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绿浮芳
首先说明一点,王翰和王之涣的《凉州词》,都是组诗,各有两篇,这里只选择各自最出名那一片说。至于谁更高一筹,题主自行判断吧。
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这首诗,有评曰:“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我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看,王翰开篇就写了“葡萄美酒夜光杯”,你想到的是什么?那是一副盛唐景象,眼前琳琅满目的夜光杯、香气四溢的葡萄美酒,人们在这里大办宴席,其乐无穷。
接着,人们在“欲饮”还未饮时,传来了阵阵琵琶声,那是急促的旋律,像是在催促大家举杯痛饮,使得前面所描绘的葡萄美酒夜光杯突然就活了起来,使宴会的气氛顿时热烈了起来。
最后两句,作者表达出来的不仅是“醉卧沙场”的豪放,也有“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样九死一生的勇气和精神。这样的豪放和激情,表达出来的感情和前面宴席的热烈气氛是相辅相成的。
为什么说他悲呢,我一直认为这是一首反战诗,没有人喜欢战争,因为那是用生命和鲜血来做赌注。前一秒还在举杯豪饮,兴致飞扬的将士们,下一秒可能就战死沙场了,这是对生命(可能)即将逝去的哀叹,这里的“悲”,不是悲凉,而是悲壮。
我更喜欢这首诗的前两句,他是热情的、狂热的,读来就使我为之激动。但我也敬佩后两句,镇守边塞的将士们,哪怕知道生命朝不保夕,但依然充满激情,视死如归。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我对这首诗感情很复杂,小时候学书法,我写的第一篇作品就是这首诗。后来,同学们都得奖了,只有我,直到现在写的字还宛如狗刨了一般。
这首诗起笔很妙,你看即使浪漫如李白,也说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只有王之涣敢说黄河之水是从地上一飞冲天,这个画面感非常强烈,描写的气象也非常广阔:波涛汹涌的黄河之水,竟然拔地而起,冲上云端。
第二句描写边塞古城,这是本诗的主体,如果要入画,那这幅画的主体必然是“万仞山”,远上白云的黄河则是画的背景,也正是万仞山的反衬,愈发突显此城的地势险要和孤危。
前两句写边塞的雄壮风光和边疆孤城,第三句却一转,写到到羌笛之声。
羌笛为何要怨杨柳呢?因为“柳”与“留”谐音,在古时,人们不但在送别时要用互赠杨柳,表达不舍之情,在看到杨柳时,也会引起离思之苦。
你想,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想要折柳寄情也是不能,所以在听到羌笛之声也似乎在“怨杨柳”,这个怨字用得尤为传神。
第四句“玉门关”更说明了诗人的离愁和怨,玉门关是通往西域的要到,反过来说,玉门关就好比一条界限,关外是苦寒之地,关内就是自己的祖国,这正是蕴含着诗人无限的乡思。
对比两首诗
王翰的《凉州词》,写边塞将士的豪迈气势,和视死如归的精神,诗中有悲,是悲壮。
王之涣的《凉州词》,写边塞将士的乡思,有不得还乡的怨,却也是一番壮丽的边塞景象。
我们说这是盛唐之音,是因为诗中有盛唐人的广阔心胸。
至于谁更胜一筹,又何必去分个高低呢?
