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哪個不是一邊相愛一邊傷害?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哪個不是一邊相愛一邊傷害?

每次談論到“為什麼窮人窮?富人富?”話題的時候,

緊跟著就是一大車的文章告訴你,是“窮人思維”“富人思維”在作祟!

似乎有一語中的,找到病灶癥結後的輕鬆。

不用望聞問切,把問題推給“思維”的做法,顯然很流氓也很白痴。

“思維”是個什麼東西?通俗講,就是觀念、意識。

從小耳聞目染的觀念,大到為人處世,小到消費常識,方方面面,積跬步成千裡,這些碎片性的觀念遂組成了“人”。

所謂意識,就是在不經思量做出來的反應,這些依賴於上面的耳濡目染。

觀念是基礎,意識是大腦前葉。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哪個不是一邊相愛一邊傷害?

在沒見到憔悴的母親之前,我壓抑著一腔憤怒,侃侃告訴老公說,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他自己的選擇,和創業一樣。

選擇了的創業的高收益,就同樣要承擔這種收益的高風險。

我爸媽既然選擇了拿終生積蓄為兒子在大城市買房子,就要承擔以後兒子不在身邊,每年都見不到他的風險。

既然選擇了支持兒子的異地戀,娶個外地的媳婦,就要接納這樣做帶來的一些不適......無法對話、風俗不同、觀念偏差。甚至連孫子出生後都沒法照料的後果。

我弟既然選擇了要和這個女朋友結婚,就要和父母一樣承擔分離。

一個人成不成熟,就要看他能不能承擔自己做出選擇所帶來的後果。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哪個不是一邊相愛一邊傷害?

是的,這是很客觀的回答。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他自己在每一次抉擇路口自己做出選擇走哪條路,然後一步一個腳印踏出來的。

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優化每一次選擇。

儘量充實自己的智慧,支持自己能做出明智的選擇。

然後讓人生這條線,畫出的漂亮一點!


同事跟我說,她媽為了給兒子還債,決定去國外打工。

我能理解作為女兒說出來這話的心情,那是既不滿,又憤怒,還心疼的五味陳雜的心情。

年過半百,為了兒子還在拼命。

這裡有中國自古“重男輕女”的陋習,有農村人什麼都願意替孩子包辦的迂腐。

但是真的很心疼,心疼看到自己的父母在因為自己的“觀念”而做出的行為。

這種“觀念”對嗎?

他們從來沒懷疑過。

只是在嘴裡絮叨著“這是我們的任務,我們要完成任務......

沒有人分配給他們這樣的“任務”,是他們自己,是他們從小耳濡目染的觀念。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哪個不是一邊相愛一邊傷害?

有一次,我和老公談論到生死

他說,希望時光就停留在現在!雖然上有老下有小,承擔著各種壓力。但是他們都在,親人都在。

我說,你這太奢侈了。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我只希望都能有“善終”就很滿足了。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生活習慣、大環境的汙染、自身體能腦力的過度消耗,十幾年前的罕見病——癌症,如今都道是尋常了。

每個人身邊都有街坊鄰居得癌,朋友同事的親人得癌。

癌症,變得一點不陌生。

但是,以目前中國治療癌症的醫學條件和花費,都是一場噩夢!


有個爭議的話題,“父母住進ICU,你還會接受治療嗎?”

有人說,臨危的生命難道就沒有生存的權利嗎?

有人說,如果以父母痛苦的治療為代價,我寧願放棄。

無論哪一方說的有道理,哪一方贏,都沒關係。

只是希望這樣的抉擇永遠不要到我們每一個人身上!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哪個不是一邊相愛一邊傷害?

最近在看一本《遙遠的救世主》,丁元英通過商業手段在改寫一個貧困村的神話。

他自己卻說,“這並不解決造血問題”。

看電視劇《天道》時,還不怎麼明白。怎麼能不解決問題呢?

農民通過體力勞動獲得了比以前更多的財富,沒有大富大貴,最起碼脫離貧困了吧。

現在想明白了。

裡面有個細節就是農村人的勞動方式,是以“不是人的方式幹不是人幹得活”,拼的就是“不是人”和“不要命”!

對財富的渴望,會造成過度的勞累。

粉塵汙染,勢必影響身體的健康。

孩子也參加其中,勢必在孩子的觀念裡,這種作坊模式是能改變他們命運的方式。

20年後呢?

父母生病了,醫藥費拖垮了兒女的家庭。

孩子輟學,貪圖眼前的小利,而沒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這就是丁元英嘴裡的“造血問題”吧。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哪個不是一邊相愛一邊傷害?

就在一年前,我還堅持“讀書無用論”。

讀書有什麼用?

那些沒讀書的,自己創業月收入十萬,讀書的,只是給老闆打工的打工仔。

一個月一萬的收入,還洋洋得意。

倒不如不讀書。


現在我不這麼以為了。

讀書有什麼用?

無所用,無所不用。

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的回答。

它是唯一一條能解決農村人“造血問題”的道路。

人的學識、觀念、層次,才能讓你作為“人”的身份保留做人的尊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