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哪首更好?

Ch1Ee_大水


诗词鉴赏,是从诗词上来鉴赏的,不是靠想象去鉴赏的。合着看见“辛弃疾”的名字就是爱国情怀?看见“苏轼”就是豁达豪放?反正觉得大家都不懂,可以胡说八道?连写的什么都不知道就“共鸣”了,就“境界”了,就“振奋人心”了?说实话,就是有这么多“意淫诗词爱好者”夸夸其谈,弄得诗词观念这么乌烟瘴气。


以上是说在前面的话,现在回到正题,看看苏、辛的词吧。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

先看辛词。辛弃疾作长调,多游走于《楚辞》之格调,这首《木兰花慢》便是类似于屈原的《天问》体。在古时这种“设问体”,是非常有思辨意义的,因为我们现在众所周知的东西,在古人眼里是未知、神秘的,所以大多数古人都是“敬而远之”、亦缺乏‘探索’心态----这是时代的局限。而辛弃疾这首词,打破了这个约束,向世人、甚至“老天”提出了质疑:如“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云云,但这种精神并非辛词独有,前世已有屈原之《天问》恒绝万古,无人可掠其锋芒,虽如此,但历代诗词人无人敢以此体仿之,

直到辛弃疾这首《木兰花慢》能得以继承。

所以,这首词的第一点的好处就是,作者以大气魄(敢效《天问》体)为蒙昧时代注入了一股思辨的精神。

其次的好处,便是这种思辨精神与想象力综合体现了一种壮丽的美感。

在作者之设问,并非干瘪无物,而是随着他的感触而不断深入的:以“见天上月”而发散,延伸明月之升沉、以姮娥之来去为止;又因“明月”沉海之因,随即又转入“水中之月”,“恍惚使人愁”便将现实景色拉入了作者奇特而宏大的想象空间:“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此语足见辛词格调。结尾以“虾蟆浴水”为引,将“天上月”、“水中月”结合到一起,逼出了最后一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所以,全词之设问在辛词雄奇想象力的构架下,愈发使人想一探究竟。

但这,跟爱国情怀有毛的关系?刚才看了这么一个胡说八道的回答:

您这种家国情怀是怎么得出来的?谈的什么境界?----您到底看的懂吗?



再看苏词。《水调歌头》堪称“千古第一中秋词”,流传之广、历来鉴赏者无数,便不必多说。如说辛弃疾的《木兰花慢》是人以及天,那苏轼这首词便是天以及人。亦是从“明月而问”,辛词是欲一探究竟,而苏词却是欲超脱而不得。

《水调歌头》上片超拔于胸怀,下篇深致于人情,伫兴之作,自然挥洒自如之间,不见刻意。虽然立意在俗情,却俨然以个人格调使之超然乎尘垢之外。所谓‘文章人物,诚千载一时,后世安所得乎?’便是如此。



总而观之,辛词立意稍高,但仿《天问》而来,与苏词相比,略见刻意,但其中的“思辨”精神略胜苏词。苏词虽仅是怀人而已,但伫兴之作圆转如意,更见真挚,如果说宋词之中有一首词能算的上大圆满,那应该就是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了。

所以两词相比,当是苏词更胜一筹。




无聊到巅峰


我来回答。从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的小序“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可以知道,这与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样,也是词人在中秋之夜喝酒的时候写的。

相比苏词的天下传诵,这首词传播不广: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然而,我觉得这种词更好,更喜欢,家国情怀,男儿心志,都在其中。

辛弃疾其实生于金国,却自幼把自己当做宋人,少年侠士,于耿京义军之中戎马生涯,匹马夺取叛贼首级,然后万里飞渡,回归大宋。其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自期,然而却终于是壮志难酬,“可怜白发生”!

这首《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是送别月亮的,“长风浩浩送中秋”,作者想到的也不是儿女情长、一家悲欢,而是“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担心的还是朝廷沉湎于半壁江山,消磨了北伐之志。“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在这中秋之夜,词人依旧是忧愁不已。其实南宋除了没让他在前线带兵,对他还算不错,一直安排在相对富庶的地方做地方官,俸禄也丰厚,他完全可以优哉游哉于山水之间。

然而,辛弃疾的这首词显示,他即使在中秋喝团圆酒的时候,依旧是借酒浇愁愁更愁,心中想的都是万里江山。

相对于太平盛世的苏东坡,辛弃疾的词虽然没有苏东坡境界高,但也有一种深沉的力量,打动人心。

所以,我觉得辛弃疾这首更好。


历史有妖气


水调歌头词传播比较广泛,当然有一定的原因。苏轼的水调歌头犹如他其他的大部分词一样,豪迈奔放,“把酒问青天”,单听这个气势马上就让人精神振奋。

再加上整首词想象力丰富,潇洒飘逸,“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等等。本来中秋只有月亮一个意象,而他却发挥出很多想象,让人跟随着词的内容似乎有乘风到月亮之上的感觉,画面感十足!

