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民營企業家的奮鬥故事,「感謝那些磨難的經歷成就了我」

一位民營企業家的奮鬥故事,“感謝那些磨難的經歷成就了我”

“感謝那些磨難的經歷成就了我”

■文\圖 一江飛雪 yijiangfeixue5

故事開始於那個特殊的五十年代,那時候王忠民家的貧困程度,可謂是整個斷垣村裡貧困戶中的“貧困戶”。五年級的時候因為弟弟也到了上學的年紀,就因為五元錢的學費,給弟弟報了名,王忠民是含著眼淚輟學回到家的。對於一個想讀書的孩子來說,50年前的這段經歷再次提起,王忠民一直紅潤著眼睛。

今年63歲的民營企業家王忠民,在斷垣村村民的眼中,絕對是一位可圈可點的“話題人物”。

90年代改革開放的時候,36歲的王忠民接手了當時已經在走下坡路的鄉鎮企業,僅僅一年的時間,他把企業的年產值從六萬元就做到了十八萬,1996年企業轉型經銷中高端鋁門窗,效益最好的時候,有連續七年的時間,企業一天的產值就達到近二十萬,外地來拉貨的車輛在門口排起“長龍”,那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9月1日閻良斷垣村,王忠民的企業就在馬路邊,雖然規模不是很大,但是忙碌的工人和進進出出的車輛,還是讓大家能真切感受到一個民營企業的真實活力。

王忠民很少給人講起他幾十年的奮鬥故事,有些記憶翻曬一次,經歷的那種痛,恐怕只有當事人才有最真切的感受。點上一根菸狠狠地抽了一口,王忠民看了看窗外,猶豫著追溯起那些往事。

童年

五歲喪父,讓處在貧困中的這個家更是雪上加霜

一位民營企業家的奮鬥故事,“感謝那些磨難的經歷成就了我”

王忠民五歲喪父,讓處在貧困中的家更是雪上加霜。兄弟姊妹六個,哥哥因為身體不好,很多時候照顧弟妹們就成了王忠民的責任。

三間無門無窗的房子,父親因病去世欠下的債,政治運動中就因為爺爺當年條件還可以,貧困的王家被戲劇性地貼上了“富農”的標籤……所有這一切用苦難的童年和受屈辱的青少年時代,來定義王忠民經歷的那些日子似乎有過之而無不及。

廣播裡播著今天開貧下中農會,王忠民並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他還是鑽進人群,靠在麥草垛邊湊熱鬧,畢竟還是一個小孩子,聽著聽著居然睡著了,後半夜一覺醒來周圍已經是空無一人。

以後村裡開會就有了新的名詞,社員大會、積極分子大會,因為王家的富農成分,沒有話語權和別人不一樣,是王忠民童年時懵懂的記憶,包括上小學後很多活動,他也是不能參加的,好像也沒有時間參加。放學後的王忠民需要割草餵豬幹繁重的家務活兒。

一位民營企業家的奮鬥故事,“感謝那些磨難的經歷成就了我”

王忠民上學的時候已經是九歲了,揣著母親節衣縮食省下來的2元學費,報名那天是跟著村裡大一點的孩子自己去的,讀書對那個時候的王忠民來說絕對是一件興奮的事情,畢竟機會來之不易更何況是一個貧困的家庭。

秋季入學後到了冬季,王忠民腳上的舊布鞋就被穿爛了,他乾脆拿布條一纏繼續穿。遇到下雨天,把課本往腋下一夾,拎著鞋光腳噼裡啪啦就往家裡跑。

2年級的時候,王忠民出嫁的大姐給他做了一雙新鞋,那天的高興勁兒,王忠民至今記憶尤深。“結果晚上鞋就脫不下來,腳已將凍腫了。”王忠民就奇怪能穿上怎麼就脫不下來,硬是往下拽,結果兩個腳後跟的皮就蹭掉了。“第二天鞋又穿不上,我只好拖著。”

少年

供完弟弟妹妹們上學,王忠民已經30歲了

一位民營企業家的奮鬥故事,“感謝那些磨難的經歷成就了我”

