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国际,中国分布式光伏市场就差这三步

迈向国际,中国分布式光伏市场就差这三步

近些年来,我国的光伏产业迅速崛起,光伏产业的规模、技术、产业链的发展等都促使光伏能源成本的下降,而国内的市场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光伏产业增长所带来的好处,且我国的光伏产品80%都出口海外。在欧美的双反制裁下,政府官员、经济界专家、光伏业内企业领袖等对于国内的分布式光伏市场都持一个态度:马上启动。

在我国政府出台鼓励政策下可以看出(如下表),2013年我国的光伏新增装机量居世界首位,从客观上看,世界光伏的产能市场上,中国占据了80%的份额,可总的装机量却不到世界总装机量的12%,我国的光伏市场落后行业市场,跟我们在世界光伏制造业领导地位格格不入。

迈向国际,中国分布式光伏市场就差这三步

中国光伏市场潜力巨大,那对市场的需求呢?目前来看,我国拥有480亿平方米建筑屋顶面积,如采用10%的屋顶建立光伏系统,即将产生500GW左右的太阳能电池市场。市场潜力如此巨大,为何我国迟迟不释放?总的来看,并非是技术、成本的问题,而是政策滞后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难并网、难审批、难结算。自2013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解决光伏市场政策滞后,但效果甚微。以下是针对政策滞后三个方面的详细解说:

一.难并网

新能源项目的最终投资收益都是依靠发电,,发电的两种途径分别是自发自用和出售给电网即并网上传。但并网的结果就是限制光伏市场的发展。对于上述的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而言,采用自发自用模式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浪费,未能体现节能。而加入采取增加储能单元来储存过多的光伏发电,由于蓄电池、维护成本等较高,业主一般不愿意承担。从这里看,多余的屋顶光伏发电上传电网是最好、最经济的措施。国家电网于2012年10月26日公布了《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的新政上表明对分布式并网从完全排斥改为“支持、欢迎、服务”。支持分布式并网,承诺全额收购富余电力。新政下来两年内,全国各大城市涌现了一批居民私人光伏系统成功并网的吃螃蟹者,起到一定积极示范作用。然还存在多个问题:如整个并网时间流程过长、门槛设置过高、各地执行不统一、特殊物业项目的并网问题未解决等。

二.难审批

审批难主要是针对发改委的审批而言的,并非是电网。发改委2014年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中主要是针对法人投资的大型能源项目,而普通居民在自家屋顶建设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不影响土地使用、城市规划、环境等,完全不能试用于发改委公布的政府核准投资项目。2013年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明确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审批改为备案制,并明确项目备案权力从国家下放到地方。此政策简化光伏项目的审批环节、减少业主审批成本,原则上已解决分布式光伏电站审核问题。但有的省份借助备案之名换汤不换药,走核准之实。而有些省份则是完全简化备案手续,参照自然人项目,统一由电网并网后登记备案,彻底消除电站投资者的疑虑。

三、难结算

分布式电站是将多余的电量卖给电网公司,财政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电价补贴政策是国内光伏市场打开的关键。2013年之前,分布式光伏系统补贴采用“金太阳“政策,但在项目检查、审核管理出现问题,后来此政策被国家停止。改用以发电量为激励政策的计量标准,实现度电补贴政策,但实际操作中光伏发电业主却碰到如何取得售电和补贴增值税发票的问题,在增值税发票上,光伏上网电费和度电补贴扣除17%增值税率削弱投资者吸引力,对推动国内的光伏发电市场十分不利。

综合上述来看,只有当国内的政策跟市场环境对光伏市场打开大门,规则引导、宏观协调,营造畅通、开放、透明、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我国的光伏市场前途无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