也可自话
很多人都写过凉州词,然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王翰与王之涣的。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非诗题,是凉州等边塞地区一带流行的曲调名,慷慨悲歌,很多诗人喜欢填写新词。
都是七绝,都是诗人久负盛名之作。
王翰撷取的是戍边将士欲赴沙场,痛饮狂歌的画面,王之涣更像个摄影师,从远而近,镜头对准了边塞雄浑苍凉的背景。
王翰的诗胜在格调,豪放乐观中又不免悲壮沉郁。
开篇即是盛大的宴会,热闹绝伦,激情四溢,葡萄美酒,精美的夜光酒杯,还有豪爽的推杯换盏畅快痛饮的人群,丝毫与战争死亡无关,然而,酒饮歌尽,是沙场征战,几人可回的残酷与悲壮。所以这是将士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豪情满怀,悲壮慷慨。
王之涣的诗胜在意境,孤城雄浑壮美却又苍凉寂寥。
黄河汹涌逶迤得如巨龙穿梭云间,群山高耸中是一座孤城,宣告他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的气势,却又免不了被世人遗忘的可怜。高傲的城池响起悲凉的柳笛声,那是戍边将士夜深人静无法抑制的乡愁。
王翰的诗,以豪壮的爱国情摄人心魂。宴会的肆意纵情,热闹无比的背后是将士沙场胜负难决,生死未卜的悲情,莫要笑我疯,这可能是最后的狂欢,为国捐躯,虽死犹荣。
王之涣的诗,更强调个人的悲喜哀愁。
大河高山,壮阔绝美,是大唐大好河山,是将士的骄傲,然孤城暮色,柳笛声残,是将士疲累不堪无人可知的乡愁,是被孤立于偏远荒凉地区的孤苦落寞。
王翰的诗,笔法重渲染,以乐衬悲。葡萄美酒,酒香四溢,夜光酒杯,玲珑剔透,马上琵琶,乐音激奋,铿锵有力,无一不在渲染,声色光影,目不暇接。
王之涣的诗,刻意绘景,奇丽孤绝。
云间黄河奇丽,犹如缎带飘逸,万韧高山孤绝,是天然屏障,一座孤城,就显得格外悲壮苍凉。边塞独有的奇景,给人震撼的力量。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评王翰的诗:“气格俱胜,盛唐绝作。”
《诗境浅说》评王之涣的诗:“此诗前二句之壮采,后二句之深情,宜其传遍旗亭,推为绝唱也。”
一绿浮芳
我都不知道这个问题下的回答到底在说写什么鬼东西。。。欣赏诗词全靠YY吗? 看见唐诗就说“盛唐气象”?看见上战场就是“爱国情怀”?是觉得“百度诗人”当不下去了,转型成“意识流诗人”了吗?
对着一道麻婆豆腐连哪个菜系都分不出来,就靠着一句“色香味俱全”就能装成美食评论家出来混吃混喝的嘛?很悲哀....不说了,不说了,回到正题。
先看看王之涣的: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这首词的好处,在壮笔和深情巧妙的兼合。把戌守者因孤独而升起的离愁,置于如此恢宏、空旷的景色,已是无端深刻,下句又在此中情景中,听得羌笛吹《折杨柳》曲,又把帝王恩泽不到玉门关,委婉的写成春风不度,便在深刻中有万般曲折。
其次,这首诗还有一处争议------即“黄河”还是“黄沙”。《万首唐人绝句》中“黄河”作“黄沙”;计有功《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叶景葵认为此处应该是黄沙,盖因为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很远,所以觉得黄河处与下三句皆不贯串,甚至觉得此诗之佳处不知何在。但这种说法是比较局限的,如果不把黄河定指为黄河流域,但做黄沙似河而解。那么“黄河远上”比“黄沙直上”是更有空间立体感的。
再看看王翰的: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王翰
这首诗,自古评价最为妥帖的便是《唐诗别裁》中所言的:“故作豪饮旷达之词,而悲感已极。杨仲弘论绝句,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盛唐多与此合。”
初读前两句,便只觉得豪放洒脱,但把这种“醉梦生死”的情感放在“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战场上,却平添一股极深的悲凉。甚至再倒回去看前两句,你会在这种戏谑的放纵下,葡萄美酒竟似血色,醉卧沙场好似正在等待解脱。宛如黑色幽默一般,看着好笑,但实际上是笑中带泪的。
总而言之,在技巧上,这两首词其实是相差无几的。但王之涣立意只在戊军之离愁、君恩处徘徊;而王之涣则更深入到军士们面对战争时,那种生死不定又无力拒绝的悲壮。就此点来看,王翰当更胜一筹。
无聊到巅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其实关于《凉州词》,王翰与王之涣各写了两首,都以其中一首成为名篇绝唱。
但就整体风格和意境而言,个人更推崇王翰的《凉州词》。常年征战边关本来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在王翰的笔下,却又另一番豪放与壮阔。征战之前,开怀畅饮,即使琵琶催发,也能视死如归,壮怀激烈。
尤其是最后一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特别有感染力,一语道破战争的残酷与展示的豪壮。和着苍凉的琵琶声,黄沙飞土蔓延的边塞,却有这么一群视死如归的战士,大碗喝酒,大碗吃肉,抱着必死的决心捍卫中华民族的疆土,怎么不令人敬畏。
