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喊话“不作恶”的谷歌:手下败将,不服来战

李彦宏喊话“不作恶”的谷歌:手下败将,不服来战

2010年3月23日,对于无数“G粉”来说,痛彻心扉。这一天,Google宣布正式关闭CN域名。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此前的1月份,李开复在自己的新浪微博和Twitter发了这么一条微博:“A captain would never run away from his duty, if he knew the ship was sinking.”

八年后的8月6日,官媒《人民日报》在海外社交网站发文,欢迎谷歌重返中国大陆。

与此同时,“经常有表达的冲动”的百度CEO李彦宏发布长文,隔空喊话称“百度非常有信心再赢一次”。

于互联网新生代而言,Google这个庞大大物似乎和自己日常生活毫不相关。习惯了搜索用百度、闲暇看抖音、娱乐玩吃鸡的95后们,他们Pick谷歌吗?

而在互联网搜索引擎的丛林中,百度已经成长为无远弗届的巨兽。虽然对其“竞价排名原罪”的指摘一直存在,但无可厚非,百度已经在大陆雄踞一方。

八年再回首,用户喜好、竞争状况均已经天翻地覆。

出走半生,重新归来的谷歌是否仍是少年?

一、四年蜜月:谷歌的中国实验

雅虎、天涯、天际网、巨鲸网……这些曾经和谷歌中国携手合作的流量大拿,如今听起来竟是如此的陌生。

2006年1月,为了加强与中国用户的联系,谷歌发布了Google.cn并成立了谷歌中国。随后,李开复领衔了谷歌的中国实验,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谷歌本土化实验。

这场实验的核心是美国式创新+中国式运营+中国式政府关系。

美国式创新是把谷歌美国创新成果,美国式的研发模式,美国式的企业文化带到中国,中国式的运营包括管理、运营团队、本土化合作伙伴本地化,中国式的政府关系主要指适应中国本土的制度与法律环境。

这其中也包括由李开复主导的与雅虎中国、天涯社区、天际网、巨鲸网等本土合作伙伴的合作。

李彦宏喊话“不作恶”的谷歌:手下败将,不服来战

最典型的莫过于是谷歌中国与巨鲸网的合作。

在音乐平台直接忽视版权的2006年3月,“巨鲸音乐网”上线。其与世界许多唱片公司合作推出上百万首正版音乐下载。从我国在线音乐发展历程上看,如此众多的唱片公司与网络音乐平台签订合作协议,在规模上来说尚属首次。

按李开复设计,由巨鲸网向唱片公司购买音乐版权,谷歌中国使用巨鲸网的音乐库,与巨鲸网进行收入分成。用户通过谷歌可以在线免费试听,也可以免费下载。

无独有偶的是,2005年,百度MP3遭到多家唱片公司起诉,并在与步升音乐的官司中败诉。同年,网易在版权方的压力下关闭了MP3搜索业务。

当时的报道显示,谷歌在中国雇佣了数百名销售人员和工程师,设立了北京上海和广州3个办事处。

来自易观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搜索市场规模达52.5亿元,谷歌独占14亿元。易观曾预测,2009年谷歌中国的营收将超过20亿元。

二、走好不送:决绝的分手

就在谷歌中国按照李开复设定的商业模式大步向前时,多次“涉黄门”事件直接打破了原本的美好预期。

2009年1月、4月、6月,谷歌三次被举报涉黄。随后,监管部门要求谷歌对其搜索引擎的内容进行前端审查。而谷歌认为,此举违反了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Google公司决定,不愿再审查Google.cn上的搜索结果,Google将在未来几周时间和政府谈判,要求能够在中国法律框架内运营未经过滤审查的搜索引擎。”多次谈判未果后,Google的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

而2009年9月,李开复在四年任期结束后选择离开。自此,谷歌的中国实验全面叫停。由此自2005年谷歌正式入华以来组建的创始团队已经悉数离开。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答“李开复为什么选择在那个时候离开 Google?”

