白熾燈,路燈杆全部是水泥杆。僅有1個配電室控制鼓樓4條大街的照明設施,1臺變壓器負責為城區路燈送電。“當時路燈班只有5名工作人員,負責路燈照明及維修工作,維修車輛是單位自行改裝的手動捲揚升降式作業車,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監督局路燈隊隊長趙瑞生說。

隨著我市城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城市路燈照明也隨之快速發展起來。路燈數量逐年增加,2004年,全市路燈共計4700盞,光源主要以白熾燈、高壓汞燈、高壓鈉燈為主。除市區主幹道路及部分巷道外,其他街道尚未安裝路燈照明設施。到了2007年,全市路燈總盞數增加到16561盞,路燈線路總長度達162.8公里,總功率2104千瓦,覆蓋了市區52條主要街道。目前,全市路燈照明和亮化設施共有21021盞,有專用箱式變壓器86臺,總功率3519.62千瓦,高低壓供電線路近200公里。路燈的全面覆蓋為市民和車輛在夜間出行帶來了極大的安全和便利。

從“亮化”到“靚化”,增添景觀色彩

“兩年前我第一次來中衛,就被這裡的夜景深深迷住了。”市民謝旋說,她喜歡在晚上沿著沙坡頭水鎮的景觀渠散步,路兩邊的樹在五顏六色的燈光照映下顯得非常美麗。

2006年,我市實施“六街四巷”改造和新城區亮化工程,分別對市區興隆南北街、長河小區巷道、中央大道中西段、應理南街、懷遠南路、平安大道東西路、黃河大橋、中央大道3座景觀橋等實施了亮化工程,共安裝路燈3834盞,敷設電纜688290米。城市照明已從主幹道路向廣場、公園、橋樑、景觀水道等區域不斷敷設,實現了從單純追求亮起來到追求美起來、從注重功能照明到兼顧景觀效果的轉變。

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監督局一直將街道亮化美化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在總結以往經驗和借鑑外地亮化效果的基礎上,精心制訂亮化工作方案,大膽創新設計,完成鼓樓東西南北4條大街、府前廣場和香山公園等的美化亮化工作。並通過使用各色絹花、網狀冰條燈、各色條狀燈等裝飾性燈品,營造“一街一景,一路一品”的亮化效果,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城市景觀效果,使夜幕下的中衛流光溢彩、美不勝收。

從“人控”到“智控”,優化節能增亮

“與過去相比,現在的路燈控制更加智能化了。”趙瑞生說,過去使用時鐘和光電控制路燈,不僅浪費人力物力資源,控制還不準確、不及時,常常出現白天亮燈的情況,不但浪費能源,遇雨雪等特殊天氣還難以發揮作用。為進一步提高路燈開關燈時間的準確率,2012年,我市將市區60個時控開關更換為新式經緯度時控開關。經緯度時控開關可以隨不同地理位置(經緯度)、不同季節(日期)和不同的日照時間自動、合理地調整開關燈時間,避免發生異常亮燈情況,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目前採用的三遙控制中端,可以實現遠程控制路燈,工作人員坐在辦公室通過電腦就能發出指令,實現路燈精準控制。

路燈數量逐年增加,在光源的選用上也更加註重環保性和節能效果,電子節能燈和LED燈被普遍使用。路燈供電線路也由架空線路變為地埋電纜,更具安全性和美觀性。

改革開放40年來,市區路燈一路變遷,從不足百增加到21021盞,從簡單的道路照明到公園廣場的景觀照明,光源方面,電子節能燈和LED燈淘汰了低光效、高能耗的白熾燈。路燈的變化見證了城市的變遷,路越修越寬越平,燈越照越遠越亮,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美好。(中衛市新聞傳媒集團 全媒體記者 胡超偉 吳若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