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大宋,辽,西夏,吐蕃,大理五国军事实力如何排名?

复活的宇宙帝王

既然这么问了,那么肯定不是同一个时间点上五个政权的实力排名,因为不同的时间内,五个政权的实力是此消彼长的,难以做出一个较为固定的排名。

最能信服的排名应该是在整个两宋300多年时间段内,五个政权巅峰时期所能达到的最强状态的实力排名。

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那么五个政权的排名从高到低就应该是这样的:

1、辽;2、大宋(北宋);3、西夏;4、大理;5、吐蕃

结论原因如下:

1、辽国

作为草原狼,辽国无论在国土面积,兵员素质上都完胜其他政权。

作为游牧民族起家的政权,辽国充分发挥了游牧民族战斗力强悍的特点,在建立政权后就像周边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其中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曾经率领大军万里西征,一直打到阿尔泰山附近,完成了对蒙古高原的征服。

辽国立国后,不断收服周边政权,高丽成为其藩属国、西域各国以辽国为中国正朔,至今在俄罗斯语中,中国的发音都是“契丹”。

除了在草原扩张,936年,辽国还接手了石敬塘献上的燕云十六州,这是辽国汉化的重要窗口,通过汉化,辽国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游牧民族政权,有了强大的组织形式,辽国的军事实力更加膨胀。

2、北宋

宋朝的军事实力真的让人一眼难尽。

冠着“弱宋”的名头,但宋朝的军事实力却不是很孬,在前期平定南方九国时,宋军的战斗力也是可圈可点的,甚至在辽国眼皮子底下消灭北汉,宋军也是一往无前。

只不过从宋太宗开始军事改革后,宋军的战斗力就越发对不起观众。

宋朝的军事实力之所以能在五个政权中排第二,主要原因是宋朝的巨大体量,因为人口最多,宋朝也保留着庞大的军队规模,其常备军一度达到100万,成为北宋朝廷的巨大负担。

这样的军队规模,加上北宋朝廷财政收入颇多,因此北宋对外战争输得起,它的战争潜力是非常大的,能够支撑对辽国和西夏的对峙。

3、西夏

西夏地方千里,和辽宋在版图面积上完全不是同一个层级,但是为什么能够在宋辽之间强势立国并存在了190年呢,究其原因就是西夏强大的军事实力。

西夏骑兵,成为“铁鹞子”,这是一支20万人的骑兵部队。西夏人口几百万,如何能够供养得起如此庞大的军队,所以结论是,西夏是个全民皆兵的政权,每逢战事,西夏男丁基本都要倾巢而出,这时候的西夏可以拼凑出人数多达50万人的可怕军队。

西夏虽小但绝不好惹,这是西夏能够在夹缝里生存的原因所在。

4、大理

大理是很没有存在感的政权,因为在两宋期间,大理没有和邻国北宋及南宋发生过战争,两国的关系非常好。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宋太祖“宋挥玉斧”将西南地区“放生”,虽然导致了不好的影响,但是客观上西南夷充当了宋朝和大理之间的缓冲,所以两国并未直接交界。

唐朝时期,这里的政权叫南诏,南诏投靠吐蕃,帮着吐蕃一起进攻唐朝,曾多次击败唐军。但是在吐蕃灭亡后,南诏也随之走向衰落,大理崛起。

因为地狭人寡,所以大理的军事实力仅仅比吐蕃高一些。

5、吐蕃

历史上吐蕃很强,多次击败唐朝。但是两宋期间的吐蕃已经不再是一个政权,而是四分五裂的部落。

唐朝灭亡前的公元848年,吐蕃政权就已经土崩瓦解。

虽然吐蕃人战斗力依然强悍,但是没有政权的组织,这些散兵游勇注定不是其他政权的对手。先是西夏奠定者李德明不断进攻柴达木盆地的吐蕃部落,获得数千里的土地,可以说,西夏西部的领土很大一部分就是抢的吐蕃人。

除了西夏人常来打劫,北宋也做了一件差点改变历史的大事。神宗期间,王绍组织熙河开边,从西夏的南部向西进攻,不断击败和收服吐蕃部落,势力进入新疆东部,对西夏形成战略包围,若没有后来司马光的反复以及徽宗期间的靖康之变,西夏很可能就此打住。

