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撥款給農村建集體住宅,爲何農民都不願搬進去住?

近幾年,國家經濟不斷髮展,對於農村的扶持力度也是不斷加大,許多農村地區都切實的貫徹了國家的好政策,其中對於低保人群,大多數地區都接到上級部門下發的補貼款,給他們建設集體住宅,按照家庭人頭數量分發房子。按理說這樣的好事,大家必定是當仁不讓,十分欣喜。然而,很多地區的集體住宅建好後,卻一直空空如也,無人居住,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農民們對此並不熱衷呢?

國家撥款給農村建集體住宅,為何農民都不願搬進去住?

一、農村集體意識比較強烈

眾所周知,農村是以一個村莊為一個集體,許多村莊都是同姓同族,他們大多是同一祖先遺傳下來併發揚為一個村落,因此整個村莊的人大多互相認識,彼此熟悉,如果自己單獨搬出村莊,總會覺得自己脫離了集體,且這些低保戶人民大多都是老年人,基本都有著落葉歸根的觀念,而自己一生居住的村落就是他們心裡的根。

國家撥款給農村建集體住宅,為何農民都不願搬進去住?

二、低保戶大多年紀較大,需要照顧

就目前農村的低保戶狀況來看,這些群體大多都是無兒女或行動不便的孤寡老人,他們雖無人專門照顧,但在同村裡大多有著自己的親戚和朋友,就算沒有親戚朋友,鄰里鄉親也多有照顧,平日裡也可以一起談笑風生,以至於老年時不會孤單,但如果他們搬出自己熟悉的村落,到集體住宅去,那裡大多住著和自己同樣境況的人,且與他們並不熟悉,互相難以照料,沒有共同話題導致老年十分寂寞。

國家撥款給農村建集體住宅,為何農民都不願搬進去住?

三、農村住宅搬遷麻煩,不能完全解決他們的生活問題

雖說國家已幫助低保戶們解決了房子的問題,但是農村許多地區交通並不方便,許多人在一個村莊從小住到老,除了對自己原本的家有感情之餘,更是積累了大量的物品,比如有的農民可能積累了一些穀物、糧食、油,並在家附近種植了蔬菜瓜果,還有些農民飼養了一些雞鴨鵝牲畜,可以說生活方面自給自足,這些他們都難以帶走,且一般的集體住宅無法提供養殖、種植場所,只是單純的一個住房,這也是農民朋友不願搬遷的一大原因。

國家撥款給農村建集體住宅,為何農民都不願搬進去住?

四、新住宅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

很多城裡人看到新住宅後可能會很奇怪,新建的房子可以說是非常好了,格局大多都與城市的房子差不多,廚房廁所配備齊全,就連水電、馬桶、集體健身器材這樣的需求也一應解決,可是農民朋友為何都不買賬呢,其實許多農民朋友在農村都會建柴火灶這樣的東西,它對於農民做飯十分方便,農民們可以上山撿拾一些柴火,囤積在家中,就可以在家裡用灶臺做出一頓香噴噴的飯了,然而集體住宅配備的是較為現代化的廚房,基本是使用煤氣灶這樣的工具,這讓年紀大的農民們既覺得浪費錢又覺得用不習慣;同時國家考慮到年紀較大的農民在如廁時較為不便,便配備了馬桶這樣的物件,其實大多數老人也無法習慣。而這樣的環境下,他們沒有工作,無法耕種養殖自給自足,這種生活方式讓他們沒有勇氣住進新宅。

國家撥款給農村建集體住宅,為何農民都不願搬進去住?

以上三點,正是大多數農民不願搬進集體住宅的原因,對此,你們又是如何看待呢?小編認為國家對於農村的各項政策一直在不斷完善,從近幾年的各種補貼項目來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農民享受到國家的利好,集體住宅的項目在推進中雖還有一些弊端存在,但並不影響國家在扶持農村建設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步伐,我相信未來所有的低保戶農民一定都可以享受到更完善的保護體系,良好的惠民政策也不會就此止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