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造就吐蕃王朝的覆灭?

FEMS


在历史上,青藏高原一直被视为蛮荒之地,然而在中国唐朝时期,几乎和唐朝兴起的时间相同,吐蕃王朝忽然神秘地崛起于青藏高原之上,成为这里几千年历史中最强大的政权。

疆域最大的时候,吐蕃东部边界到大唐长安城不过千里,北面一度兵临天山北部,东北到甘肃宁夏一带的贺兰山,南面越过喜马拉雅山直达恒河北岸,东南以大理为属国,西部直达巴基斯坦北部和阿富汗中部,俨然一个庞大帝国,东面经常跟唐朝打仗还互有胜负,西面也不断跟阿拉伯帝国交手,对于南面的天竺和北面的一些西域小国,基本上都属于吊打了。


吐蕃建国于公元618年,灭亡于842年,从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论赞开始到至朗达玛延续两百多年。 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相当于秦始皇一样的人物,青藏高原各部在他的带领下凝聚成强大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勃勃生机,而且他统一了青藏高原上的钱币和度量衡等,还创造了文字,使得青藏高原上的各个部落开始融合并出现统一社会的形态。


松赞干布与唐朝采用友好的政策,所以唐太宗还嫁文成公主给松赞干布,并且生长干部还接受了唐太宗的册封,然而在松赞干布之后,吐蕃开始与唐朝交恶。

670年,吐蕃灭吐谷浑,又侵入属于唐朝的西域,675年唐控制西域,687年-689年吐蕃再占西域,692年,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又复收西域,唐朝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驻唐兵3万,唐朝长期控制安西北庭河西陇右,但是在唐朝经历安史之乱后吐蕃又趁机扩张占领西域多地,直到851年左右唐朝张议潮才又重占陇右河西北庭,可以说吐蕃曾长期对唐朝形成军事上的强大压力。


吐蕃骑兵装束和武器配备

吐蕃的衰落和灭亡有多种原因,下面简单表述一下。

1.对外战争太频繁。

吐蕃的衰亡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它长期对外战争的结果。不单是对唐朝,吐蕃对周边国家一直战争不断,9世纪以后,吐蕃开始由盛转衰,不能再向外扩张。


2.内部矛盾愈演愈烈。

到了八世纪中叶以后,吐蕃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日趋激化,王室内部互相争夺,使吐蕃陷于分裂。吐蕃将领之间又发生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更大的灾难。比如吐蕃王朝自朗达玛死后,其二子沃松和永丹各据一方,互争权位,攻伐不己。

3.地方起义不断冲击吐蕃的统治。

中期以后,吐蕃各地都有大规模起义,起义军中规模较大的有两支,一支是东北部的随军奴隶在河陇地区发动的大暴动,自号“浑末”军,这个起义军的主要参加者是河陇地区的吐蕃奴部,除此之外还有受吐蕃奴隶主奴役的党项、回鹘、羌、汉和其他民族。另一支是发生在吐蕃本部的奴隶平民暴动,其从吐蕃东部开始爆发蔓延到吐蕃全境的平民和奴隶大起义,直接导致了吐蕃王国的灭亡。


科普大世界


吐蕃王朝,一个统治青藏高原长达二百多年的王朝,自7世纪正式建国到9世纪四分五裂而灭亡,期间,8世纪末9世纪初,吐蕃王朝达到鼎盛时期,一度攻下大唐不少疆域,然进入9世纪之后,却迅速衰落,进而灭亡,其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认为吐蕃王朝的立国之君为囊日论赞(松赞干布的父亲),自他成为赞普开始,南征北战,征服了很多部落,形成了日后吐蕃王朝的雏形,在他被暗杀后,松赞干布成为赞普,迅速平定内乱,然后迁都逻些(拉萨),建红山宫(后来的布达拉宫的一部分),在这里,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制定文字,修订律法,吐蕃做为一个王朝正式走上历史舞台,松赞干布与大唐交好,娶文成公主,促进了吐蕃与大唐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为吐蕃带来了文化和经济等的繁荣。

之后到了八世纪,吐蕃和大唐的关系紧张,更在安史之乱中,吐蕃趁大唐无暇顾及,占领陇右和河西的大部分大唐土地,疆域最大的时候,东面与大唐以陇山为界,北到宁夏贺兰山,南面以南诏为属国,还一度推进到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恒河北岸。然盛极必衰,朗达玛去世后,所有的社会矛盾集中爆发,各地起义不断,派系斗争不断,最终使得吐蕃四分五裂,然后灭亡。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吐蕃王朝的覆灭?四姑娘以为原因如下:

连年征战

战争是相当耗财力的,而在吐蕃历史上,曾发动过数不清的战争,虽然疆域一度很威武霸气,但实际上国内财力却消耗过大,经济完全跟不上战争,长此以往,国力越来越弱,就是一副强撑起的空架子。而且赋税的重压也会让百姓苦不堪言,默默忍受到一定程度,其爆发的威力是很大的。

尊崇佛教

松赞干布继位后,对佛教很看中,青藏高原给佛教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不管是出于政治目的还是个人爱好,吐蕃最高统治者对佛教的宣传出了大力,松赞干布、赤德松赞、赤祖德赞是“三大法王”,都为佛教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赤祖德赞时期一度实现了政教合一,然而佛教却不被大部分旧贵族所接受。佛法盛行,用于建造佛寺的财政负担加重,而赤祖德赞又实行七户养僧制(七户人家供养一个僧人),大量的人成为佛教徒,使得百姓的赋税进一步加重,加深了矛盾,而且,佛教和原生苯教之间还存在着斗争,这都使得吐蕃王朝内部矛盾重重。

