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小粒,竟是中世紀歐洲的「黑色黃金」

前段時間,小編給大家介紹了世界上最貴的兩種食用香料( 與 ),被頭條裡面的大神給“罵”慘了。難受,想哭......吃瓜群眾,可點擊藍字圍觀一下。

這次,小編科普一下咱們熟知的胡椒。雖然,胡椒現在在餐桌上已經到了“放在手邊不要錢、隨你加”的程度,但是,在15世紀的歐洲,胡椒被稱為黑色的黃金,一度可以作為貨幣使用。

這一小粒,竟是中世紀歐洲的“黑色黃金”

胡椒原產自印度南部,最早盛行於羅馬。當地人使用特製的竹梯來攀爬採摘新鮮的胡椒籽,然後將胡椒籽加工成黑胡椒、白胡椒或者青胡椒(沒錯,其實這三種胡椒來自同一種植物)。

這一小粒,竟是中世紀歐洲的“黑色黃金”

●黑胡椒是將胡椒籽曬乾之後得來的,口味比較純正;

●白胡椒經歷了水洗和脫皮,口味相對清淡一些;

●青胡椒是新鮮胡椒的浸漬品,風味受浸漬液影響。

胡椒的傳播歸功於萬惡的阿拉伯商人(香料的三大傳播途徑:宗教戰爭,殖民擴張,阿拉伯奸商),為了它,奸詐狡猾的阿拉伯人編了一個故事(這大概就是最早之前的軟文營銷吧)。

“胡椒,這種神秘珍貴的香料生長在原始森林之中,由兇猛的怪物螣蛇把守,每到胡椒收穫的季節,機智的當地人就放火燒山(牢底坐穿),在樹上採摘下被火焰燒黑的胡椒種子,然後,趁螣蛇回來之前溜之大吉。”

這是一個多麼可歌可泣(危害生態)的寓言故事啊,原始森林一把火燒完了第二年就能恢復如初,你種的是漫山遍野的不死鳥嗎?不過,歸功於這樣一個故事,胡椒在人傻錢多的歐洲人眼中,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價格居高不下。在那時,胡椒也一度被認為是治療瘟疫的良藥。

這一小粒,竟是中世紀歐洲的“黑色黃金”

被騙的慘兮兮的歐洲人也一定不知道,在營銷軟文中浴火重生的胡椒,傳統工藝是印度人用腳搓出來的。

對,你沒看錯!勤勞的阿三採摘完成串的新鮮胡椒之後,會將胡椒倒在席子上,用一種類似蒼蠅搓腳的神奇舞步將胡椒籽搓下來,這種做法比用手快捷的多,還有助於胡椒味道的釋放。

這一小粒,竟是中世紀歐洲的“黑色黃金”

即使在今天,工業生產取代了大部分的胡椒加工,但是,印度仍有許多地方保留著這種傳統。瞭解到這種充滿味道的加工方式之後,小編從此對印度產的胡椒敬而遠之。

胡椒的國際貿易不可避免的也會涉及殖民擴張。不過,1498年達伽馬的船隊到達印度時,這裡儼然已成為一個國際化的交易市場和精明商人的聚集地。殖民主義以低成本霸佔資源的如意算盤落空,他們只能也加入這場交易中。

這一小粒,竟是中世紀歐洲的“黑色黃金”

達伽馬的帆船手稿\視覺中國

如今,在印度的科欽仍保留著最傳統的香料交易模式,用蒙在布中的手勢交流,安靜的完成一樁樁香料交易,這種自成一派的交易方法,是不同國家的商人為了香料這一共同的利益目標歷經百年演化而來的。

這一小粒,竟是中世紀歐洲的“黑色黃金”

科欽香料市場一角\視覺中國

近幾年,世界胡椒貿易也經歷過主要產地真菌感染的大危機而漲價,2017年之後胡椒的價格又穩步下降,由此可見,胡椒是一種比較靠天吃飯的香料。

除了作為食用香料使用之外,胡椒也被用作藥材。在現代醫學和許多國家的傳統醫學之中都佔有一席之地,被證明對腹瀉、皮膚病、炎症、舒緩神經都有一定的療效。熱愛香料的印度人還有譬如瑪薩拉茶這樣加了胡椒的飲料,不過“阿逾陀療法”這類玄幻的印度醫學還是悠著點吧。

胡椒有諸多衍生品。

黑胡椒味道最為濃烈,視烹飪需要的味覺強度,廚師會把胡椒粒碾磨成不同程度的粉末,燉煮只需將胡椒粗粗壓碎使其味道慢慢釋放,而加入烹煮程度較低的食材時需要更加細密,也有事先磨好的黑胡椒粉,不過香味要差一些。

這一小粒,竟是中世紀歐洲的“黑色黃金”

白胡椒的氣味相對平滑,口味卻由於剔除了果皮所以更加辛辣,使用方式與黑胡椒類似,在藥用價值上更高。

這一小粒,竟是中世紀歐洲的“黑色黃金”

青胡椒是浸漬的胡椒,口味更加清新自然,一般擠破之後加入食物中,浸漬的液體也能夠增加風味所以不要浪費。

這一小粒,竟是中世紀歐洲的“黑色黃金”

另外還有一種粉紅胡椒,不過那是巴西胡椒樹的種子,不是一種東西,粉紅胡椒有芬芳的水果味,而且不是非常辛辣,也被廣泛的應用於烹飪中。

這一小粒,竟是中世紀歐洲的“黑色黃金”

值得一提的是,胡椒在中國也有廣泛栽培,不過不同國家對於胡椒的加工程度不同,所以,味道上還是有很大的差別。小編以前的的老外chef第一次使用中國胡椒還以為自己能做出來傳說中的川菜。(歐洲人食辣都是浮雲!)

宜:烹飪調味、薰香安神、改善脾胃

忌:盲目藥用、拿去跟阿三當錢花、在某些印度城市吃胡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