在敬畏的同时,也深感到战争的残酷。因为残酷,所以更显悲壮。明知道奔赴了战场,很多时候就已经是命不由己,九死一生。但可爱的战士,仍能乐观而勇敢地面对琵琶催发的战事,开怀畅饮,以尽其情,以壮其行。
而王之涣的《凉州词》,虽然将边塞孤绝壮阔之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也从侧面流露了战士的故园之思,但更多从政治上暗讽了对朝廷“春风不度玉门关”的不满。
这样的家国之思同样感人,但不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更为直观,更为令人震撼。此笺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首诗起笔前两句,写出惊喜,兴奋,欢乐畅饮的欢快场面。语句绚丽优美,音润清脆悦耳,场面豪华气派,氛围热烈,表现西北军人豪爽性格。
三、四句写出军人们开胸畅饮,互相劝酒,豁达豪放的性格。醉卧沙场,死了又如何,视死如归,有几人上了战场能回来。表现出豪迈的英雄气概,情绪乐观向上,用微笑面对战争的死亡。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主要写西北大漠特有的景象,正是这特有的景象才衬托出边疆战士孤零寂寞,既悲壮,这景,这羌笛声勾起思乡之情。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两句写出来了辽阔空旷大漠中,远远望去,黄河北流,与天边地平线的白云相接,气势宏大,身临其境的感觉,诗的象和意境极佳。写出了西北边疆辽阔,壮观,孤零零的景物,衬托出边疆战士心情,但悲而不伤,婉而能壮。表现出战士旷达心胸。此情此景,西北羌笛之声,自然引起思念家乡,但为了国家,为了家乡的安宁,也无须怨恨。
这两首诗艺术成就都很高。如果从描写西北边疆特有景象来看,王之涣的巜凉州词》更胜一筹,意象,意境都是绝无仅有的。若从诗的整体上看王翰的《凉州词》更能表现战士们开胸畅饮,乐观,豁达,为了国家,为了家乡的安宁,面对死亡,视死如归,士气高涨。豪迈的英雄气概表现得淋沥尽致。或许这方面更胜王之涣的《凉州词》。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欢迎各位朋友点评和指导!
阳光18486
《凉州词》,又称《凉州曲》,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开元年间,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并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凉州曲》就是其中之一。
写过《凉州词》的诗人不止王翰和王之涣,但以二人的这两首最为出名。
《凉州词》王翰版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王之涣版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翰和王之涣都是盛唐边塞诗的经典之作,都是千古传唱的经典诗篇,有意思的是,两首诗都曾被后人推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
明人王世懋说:“于鳞选唐七言绝句,取王龙标”秦时明月汉时关“为第一,以语人,多不服。于鳞意止击节”秦时明月“四字耳。必欲压卷,还当于王翰”葡萄美酒“、王之涣“黄河远上”二诗求之。”
王世懋说,李攀龙把王昌龄的《出塞》定为七绝压卷,别人多不服,《出塞》只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好。如果一定要选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一定要从王翰和王之涣的这两首《凉州词》中选。
不过王世懋也没说这两首诗哪首更好,显然他内心里也是很难抉择的。
将两首艺术巅峰的诗放在一起,一定要评个高低,这是很难的,因为它们在技术上都是完美无缺的,所不同是的表达的情感不同,诗歌的意境不同,诗的风格气象不同。
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偏爱,但这并不能说明哪一首就要好一点。
对于小楼来说,欣赏好诗,就像欣赏美女,从来不厌其多。
王翰的《凉州词》表达的是是一种即使身处沙场,依然要纵情饮酒,即使身处生死边缘,依然要对生活充满激情的情感。这首诗的精神内核,是一种令人向往的激昂向上的酒神精神。
而王之涣的《凉州词》,则让我们感受到了边关的荒凉,感受到了戍边战士的凄苦,但却不会沉沦在这些消极的情绪中,反而在荒凉中感受到了雄强,在凄苦中感受到了悲壮,读之情绪高昂,慷慨悲壮。
两首诗都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壮美诗篇,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不必区分高下。
答者:谢小楼
谢小楼
新《凉州词》
大野漠漠秋风吹,离家戍在漠北围。
不見飞书长醉酒,羌管胜过号角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