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力羣策,中國獼猴桃產業行業的結構性危機與應對政策分析

文章轉自朋友圈,如有侵權我們第一時間刪除。

1. 杜總的講課激起了大家對產業的深入討論,我們獼猴桃已經爛了兩年,今年看來會繼續爛下去。但是我們獼猴桃佔國內水果總產量不到3%,說明需求量很大。只是結構出了問題,曾經獼猴桃很賺錢,大家各自為政,盲目發展,然後沒有種出好產品,一年一年的把收購商搞死了。某寶網站的低價,把正品貨搞死,消費者一味比價(房地產拖累消費能力),做好產品的很難盈利。沒有好產品,加上沒有接受的收購商,造成了今年獼猴桃價格跌入谷底(真是谷底嗎?),我們也迫切需要一個領頭羊,帶領一批人,突出重圍,我們不是沒有辦法,佳沛就是最好的學習例子。當然我們這個群會發揮積極的宣傳和引導作用。

2. 農藥殘留。要達到符合歐盟出口標準的農殘,其實並不難,只需要按照科學的用藥就可以了。人家新西蘭不也是這樣做的嗎?我們正在積極和原依頓質量專管員溝通,力爭給大家開課,講如何科學使用農藥,符合產品安全要求。(我們會員群是講過的)

農殘的問題,很大,說起來很長,有國人消費者和生產者的誤區,認為不打藥最好。其實這完全錯誤,人可以一輩子不吃藥嗎?更主要是農資銷售商,不負責任,隨意搭配,隨意加大用量,比說明書濃度至少高兩倍,農資商從來不對農殘負責,只對利潤負責。果園出了問題果園負責,責任與農資商斷溝了。

還有一個方面:就是我們的資料、教科書,更多的是什麼病打什麼藥,而沒有從一個綜合的思維角度去引導,去培養健康的樹勢。

另一個層面,別人超量打藥,葉片保護好,果園盈利,如果我不打,萬一掉葉了呢?如果某一天,只要查出農藥超標就抓去坐牢,我看大家還敢不敢亂來呢?所以我們的法制也急需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