所以,四分五裂的吐蕃最弱。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静Yes

但是在不同的时期五国的实力不同,相互之间也是各有胜负,而且时间跨度太长,开国之初的实力肯定是比末期强大,很难有标准可以进行排名。

所以我就以五国从北宋建国时开始,至亡国这段时期的平均实力进行排名,当然相邻排名之间是没有绝对的。比如第五名可能有时候比第四名强,但是更长时间整体国力更弱,导致排名更低。

另外,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有时候拼的是国力,可能一场仗你赢了,但是你是举国之力,自己也损失惨重,但是我虽然败了,但是马上可以恢复再战。所以国力会是最重要的排名,而不是几场战斗的胜负。

闲话不多说,我就从弱到强对五国的军力进行排名。

5、吐蕃

如果时间跨度更长,从唐初说去,吐蕃的实力并不弱,甚至是五国最强,曾经让唐和阿拉伯东西两大帝国铩羽而归。最巅峰时,曾有学者统计人口最少500万,甚至有观点认为曾达到千万,军力最多时可能近百万,且装备精良。与唐大非川一战就曾出兵四十多万,但那时已经是举国之力,我估计巅峰兵力可能是在五六十万左右。

到北宋之后,吐蕃分裂成各部落,一部落多者数千家,少的才百十家,制度已经退回到农奴制。之后的吐蕃就从来没有真正的统一过。

同时因为气候下降,吐蕃当地已经不想唐时能产出大量粮食,很多时候甚至需要中原地区供应。

另一方面,吐蕃已经全国兴奋藏传佛教,已经和唐时全民好战的民风不同,战斗力大降。

这些原因导致我认为吐蕃是五国中,综合实力最弱的,所以吐蕃在更多的时候是游走在宋和西夏之间。不过吐蕃有地理优势,所以往往能在防守之中获得胜利。

后来青唐吐蕃首领唃厮啰崛起,又在元昊入侵的时候,利用地理的优势数次用奇计打败元昊。在元昊取得西凉府后,收容潘罗支旧部以及回纥数万人,吐蕃重新开始强大。改变之前策略,亲善并联合宋朝,经常在背后攻击西夏。

不过在唃厮啰只是名义上的吐蕃赞普,但是实际上大部仍然处于分裂之中,主要权利还是掌握在各宗教领袖和豪强手中。至唃厮啰死后,吐蕃又逐渐的衰弱。

(北宋时,像鸠摩智这种僧侣在吐蕃权利非常大,地位甚至高过部族头领)

4、大理

大理是由后晋通海节度使白族人段思平联合贵族高氏和董氏建立,基本上沿袭了唐时的南诏国。

但是因为其很少有对外战争的记录,所以很难判断其军事力量。不过其领土还包括现在越南,缅甸等的一部分,也有过对其远征的记录。同时和宋朝之间保持着相互克制,所以大理的军力应该也不是太弱。

不过由于大理是段氏、高氏、董氏一起建立的,所以虽然名义上段氏是大理之主,但是内部权力分散。历史上高升泰就曾经篡位建立大中,直到其死后,政权才回到段正淳手中,史称后理。

同时大理也是非常笃信佛教,如大理段氏的很多国王会在年老后退位,出家为僧。因为宗教的影响,也会导致大理军事力量的减弱。

而其强于吐蕃的主要理由在于其国家保持统一,又和吐蕃一样享有地理优势,另一面气候资源优于吐蕃,至少在粮食上没有后顾之忧。

(不务正业的老段家)

3、西夏

西夏是由党项族建立的,其首领为拓跋氏,因为在安史之乱和黄巢之乱中,都对唐有功,所以拓跋氏被赐姓李,所以后来拓跋氏也都姓李,如元昊一般都叫做李元昊。

本来党项一族都是内附中原政权,没有什么野心,只想当一个诸侯,不管是后晋、后唐、后汉,还是以后的辽宋,他都俯首称臣。不过到赵广义赵二这个败家子的时候,为了削藩,把李氏一族都抓了起来,经过逃走了一个李继迁,而赵二又不斩草除根。被李继迁逐渐壮大起来,又击败了赵二的五路大军,宋真宗继位后,事实承认西夏独立。

