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镜头跟得上,我大概也会考虑选半幅微单成为主力机

不管是从胶片到数码,不管从旁轴、双反到单反,也不管从单反再到微单,所有存量,不管是玩耍还是专业,全画幅相机一直是占了主流的,何也?

若镜头跟得上,我大概也会考虑选半幅微单成为主力机

其实答案就两个字:平衡!

平衡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还有着“和”或“中庸”的意涵。以我个人的理解,来蠡测下,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的缘故吧

1.从机身大小考虑,比如握持性、便携性、移动灵活性等,以佳能5d系列看,这个大小几乎就是最好的折中了。中画幅及以上太大,卡片等又太小,大家也能看到,即便是中端的半幅单反做的体积也大致跟全幅一样的。

若镜头跟得上,我大概也会考虑选半幅微单成为主力机

2.从镜头考虑,各家高素质镜头,基本都是以全画幅为主。比如佳能的EF50 1.2,几乎就是现在能够商用的最大光圈镜头了。按换算关系,若半幅也有这么一个镜头,也许我会选半幅机器,但没有。按1.6倍佳能的系数计算,在半幅机器,等同镜头大概就是31mm F0.75了。做一个这样的镜头,怕是技术难度要比EF50 1.2高,起码成本不会便宜。

大概是在135系统,全幅镜头是个最佳的平衡点吧,既能做出高素质镜头,而价格尚可接受。

若镜头跟得上,我大概也会考虑选半幅微单成为主力机

3.摄影是用光的艺术,所有的视觉艺术构图是很大的一个学问,而全画幅下,构图以及透视等,可能更容易被普遍接受。比如,35mm的人文之眼,50mm的定睛一看,70-200mm的背景压缩等。若在半幅可能就不大舒服了。比如EF35 1.4在全幅是很舒服的人文之眼,在半幅就得用22mm F0.9这样的镜头对应才能得到基本一致的视角和光圈。先不说有没有这样的镜头,半幅22mm下的透视跟全幅35mm的透视还是有所不同的,高手可能还是比较在乎的了。

当然现在半幅微单已经有了些22mm F2、 23mm f1.4等等这样镜头了,除了光圈稍逊,但体积占优,也许等半幅别的持续改进,专业用户或者也会喜欢上

若镜头跟得上,我大概也会考虑选半幅微单成为主力机

4.输出图像大小是个考量。就目前高像素来看,2000万以上基本可以满足普通应用了。在胶片时代,135胶卷已经可以满足多数印刷需要的,这也是支撑135系统(全画幅)成为一个主流的原因吧。现今,半幅机器像素和像质也有显著改善,应付一般印刷也是不成问题的了。

若镜头跟得上,我大概也会考虑选半幅微单成为主力机

随着技术进步,未来,全幅机器还会是主流么?

随着微单的兴起,半幅乃至M43都有好的机器出现了,比如富士的X-T3,索尼A6500等等,半幅机器的高感、像素、连拍、追焦、视频等越来越接近过往的全幅机器了。在好玩性和便携上还有超过,于是全幅机器平衡说似乎遭遇了挑战。现在缺的还是高水平的半幅镜头跟不上。

若镜头跟得上,我大概也会考虑选半幅微单成为主力机

我们看到佳能尼康新发的微单不微了,也许有一天会看到两条线,半幅走向民用,以微为主。全幅微单追求专业画质,向更专业的商用发展了。但,全幅仍然还是最好的平衡。莫忘,还有中画幅也在向微而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