再者,水调歌头词后面立意升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句符合所有人的心情,可以说是中秋最佳词句,因此也成为千百年来提起中秋就必会想到的话。

辛弃疾的词也不错,但是相比较而下,辛弃疾的这首词只是自我的感怀,抒发自己的伤感,而不像水调歌头那般引起所有人的共鸣!


麦地传奇


苏词更胜一筹,一个"问青天,是何年"力透纸背,大笔如椽;一句"高处不胜,何似在人间",起舞清影写尽人生潇洒;而一转一低一照既写出了月之动态,又写出了思亲无眠的情意,最后"不应有恨,何似长向别时圆",劝慰了天下不平人生,使多少人一释情怀;情景交融的收尾更是余唋无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那么的温馨深沉,本人虽爱辛词,但更爱苏词洒脱的快意人生。


山山水水163814667


这个提问很别致、新颖,很有挑战性。苏词、辛词,一个是吟月,一个是“送月”,所抒发的情感不同,切入点也不同。一个是怀人,一个是“悲世”。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乍一读来,似乎苏东坡更大气,更浪漫。仔细品读,辛弃疾的格局却是苏词所没有的……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这一问很凸兀,也很迷茫,读者心里会画一个大大的问号。“今夕月”,“可怜”从何谈起?但,这就切中了他“送月”的主题。


辛弃疾这首词写于他闲居江西上饶之时。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却遭到主和派的打击,长期落职闲居。山河破碎,一腔热血无处喷洒!这首词正是对壮志难酬的倾诉,也是对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的抨击。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借用屈原的《天问》体,怅望着茫茫苍穹,面对着浩浩历史长河,发出一连串的质问。“是别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与苏东坡的“我欲乘风归去”不同,辛弃疾“送月”更是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态。奇瑰的想象,大胆的猜测,做到了艺术和现实的统一。目送着悠悠远去的中秋月,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还是别有人间?王国维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人间词话》)八百年前的诗人是否想到了这本是自然现象,无从探知。但诗人这种超浪漫的想象,却让人神驰意往。“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作者把人带进了浪漫的神话世界,心里却担忧着大宋江山。谁能把大宋江山留住?就像美丽的嫦娥,没有嫁人,是谁把她留住的呢?大宋江山不能嫁人,谁有能力来挽留?这是作者为国家、为民族的命运和前途在发问。


由异想天开的质问,下阕作者进入了近乎神奇的奇幻世界。听说月亮曾经游过海底,可是又无从查问,这种捉摸不透的事,真叫人愁。我怕海里长鲸横冲直撞,毁坏月宫里的琼楼玉宇,会洑水的蛤蟆不怕水,玉兔懂得沉浮吗?如果说这一切都安然无事,那么,月亮是什么原因渐渐变得象弯钩的呢?在这片词里,作者由写景转入了抒情。既担心“海底”的月亮、嫦娥和玉兔的命运,又痛心残缺不全的大宋山。


苏东坡淡然、旷达;屈原上下求索;而辛弃疾则是痛心而又无能为力。这和他的另一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有某些相通之处。“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所不同的是,《水龙吟》中,作为南京通判的辛弃疾还能“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而“可怜今夕月”时则只剩下了孤独、辛酸和无可奈何的悲叹。


总体来看,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在格局和立意上要比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要高出许多。这也是两个人所生活的年代和境遇的不同所致吧?


燕北林丛


宋.辛稼轩《木兰花慢》词是问调.是问天悟理的科学道语.以今探索宇宙同有吻合之处.奥妙深远,宋苏东坡《水调歌头》是情怀语.自问答寄拟嫦娥身世共有哀乐喜怨之感.属怀古情词.二调中秋咏月不可同比.辛稼轩词更胜一筹.


何天琨


论豪迈奔放,这首《水调歌头》可谓后无来者,李白的《将进酒》可谓前无古人!

开玩笑的说那么多穿越小说抄诗抄词的,敢抄这两首的还真没几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