西夏的独立,切段了西域诸国对于宋的朝贡道路,同时阻止了宋向西域各国买马的道路,大大消弱了本就战马稀缺的宋的军事实力。

西夏采用全民兵制,所以在必要时可以集结五十万大军,尤其是其主力重骑兵铁鹞子,对于缺少骑兵的大宋是非常大的威胁。

再加上其地势便于骑兵展开,其战法又灵活多变,经常利用骑兵优势,截断敌人兵粮,所以在对宋辽的战争中经常能够获得胜利。

但是其缺点也非常明显,其物质短缺,短时间内能够获得暂时胜利,但是如果宋辽对其长时间作战的话,西夏根本养不起军队,时间一长不战自溃。

其经济也过分依赖宋朝,宋朝历史上就曾经通过配合经济制裁,取得对西夏的胜利。

另外,虽然西夏以拓跋氏为首,但是政局非常混乱,皇族、贵族、后族、权臣相互争权非常严重,如李元昊就是死于权利争斗,被自己的儿子一刀削掉鼻子而死。这导致了西夏的国力日渐衰退,也给了对手分化打击的机会。

这些都导致了西夏的军事实力落于辽宋,所以意识到这点的西夏也总是采取联辽抗宋,或联宋抗辽的政策,周旋在两国之间,并常采用以战促和的方法。

(贯穿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男人连李元昊也不放过)

2、辽

辽排在宋之后,非常多的人应该是有异议的,因为历史上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情况都是辽压着宋打,檀渊之盟后宋甚至还要年年岁贡。我们现在正规教科书也是认为檀渊之盟是耻辱的,同时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但是我们如果从理性的角度来分析,檀渊之盟可以作为一个例子很好的分析辽宋之间力量的对比。

首先我们通常认为宋是防守一方,是被打的,但是实际上辽宋的主要矛盾,燕云十六州,和赵宋政权又有什么关系呢?赵宋为了完成中国的统一,数次北伐,从整个辽宋之战来说,宋才是进攻方,辽反而是防守方。

在双方几十万军队的不停拉锯后,基本上都集中在边境地区没有什么进展,反反复复后宋才实际抢了关南十几个县。宋因为先天不足,缺乏良马在野战中吃足了亏,即便是大赢了,别人骑马一跑,追都追不上,一不小心,人家又跑回来打你一下,又加上补给线过长,常常是一连串小胜之后,换来一场大败。

而辽国更加不好过,虽然野战上占有优势,但是在攻城中却损失惨重,一场攻城后往往扔下数万条人命却毫无进展。

从战斗当中可以看出,双方差别是不大的,契丹胜在骑兵机动性强,野战有优势,而宋军在于器械装备优势,防守阵地战更强。

但是双方在国力上却有明显的差距,历史上其实是辽国首先抗不住提出了议和,最终双方签订檀渊之盟:1、约为兄弟之国。2、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互相遣返。3、宋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十万两。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如果从大汉族的角度来说这是耻辱的,毕竟文人的观念里中原汉人王朝一直是宗主之国,现在却成了兄弟之邦。但是从国家之间的角度来说,这个盟约是宋朝占了上风的,首先等于宋已经获得的领土被辽国承属宋所有。其次虽然每年缴纳绢20万匹,银十万两,但是之后宋裁减的军费,所得领土上的产出,以及互市所带来的贸易顺差,远远足够缴纳这笔费用,甚至每年通过互市就可以回流。

所以从几十年辽宋战争中可以看出,两国的军事力量使差不多的,但是国力上宋远强于辽。再加上辽宋战争之后,辽国贵族在互市的过程中,受到了物质的腐化,原先契丹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和晚清的八旗子弟一样迅速堕落。也导致了辽国军事力量的迅速下降,在后期已经对宋没有什么威胁。

1、宋

宋朝现在一直被讥讽为“弱宋”,但是同时期来说,宋朝的军事实力并不弱。北宋版图在基本确定后,一直到靖康耻前,不但同时抗住了辽和西夏的威胁,其疆域其实一直在缓慢增长。