5年級的時候,比王忠民小五歲的弟弟到了上學的年紀,家裡沒有錢供兩個孩子讀書,王忠民輟學了,他需要供弟弟妹妹們讀書,需要撐起一個家了

給生產隊割草,拎著籠撿碎玻璃和廢鐵,種上一片自留地……15歲的王忠民只知道開學前要給弟弟攢夠五元的學費,“我沒上學一定讓弟弟把學上好”。

晚上沒事的時候,王忠民最喜歡看弟弟從學校裡面帶回來的課本,時間長了,弟弟讀初中的時候,王忠民也能準確回答出考卷上的問題。只是家裡的煤油燈已經枯了很長時間了,月亮地裡看書,對王忠民來說就是常有的事情了。

“也喜歡借書讀”《苦菜花》《迎春花》蠻有年代感的題材小說,是王忠民最喜歡看的。有一次賣廢品掙了五毛錢,花五分錢為自己奢侈地買了一本成語故事,那種激動和興奮,讓王忠民終身難忘。

一位民營企業家的奮鬥故事,“感謝那些磨難的經歷成就了我”

17歲王忠民就當家了,這也意味著從此以後,一家人支出的全部,他都要考慮。弟弟上高中的時候,因為家裡“富農”的成分差點沒上成,是王忠民親自去學校求的班主任,並把班主任帶到自己家裡,“當時老師也很感動,決定幫我們,弟弟才能順利上了高中。”

18歲的時候,為了多掙錢,王忠民跟著大人們扛鹽包,180斤一包這個重量對成年人來說都是一個“負擔”。幹活久了大人有經驗,扛的時候都會在背上披一個麻袋或者爛衫子,光著身子都覺得熱的王忠民很是不解,結果幾包鹽扛下來,後背辣疼辣疼,這樣的幹活也就只能掙幾毛錢。“有活兒幹就不錯了,所以我根本不挑的。”

做過泥瓦工、木工、經過商,好像什麼活都幹過,供完弟弟妹妹們上學,王忠民已經30歲了。

立業

那些磨難的經歷成就了我,很累但是很欣慰

一位民營企業家的奮鬥故事,“感謝那些磨難的經歷成就了我”

因為家庭的貧困,在婚姻問題上一開始王忠民也是很不順利的。在當時的農村很多小夥子都是18歲訂婚20歲結婚。可是王忠民都20歲了還沒有談過戀愛,大姐很是著急,四處託人說媒,終於在王忠民21歲的時候定了一門婚事。

本來以為自己的標準已經低到有姑娘跟就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沒有任何挑的,結果訂婚後,王忠民才發現他和對方沒有任何共同話題。

23歲的時候王忠民頂著巨大的壓力退掉了這門婚事,一時間這件事在村裡成了爆炸性的“新聞”,批評指責聲不絕於耳,矛頭直接指向王忠民。

這次退婚,王忠民給母親的保證是,以後再訂婚再結婚絕對不會再花家裡一分錢。其實母親很相信兒子,畢竟家裡現在的住房都是兒子掙錢一步一步改造的。“那些年為了蓋房子,我還去建材廠撿半塊磚,家裡房子的地基就是用的這個蓋的。”

一位民營企業家的奮鬥故事,“感謝那些磨難的經歷成就了我”

退婚後24歲的王忠民在化工廠上班,經同事介紹,認識了他現在的妻子,兩個人當時是一見鍾情,姑娘更是看中了勤勞能幹的王忠民。

王家的生活好起來是九十年代改革開放之後了。那一年36歲的王忠民接手了當地的一家鄉鎮企業,作為負責人一直幹到現在。27年了帶著幾十名工人,沒欠職工一分錢,沒欠過銀行貸款一分錢的利息,王忠民的企業秉承著一種誠信經營至今。

“感謝那些磨難的經歷成就了我”王忠民說50歲的時候他進了城,那一年身體不好在家養病,看看書,忙碌了那麼多年,他突然第一次意識到這麼多年他滿腦子想的都是別人的事情,好像很少為自己考慮。

“我很累但是覺得很欣慰”今年王忠民63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