灭佛

朗达玛被反佛势力推上最高位,然后开始灭佛,针对佛教的佛、法、僧三宝来摧毁佛教,致使青藏高原的佛教遭到沉重的打击。这遭到了僧人们的记恨,所以朗达玛做了四五年的赞普,就被一个名叫拉隆多吉的僧人杀死了。

朗达玛一死,所有的矛盾全部爆发,最后导致吐蕃王朝覆灭。


萧晓四姑娘


吐蕃王朝在7—9世纪的时候是超级霸权般的存在,厉害得不得了,东面吊打大唐帝国,西面可以虐杀阿拉伯帝国,大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东、西方世界的超级大国,但吐蕃王朝可以同时和这个两个超级大国开战,而且一直占着上风,可见它的厉害。


上图是吐蕃最强大时候的势力范围


但是吐蕃的厉害不是太持久,一百多年就崩溃了,原因就在于他太厉害了,消耗太大,青藏高原的经济基础是比较差的,靠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和游牧经济支撑一个超级军国帝国,可以得志于一时,却不能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帝国,因为他耗不起,天天打仗,财富消耗过大,而吐蕃所处的地理位置,由于远离发达的农业区,又使得他打出去以后,占的地方的经济基础也很不好, 吐蕃向东发展占的西域、河西走廊,论经济实力当然比不上江南,而向西获得克什米尔一带,也比不上中亚的河中地区,所以战争的胜利不能使他的综合实力有迅速的提升。


著名的唐蕃会盟碑


由于一味地把国力用来对外扩张,吐蕃王朝的内政就比较惨了,国内老百姓的负担重,生活困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吐蕃王室大力提倡佛教来安定人心,来让老百姓在精神上得到满足,这样吐蕃形成了发达的佛教文化氛围,佛教一发达,成了另一个消耗社会财富的东西,要知道“信仰”的花费是很贵的,没钱你玩得起信仰吗!这样吐蕃人不但要负担王朝的赋税,还要负担佛教繁荣的开销,再加上青藏高原的经济基础本就不好,这么一百多年折腾下来,彻底被掏空了,最后世俗贵族为了佛教僧侣集团夺取社会财富的控制权,发生内讧,这就加速了王朝的崩溃。


吐蕃王朝时代修建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桑耶寺


只爱潘多拉


一个资源贫瘠人口又不算多的高原帝国可以逞强一时,不能逞强一世,年年征战四处攻伐,就吐蕃那点经济力量和人力资源经得起多少年消耗;再有一点,宗教信仰的沉重负担也是吐蕃王朝垮台的重要因素,不信的可以研究一下唐武宗为何灭佛,简言之,过度兴盛的宗教就如吸血鬼,超级大国唐都受不了,何况吐蕃。


蜀中叟


吐蕃国应该是,农奴制度。而不可否认的是,青藏高原的生态非常脆弱,对人口的承载能力非常低。

这就说明,当时的吐蕃国,他们的制度,这个生产关系非常落后,生产力低下。当一个国家长时间太平的话,那么它的人口就会出现爆炸式增长,从而对环境产生很大的生存压力。

反过来,如果土地和生产力,无法养活,很多人口的时候,就会出现阶级矛盾突然爆发的情况。

当人类没有吃的时候,那么就会出现,弱肉强食的情况。森林法则就会占据主导地位,从而通过,自身来降低人口,虽然这听上去非常残酷,但这就是历史的发展。

一片土地上,当生产力没有长足发展的时候,那么它的人口承载力,都是有一个极限的。如果超过这个极限,那么不管是人类自身或者大自然,都会通过自我净化来消灭一部分人。

蝼蚁尚且偷生,所以大部分人并不会放弃自己生存的权利,哪怕这个权利非常渺茫,他们也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争取到这一丝生存下去的权利,所以就会爆发各种冲突战争。



躺着看驴


一句话,就是宗教,生产力低下的农奴制政权,从扩张型走向内省来世回报的宗教修为,青藏高原苦寒之地,没有爆发力的政权又能存活几时?


猪背乌鸦


是气候。汉、三国、西晋等朝代,吐蕃对中原王朝没有影响,但随着唐朝的崛起,吐蕃也崛起了,唐朝灭亡不久,吐蕃也衰落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气候。

唐朝时气候温暖,青藏高原也是气候温暖,养活的人口也多,于是吐蕃就有大量的军队对外扩张。那时的西域降水应该也比现在多,所以丝绸之路很繁荣。

但宋朝为什么国力就不行了呢?我觉得是因为北方降水少了,不适合耕种,但适合长草,于是契丹、女真、蒙古、西夏等游牧民族纷纷扩大建立政权,而汉人因为降水少导致耕地少了,养活的人口少了,军队人数少了,补给少了,没法压制北方游牧民族了。

辽代契丹人到了中原汉化,被金国女真灭了,金国女真到了中原汉化,又被蒙古灭了,所以那时农耕政权都打不过游牧政权。契丹、女真都是现在汉人的一部分,其实后来清朝女真,也就是满族,也可以说是汉族的一部分了。

吐蕃到了宋朝也已经衰落了,无法参与中原夺权,直到后来被蒙古收服。所以吐蕃衰落也应该是气候降水少了,变冷了,青藏高原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