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衝擊待解,風格短「大」長「小」

2018 年一季度經濟開局總體平穩,從三駕馬車來看,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由正轉負,暫時成為拖累因素;消費增速有所回升,成為經濟增速總體平穩的支柱力量;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率與去年基本持平,地產投資暫時彌補基建投資回落缺口。總體而言,儘管目前經濟相對平穩,但未來仍存回落壓力,中美貿易戰陰雲難解使外需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仍面臨失速風險,消費對經濟的拉動率難以再度提升,製造業投資依舊低迷,地產投資受“房住不炒”的調控目標壓制而短期難以提振,為了實現穩增長的總體目標,基建投資或將成為支撐經濟的重要手段,維持全年經濟增速緩慢回落至 6.6%的判斷。

4 月中旬以來,美元指數持續走強,美國國內加息預期的強化以及歐日對量寬退出的猶疑才是美元指數走強的主導因素。面對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強化,中美利差持續縮窄,已離開易綱行長所說的舒服區間,其對中國利率水平向上的牽扯力正在逐步強化;與此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儘管央行實施降准以強化流動性供給的穩定性,且 4 月 23 日政治局會議重提擴大內需,但是以資管新規落地為標誌的嚴監管行為則持續推進,由此看來政策的呵護依然出於維穩,帶有明顯的預防色彩,而槓桿去化依舊是調控的中心所在。因此,儘管 2017年流動性環境持續收緊的態勢在 2018 年將有所改觀,但是在內部強監管和外部有壓力的情況下,期盼流動性趨於寬鬆進而帶來金融資產估值的整體提升顯然並不現實。

策略方面,市場在經歷了連續的弱勢震盪後,底部正在構築過程中。從盈利情況來看,5 月前公佈完畢的上市公司業績印證了我們對於創業板業績將超越主板的判斷。一季度主板(非銀行和兩油)的歸母淨利潤增速從 2017 年的 39.4%,回落至 24%,而創業板(剔除溫氏股份)則在經歷年報的資產減計衝擊後,從 2017 年年報同比-17.7%增速,快速回升至 2018 年一季度 34.5%的歸母淨利潤增速水平。業績層面的驗證,支撐了我們對今年將是風格逐步從大盤股過度到小盤股的風格判斷。另一方面,從短期事件性機會的角度來看,MSCI 納入 A 股時點的臨近將制約風格的切換過程。MSCI 納入 A 股後,追蹤 MSCI 指數的資金將為 A 股帶來約 170 億美金的增量資金。除此之外,陸股通資金已經在持續流入,從配置行為來看,存在超配 MSCI標的股的跡象。目前,MSCI 標的股的流通市值僅佔陸股通標的 57.9%,但一月份以來,陸股通流入資金配置在 MSCI 標的上的比例卻達到 3/4。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大指數的企穩甚至反彈。因此,我們繼續堅持,短期博弈藍籌股反彈,而中長期看好創業板機會的配置策略。

作者:周喜、宋亦威、杜乃璇、張揚(渤海證券)

重要說明:本報告中的信息均來源於已公開的資料,我公司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不保證該信息未經任何更新,也不保證本公司做出的任何建議不會發生任何變更。在任何情況下,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達的意見並不構成所述證券買賣的出價或詢價。在任何情況下,我公司不就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對任何投資做出任何形式的擔保,投資者自主作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