由于宋朝特殊的救灾和吸收流民的机制,和犯人充军,虽然重文轻武,但是北宋时期兵力最高时曾经达到了120多万,即使到了南宋时常备兵力也有40万。当然这也过分消耗了国力,即使是宋再富有,每年70%的收入被用于军费。

同时宋朝军队装备先进,由于缺乏战马,所以在步兵,尤其是远程武器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其弩箭威力强大,甚至发明并装备了世界上最早的火铳和各种火器。并不是现在有些人说的,中国人发明火药用来做烟花,外国人却用来做武器。

宋一朝对外的战争也基本上是胜多负少,虽然同汉唐等朝代相比,因为失去了养马地,缺乏进攻手段,更多只能采取战略防守为主,所以表现的相对较弱。但是在吐蕃,大理,西夏,辽的军事力量上来说绝对是最强的。之所以带给我们弱小的原因,其实一是来自于徽钦二帝的软弱和昏庸导致靖康之耻,以至于被后世不停编排嘲讽。其次是由于重文轻武的氛围,武将受到制约,而文人领导军队,由于文人性格保守缺乏进取,就会使军队给人一种软弱的感觉。


Rick潘维镛

从弱到强,顺序应该是这样的:吐蕃——大理——辽——西夏——宋

1、吐蕃

吐蕃自唐以后,就开始分裂成多个部族,另外,它的宗教信仰的加强,也导致了进攻性大大削弱,所以,致有“青塘羌一败”。

有的人会说,宋朝打的只是一个青塘吐蕃,远不是吐蕃的全部,然而,这也折射出了吐藩军事实力的没落,远不是在唐朝时可比。


2、大理

大理不曾和周边有什么冲突,所以很难有实际的证明,但大理强于吐蕃应该是绝无可疑的,请参照唐朝几次对大理的远征。

不过大理国三百年不曾经历一战,这也导致了它的战斗力大大下降(战斗一定是磨砺中成长的),以致后来忽必烈远程奔袭来到大理时,它已经难逃被灭的命运了。


3、辽

辽军战斗力其实挺渣的,被后来的吹成强的了。

以西夏和辽的那次“河曲大战”为例,辽派十万精兵深入西夏腹地400里,却被只有一万多士兵的西夏打得落花流水,还俘虏了十几个辽国贵族。



4、西夏

西夏最厉害的是骑兵,蒙古打西夏用了二十来年,出征6次,打败5次,所以,某种意义上讲,西夏的兵力可以和蒙古一抗。

至于宋朝和西夏的三大战役,那更是丢人,号称百万对最多只有一二十万兵力的西夏,都打得丢盔弃甲......

有人会说,那西夏如果真如你所说那么强,为什么不把宋灭了?其实西夏还是吃亏在地理及经济上,只要大宋对其进行经济封锁,它马上就不行了,就不得不哈着腰来求和了。

一句话,西夏太穷了。所以西夏每每与别人战争后,不管胜与败,都要去求和,与辽战、与宋战,都是如此。


5、宋

宋是有钱人,公子哥儿。其实以宋的财力,完全可以建立起一支傲视当世群雄的军队,可惜太不争气了。

一句话,宋是亡于自己,不是亡于别人。

之所以把宋排在这些人之上,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万亩福田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应该算的是比较强盛的王朝,不过指的是经济方面,不是军事方面。宋朝的军事水平大家都了解,在周围几个国家里,算是较弱的,毕竟宋朝是注重享受的王朝。那么,大宋、辽、西夏、吐蕃、大理五个国家的军事实力该如何排名?

排第一名的应该是辽。为什么说是辽呢?主要是辽军事方面实在是太强了,其他几个根本不是它对手。辽朝常备军有二十万至三十万,看着是不多,但契丹是全民皆兵,战争时期能动员到一百六十三万,契丹族军事能力不容小觑。而且契丹有着良好的军制,由辽朝皇帝亲掌最高兵权。下设北﹑南枢密院。北枢密院为最高军事行政机构,一般由契丹人主管﹔南枢密院亦称汉人枢密院,掌汉人兵马之政。设两个枢密院有个好处,就是缓解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要是杂在一起,可能就像前秦在淝水之战一样,虽然兵力号称八十万,但是因各个民族混在一起,结果打仗时,内部先乱了起来。契丹的军种也有多种,分为宫帐军﹑部族军﹑京州军和属国,各个兵种有不同的功能,这样打仗时就能互不干涉,而且还有辅助兵力。再说下契丹的后勤,契丹铁骑作战一般都不需要后勤,因为他们可以“人马不给粮草,日遣打草谷骑四出抄掠以供之”。契丹军队都是以骑兵为主,所以他们机动性很强,打了就跑。辽是这里面当之无愧的第一。