李彦宏喊话“不作恶”的谷歌:手下败将,不服来战

有意思的是,李开复本人在2011年3月亲自在这一问题下做了一个千字文的回答,彼时,谷歌已经正式退出中国市场一年了。

除了为自己辩解外,李开复的答案中,有一个很耐人寻味的内容:“2009年的关键是推广,而且在内部可以看到推广是有明确的作用的(从汪华负责的网吧和站长联盟,等于是谷歌份额成长的一半,到崔瑾负责的公关市场推广,上一次《天天向上》几乎挤爆服务器)。”

李开复的回答被外界理解为,在硅谷等精英人士眼中,在Google这个行业巨头看来,中国市场并没有预想的那么重要。

翻开十年前的报道,有谷歌人士表示,“就目前而言,中国市场对财报贡献的利润实际还非常小,远不如美国市场和世界其它市场。”

例如,谷歌2008年总收入大概是220亿美金,但美国分析师普遍预计来自中国收入只占其中很小比例。换言之,中国用户对网络应用的技术水平和需求目前还很低,这使得科技巨头在与本土企业竞争中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最大优势。

彼时的分析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规模达69.5亿元,其中百度和谷歌中国两家市场份额之和超96.3%,基本垄断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其中百度占据了63.1%的市场营收份额,谷歌中国占33.2%。

三、峰回路转:巨头的回眸

自2016年以来,曾经头也不回的谷歌,似乎对中国市场颇有暗通款曲之意。

据雷锋网统计,2016 年下半年到 2017 年上半年,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多次来华,促成了 2017 年 5 月在浙江乌镇举行的围棋峰会;

2017 年 3 月,Google 翻译 App 在中国上线;

2017 年 5 月,Google 与浙江省体育局等部门联合举办了中国乌镇围棋峰会;

2017 年 12 月,在上海举行的 Google 开发者大会上,Google Cloud 首席科学家李飞飞宣布成立 Google AI 中国中心 ;

2017 年 12 月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Sundar Pichai 首次代表 Google 参加,这从某种意义上也是 Google 与中国网络监管部门的一个信号。

李彦宏喊话“不作恶”的谷歌:手下败将,不服来战

谷歌频频示好的背后,是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崛起。3G、4G通信技术的普及,极大降低了中国的网民门槛。“上到八十岁老人,下至三岁幼童”,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时代已经来临。

更让谷歌坐不住的,则是百度在十年内跳跃式的发展。

2008年,百度给出的财报是每股收益0.44美元。

2013年,百度已经跃进《财富》中国500强,位列第205位,股票收益则达到了6.45美元。

2018年8月7日,百度每股报价232.96美元,每股收益为11.32美元,总市值达815.61亿美元。

这意味着从2008年到2013年的10年里,百度的股票收益增长了2472.72%。

这对当今世界上的任何产业,任何规模的公司而言,都是难以置信的增速。

四、时过境迁:大佬的介意

2016年春天,年仅21岁的青年魏则西,因身患滑膜肉瘤,通过百度搜索前往北京某医院治疗。在花光东凑西借的20多万元后,仍无济于事。离世前,魏则西曾在网上发文质疑北京这家医院及相关医生存在欺骗行为;一直以来因医学信息竞价排名而引发争议的百度搜索也被指误导患者。

一时间,关于“竞价排名的原罪”等质疑再次包围百度。

在沉默了很久之后,李彦宏接受了《财经》专访。

李彦宏喊话“不作恶”的谷歌:手下败将,不服来战

“现在人们提起谷歌会说这是一家引领潮流的科技公司,而提起百度会认为是在政府帮助下取得垄断地位的一家公司,这多大程度上是事实,多大程度上是误解?”

面对记者提问,李彦宏直言“自己非常在意这个问题”。

他表示,“百度有今天的市场地位主要是我们自己的努力,谷歌在中国运营了五年,这五年的市场份额都在下降。”

昨日,针对人民日报发表的“有条件的欢迎”一文,李彦宏也在朋友圈进行了长篇回应,称“中国的科技公司今天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在与国际企业的良性竞争中变得更强,共享全球化红利。如果 Google 决定回到中国,我们非常有信心再 PK 一次,再赢一次。”

在长文中,李彦宏再次提出:虽然谷歌在2000 年先于百度在中国市场上推出独立搜索服务,但百度是后来者居上,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反超 Google。

八年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既有蓬勃发展的巨大市场,又有巨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介怀。

这次,重新归来的谷歌,是否能找到双赢的模式?

*本文图源网络

关注黑鲨财经,与行内人一同读懂财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