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4岁嫁为人妇,一生守身如玉,再见面,丈夫却移情别恋

清末民初是一个新旧思想交替的时代,一部分进步青年接受新思想,反对包办婚姻,提倡自由恋爱。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又不得不屈服于旧思想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导致很多婚姻都名存实亡。张润娥和顾维钧就是其中的一对。张润娥出生于中医世家,祖父是有名的御医,到了父亲这一代成为了上海滩的名医。张润娥是张家的独女,作为父亲的张骧云一心想为女儿找一门好婚事。

她14岁嫁为人妇,一生守身如玉,再见面,丈夫却移情别恋

婚姻中的门当户对是很多人都看重的。张润娥10岁时,张骧云为她定下一门亲事,男方是上海道尹袁观澜的师爷12岁的儿子。一个医学世家,一个只是师爷,门不当户不对,很多人对此不解,认为两家差距太大,张骧云却说非常合适。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张骧云除了医术精湛外,很会为人看相。他去顾家为顾维钧看病时发现顾维钧非常聪明,反应又快,能力也强,断定这个孩子将来有大出息。

她14岁嫁为人妇,一生守身如玉,再见面,丈夫却移情别恋

顾维钧果真学业一直很优秀,中学毕业后,在岳父张骧云的资助下,顾维钧进入上海的一所贵族学校学习,后来又卖掉祖产,资助顾维钧到美国攻读学位。顾维钧出国前,想和张润娥见一面的,却因张润娥害羞而作罢。虽然张润娥知道以后难相见,但当时风气刚刚开放,很多女子还是很少愿意抛头露面的。

她14岁嫁为人妇,一生守身如玉,再见面,丈夫却移情别恋

16岁时,顾维钧收到父亲一封信,大意是让顾维钧回来结婚。恰逢暑假,顾维钧回国探亲,不得不听从父母的意见与张润娥完婚。接受了新思想的顾维钧本来就对包办婚姻持反对态度,更让他不能接受的是听说未婚妻裹了一双小脚,这让他更加闷闷不乐了。婚礼结束后,张润娥迟迟等不到新郎,在众人的帮助下才找到躲在其他房间的顾维钧。这一夜,两人分床而卧,就这样相敬如宾过了三个月。

她14岁嫁为人妇,一生守身如玉,再见面,丈夫却移情别恋

顾维钧为了逃离这样的生活状态,只得带着张润娥提前回美国。两人之间一直没有深度的情感交流,只有兄妹之情。两年后,顾维钧提出离婚,张润娥只得回到娘家居住。张骧云得知这件事情后,悲苦的说道我只会看相,却看不准人心啊,不久便去世了。张润娥则在陆家观音堂削发为尼,一生为顾维钧守身如玉,过着清贫的生活。

她14岁嫁为人妇,一生守身如玉,再见面,丈夫却移情别恋

1933年,顾维钧担任部长,并娶了其他女子。得知张润娥已削发为尼,顾维钧特意写了一封忏悔信,并给了她一张5万的支票,都被张润娥原封不动的退回了。张润娥虽然生于名门世家,却一生无性无爱,本以为在最好的年龄能成就美满婚姻,却因思想不同,只得分道扬镳,一生与青灯为伴。不得不说,她的不幸不仅是自己婚姻的写照,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