第二应该是西夏。西夏因为处于列强环视的河西走廊与河套地区,所以军事策略十分灵活,配合沙漠地形,采取有利则进,不利则退,诱敌设伏、断敌粮道的战术;并且有铁鹞子、步跋子与泼喜等特殊兵种。在河西走廊与河套地区,可以说是打遍无敌手。西夏军队分为三种:中央侍卫军、擒生军和地方军。三种军队分工明确,兵力共计五十万。西夏也是全民皆兵,三人就能成一“抄”。西夏军事实力可以说的上是第二。

第三就是宋朝。宋朝经济是最强的,但宋朝实行的是内重外轻策略,将领由文官担任,而且对统兵将帅限制太多“权任轻而法制密”,将不专兵,动相牵掣”,加上宋军严重缺乏训练,战斗力极低,还有宋军以步兵为主,在骑兵面前不堪一击。不过宋军军事技术得到发展,能运用火器作战,这是一大进步。而且宋朝城防体系做的相当不错,毕竟宋是这些国家里存活最久的。

第四是吐蕃。吐蕃的勇猛,我们在它与唐朝的作战中就能看出一二,可以说是力压唐朝。不过后面吐蕃王朝分裂,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政权,没有个强大的国家,所以军事实力并不强。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它可以排到第四。

第五就是大理了。大理旁边有个南诏,跟南诏相比,大理可以说是很稳定的,因为不怎么对外征讨。对外战争不频繁的话,统治者对军事自然不是太重视,所以实力是第五。

总的来说,北方国家的军事实力还是要强于南方国家,毕竟北方政权的骑兵可以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历史百家争鸣团队成员:小木


历史百家争鸣

北宋、西夏、辽国可以称之为中华帝国意义上的“三国时代”。

北宋

北宋赵匡胤用一条盘龙棍打出了大宋天下四百军州。开国时的宋军真的是气吞万里如虎,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使得北宋仅仅19万禁军南征北战,就破荆南、收后蜀、灭南汉、降吴越、伐北汉,一时间兵锋无人能挡。北汉虽然急切难下,但在赵匡胤当政时已经打的他们只有太原一座孤城,人口3万户,灭亡只在旦夕之间。

北宋人多势众,经济和文化发达,是为正统所在。虽然北宋饱受诟病,但那是北宋后期“守内虚外”的政策导致的——北宋为了国内稳定,是中国历代以来唯一的一个实行募兵制的国家。政府给军人发工资,以后这种情况逐渐成了一种赈灾的方法,成了福利,各种灾民、二流子充斥着军队,使得北宋兵额100万,消耗了大量的国家财政,战斗力却日渐下滑。随着王安石变法,北宋军队的战斗力有所恢复,在北宋末期,宋军再开河湟故地,将西夏包括压缩在阴山一带,如不是靖康之变,被金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困扰宋朝百年的西北乱局有望解决。

(北宋时期疆域图)

因此,从国家综合实力来看,北宋无疑排名第一,这从北宋亡了还有南宋,两宋延续319年历史即可略见一二。但是弱宋之论也是事实,而且影响至今。

严复说: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恶为善,姑不具论,而为宋人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著名历史学家贺昌群也指出:自近古以来,中国人之文弱性,大抵皆渊源于宋。宋代政治重文轻武,学术思想重王抑霸之结果,遂使文武分途,武者既不学无术,文者则好为党争而不负责任,不切实际,专以文章斗其议论。

此诚为殷鉴也。

(南宋时期疆域图)

契丹(辽国)

契丹人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实力,敢于同唐朝(武周)叫板,孙万荣发动反对武则天的叛乱,武周损兵折将,还搭上了一位大将军,最后在别的民族政权的协助和孙万荣内部出了叛徒的内外夹击下,叛乱得以最终平息。契丹人的崛起,经由此时,足足被压制了200多年,直到907年唐王朝灭亡后,中原大乱,契丹才又再一次开始了统一的进程。

辽国作为传统意义上的草原游牧部落,缺少城池和粮秣,因此战力不能持久,还属于匈奴式的打秋风。后晋石敬瑭时期,燕云十六州轻松到手后,辽国开始了风云蜕变之路,从此辽国有了城池和农耕基地,更为重要的是,辽国开始有盐铁生产基地,这些物资对于一个游牧来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以往中原王朝通过贸易战,对盐铁进行贸易禁运就能够让游牧民族的战斗力打折,辽国得到十六州,中原王朝失去了经济制裁的能力,只能在军事上与游牧民族角逐。这也造成了北宋在收复十六州失败后,限于北宋的战略态势,以致于不得不在平原广植树木,用以迟滞辽国骑兵的进攻。

(辽国疆域)

辽国虽然军事能力很强,但是辽国的经济弱项,以及贫乏的人口(辽国灭亡时契丹族只有500万人口)使得辽国在战争潜力上,比不过宋朝。

虽然辽国曾经东征西讨,建立一个了东西幅员万里的大国,但是辽国对于漠北草原的控制是一种联盟性质,在辽国后期已经逐渐尾大不掉了,对于东北的统治更是灾难。辽国最后灭亡于境内的民族起义,阿骨打起兵时只有1500骑兵。阿骨打起兵10年后,辽国灭亡。辽国残余势力退往西域,建立西辽,继续存在了80多年,直到蒙古骑兵的到来。

辽国的军事实力兼具草原游牧和农耕民族之长,在这个五个国家中可为第一。即使到了辽国腐败透顶的后期,被金国打都快灭亡了,宋朝结盟金国攻燕云,15万精锐部队也不能取胜。由于此次兵败,宋朝军队伤亡很大,这使宋朝整体的国防力量明显不足。另外,女真也看清了宋朝的真正实力,宋朝只是一个泥足巨人,这使女真人起了窥伺之心,为将来的女真南下攻开封、灭北宋埋下了隐患。

终北宋一朝,其实有很多好机会北上西进,然而宋朝军队的不给力,让宋朝空背着一个历代最富的名声,却落了一个“弱宋”的评价。

西夏

西夏在国内叫自己是大白高国,地方千里,疆域面积80多万平方公里,占据了河西四郡和青藏高原北部,面积虽然不小,但是土地质量不太好,大多是沙漠,能看的上眼的就是河套地区和阴山脚下的河西四郡。虽然作为农耕用地不太好,作为养马地,却是再好不过。西汉时期的养马地,基本都在西夏的控制中,因此西夏建立起来了一支以游击战术为主的骑兵队伍。

由于建国时条件艰苦,西夏也想起了打宋朝的秋风的主意,李元昊带着10多万骑兵流动作战,在与宋朝对战的每一次战役中,李元昊都能以多打少,以骑打步,占尽了优势。

但是西夏人口少,只有300万人口,其中党项本族人口不过百万。多数在1226年的兴庆府之战中,被蒙古人屠杀殆尽,据说与西夏王妃不好惹,咬死了成吉思汗,引发了蒙古士兵的报复。

但是西夏人全民皆兵,300万人口,竟然竟然能拼凑出50万的骑兵部队,军事动员能力也可以说没有朋友了——这也难怪,作为一个抢掠性政权,西夏如同后世的后金政权,不抢劫就没有办法活下去,而且还是政府组织的正当行为,人心的欲望就被放大了。

(西夏地形图)

每逢战事,西夏男丁基本都要倾巢而出,虽然精锐部队也就那么万余人的“铁鹞子”,但是铺天盖地的50万部队,也给对手造成了严重的防守压力。

后来的宋朝不得不采取明王朝的办法,筑城,一点一点的挤压西夏的战略空间。也就是宋朝有钱,能玩的起这样的战术。明朝也玩过这样的战术,结果被财政活活拖垮了。

吐蕃王国

唐朝时期,青藏高原的气候远比后世温暖湿润,可以养活大量人口。这是吐蕃王国在公元8世纪崛起为地区强权的基础。

松赞干布统一了吐蕃各部,在向唐朝进攻的过程中,遇到了强有力的阻击。唐太宗也发现吐蕃战力非同小可,打了几次就没打了,于是文成公主和亲,教化吐蕃。唐高宗中前期、中期,吐蕃逐步吞并、整合了白兰羌、吐谷浑,吐蕃的人口与军人就更多了。

唐朝时,吐蕃联军经常有组织过40万人规模的军队作战,这在藏族史书和汉族史书上都是有记载的。

(吐蕃国疆域)

到了五代、宋代时期,青藏高原的气温大幅降低,此前在青海草原一带的草原也逐渐退化了成为荒漠,可以养活的人口数量也大幅降低。至迟到870年,唐朝晚期,吐蕃由于接连受到阿拉伯、唐帝国的攻击,加上不断恶化的气候条件,吐蕃逐渐衰落。随着地方封建势力的增加,吐蕃的分裂越来越明显。唐王朝在一次攻击中,将吐蕃的精锐武装力量击败后,还斩杀了吐蕃的论恐热(宰相),吐蕃再也无力维持中央集权,陷入分裂。因此,宋朝在宣和年间,重新占据陇右,打的不是吐蕃诸部,而只是吐蕃诸部中的一个——青塘吐蕃。

此时的吐蕃,经由当年唐王朝的和平演变(文成公主带去的佛教),早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雄风了。

大理

大理国,是由唐朝的“六诏”演变而来。诏的意思是王,六诏就是六个部落的王。后来,南诏之统一六诏,并向外扩张。可是遇到了唐王朝势力最强大的时候。西南地区曾经有几次冒出过地区强权,都迎头碰到了中原王朝的强盛期。天意不给西南机会啊!

剑南节度使曾经多次攻打南诏,可都损兵折将,“凡举二十万众,弃之死地,只轮不还”,云南的两次战争就让唐朝中央付出20万精兵的代价。可见南诏的战斗力也很强。

(大理国疆域及区划)

在安史之乱后,南诏乘机扩展疆土,控制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包括今四川西南部、云南全部及贵州西北部的广大地区。唐朝晚期,名将高駢带领几千名士兵攻击南诏,遏制了南诏的侵略势头。后来南诏被以白族贵族段氏为主建立的地方封建政权所代替,也就是大理国。 宋朝建立后,宋太祖大笔一挥,“此(大渡河以西)外非吾有也”,不主动进攻大理国。大理国也投桃报李,主动给宋递表称臣,承认宋为宗主国,是正统。

此后大理一直没有与宋朝发生大规模战争,而且大理国是佛国,国民深受佛教教化,彼此不争。在北宋中晚期,大理国还发生过权臣篡位的事,可是篡归篡,权臣并没有对段氏大肆诛杀,而且在2年后,还遗命后代将政权还给段氏。

大理国小国寡民,不求闻达于乱世,只想安安静静的做个美男子,直到蒙古人从西藏那里南下,行军1年,作战仅几个月功夫,段氏国王请降。蒙古攻打西夏还曾有过几十年血战,攻占大理几乎没有遭遇到太大的抵抗,可见大理战力不强。

综上,排名:1、北宋>2、契丹>3、西夏>4、大理>5、吐蕃

可能会比较争议北宋排名第一,这是因为史书上北宋是正统,加上宋朝特别能抗,别的政权都沦陷了,宋朝还在苦苦支撑,如果材料科学的爆发发生在宋朝,蒙古人也未必能够得逞。宋朝的军事理念、文官政府理念,都很超前,是人类近代文明的早产儿。


而知而行

将这五个政权,放在同一个历史时期来比较才能有说服力,这其中有一个特例,就是吐蕃,虽然历史上吐蕃曾多次击败强大的唐朝军队,但是宋朝成立后,吐蕃已经名存实亡,陷入了一片混乱,有的甚至直接内附于大宋

说完了吐蕃的特殊情况再做排名,这其中辽的军事实力排第一,恐怕是毋庸置疑的。

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契丹人能够立国,几乎纯粹依靠的就是武力,而骑兵更是他们的制胜法宝,大宋立国之初曾两度北伐,都失败。辽兵制规定,“凡民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隶兵籍”,这就为辽提供了大量兵源,在总体人口不足的情况下,军事实力却非常强大。

第二名,恐怕要在西夏和大宋难分伯仲

西夏作为一个人口不足三百万的小国,却能和宋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凭借的就是强大的军事实力。

西夏的主要战斗力也是骑兵,重装骑兵“铁鹞子”更是战斗力非常强悍,之所以说西夏军事实力和宋不相上下,是源于其全民皆兵的政策,一个总人口三百万的国家,每次大战都能排除数十万的部队,最高记录是“十丁取九”。若单论军事实力,西夏不在大宋之下。

第三名和第四名就很好排名了。

大理是一个存在感比较低的国家,除了建国和抵抗蒙古入侵,并没有什么大的军事行动,和宋朝一直保持着和平相处的情况。如果单论军事实力,我个人感觉大理的并不强于分裂后的吐蕃各割据政权。

所以我个人的排名是,辽第一,西夏和北宋并列,其后是吐蕃,大理。


一点点历史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几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大辽位于大宋的北边,一直是宋朝北方的劲敌,辽军曾经六次攻打宋国,可却都被宋国一一击退,后来两国互有胜负,基本上属于谁先进攻谁就输的样子。再后来,双方签订了“澶渊之盟”,此后100多年间,宋辽再无战事。

西夏是由党项人建立起来的一个政权,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因素,西夏的军事实力很强,但它有着自己致命的缺陷,那就是经济特别脆弱,而且人口少,经济方面以畜牧业与商业为主,对外贸易很容易受到宋朝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西夏一直进攻宋朝的原因之一。

吐蕃虽然也是宋朝西部的一个比较强大的部族政权,可军事实力与宋朝想必还是有些差距的。

至于大理,它一直都是宋朝的藩国。

第一:西夏;

第二:大宋和大辽不相上下;

第三:吐蕃;

第四:大理。

如果喜欢,记得关注一下哟!如果有不同意见也可以私信交流。


核弹视频

我是大宋,我有话说。

在我生活的年代,有几个跟我发生冲突的国家,有辽,西夏,吐蕃,大理几个家伙,我们发生过相爱相杀的故事,当年,我刚刚击败南方军阀,统一中原。那时的我,年轻气盛,准备一鼓作气,将辽也打下来。没想到功败垂成,数次北伐都失败了。从此只有对他采取守势。辽也南下数次,也以失败告终,澶渊之盟后大家和平过日子。

西夏这个小瘪三,个子不高跳的挺欢。还老想占我便宜,教训了几次,但是也灭不了他,长期对抗太费钱了,赏他一点岁币安抚一下吧,我可要安安稳稳过日子呢。

还有个大理,这小家伙可招人喜欢了,从来不打架,是老师眼里的好孩子,我这么好的人,当然不忍心打他咯。

你说还有个吐蕃啊,你不说我都记不起来了,这家伙存在感好低,吐蕃其实在唐朝后期已经死啦,现在分了好几个小势力在内战呢,吐蕃其实早就名存实亡啦。

至于你说的排名,如果说军事实力的话,第一勉强算辽啦,我大宋是第二,西夏有游牧加成,算第三,大理小妹妹算第四,吐蕃都没啦,当然排最后。

如果你们说国家综合实力,当然是我大宋第一啦,后来蒙古崛起,大家一块玩完的过程大家都有目共睹,对不?老铁,对的话就给个赞,加个关注呗。


呢喃的风筝

这个就要看具体时间了,首先大理不用说肯定实力最弱。

而吐蕃最强应该是唐朝时期,曾两度攻陷唐长安城,更是占领了河西走廊和西南大部分地区。而这时宋还没建立,辽和西夏还是唐的蕃邦。

到宋建立时,吐蕃已经分裂,而辽这时强大起来了,宋由于没有燕云十六州的屏障,所以在宋辽战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在数次北伐失败后,不得不求和。和西夏也一样,在多次失败后,也是陪钱求和。但西夏和辽的战争中有胜有败,因此辽和西夏的军事实力差不多,同时也应该是几国中军事实力最强的,接下来应该是宋和吐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