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螞蟻金服、銀行如何入局「碳排放」交易

更多精彩,請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文長 | 2900字 · 時長 | 8分

雖然個人投資碳排放權交易仍待時日,但是敏銳的機構已經先行佈局。

解碼螞蟻金服、銀行如何入局“碳排放”交易

今年 1 月和 8 月,螞蟻金服接連投資入股兩家從事碳排放權等環境資產交易的機構——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北京環境交易所。此前,螞蟻金服還開發了“螞蟻森林”項目,並將“碳賬戶”作為支付寶三大賬戶之一(其他二者為資金賬戶、信用賬戶),用於度量碳減排量。

目前,國內碳金融市場上,尚無個人投資者真正參與。“目前個人碳金融業務還沒有開展,碳金融服務的還是企業。”深圳排放權交易所總裁葛興安說。

國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仍不活躍,有多項原因。“碳交易主體以法人為主,個體參與程度極低。”一位華南碳交易所負責人表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每個市場都是單獨而封閉的市場,全國統一的碳市場還沒有建立起來。

另有華南碳金融業內人士表示,螞蟻金服等金融機構也很早就盯著碳交易業務。從碳金融來說,將碳交易拆分,降低投資門檻,賣給個人碳投資者。但這都需要統一的碳交易市場的建立。

國內碳排放交易規模很小,統一的碳市場仍未建立。“碳排放行業,應該是國內平均學歷最高的行業,但居然沒有公司實現盈利。”一位碳排放交易機構人士感嘆,理論上,中國會是世界主要的碳排放交易市場,高於石油交易價值。

螞蟻金服的野望

2017 年 12 月,國家發改委發佈了正式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建設。目前全國碳交易市場建設方案中僅納入了電力行業,初期交易產品為配額現貨。

僅 1 個多月後,即是今年 1 月 31 日,天津排放權交易所正式增資擴股,引入螞蟻金服旗下全資公司上海雲鑫創業投資為戰略投資者。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由中國石油、天津產權交易中心於 2008 年共同出資建立,是天津開展排汙權交易、碳排放權交易等方面試點工作的交易機構。根據增資協議,該交易所註冊資本將由1億元增至 1.78 億元。

而後,8 月 16 日,螞蟻金服、北京汽車集團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入股北京環境交易所。原股東北京產權交易所也參與了本輪增資擴股,並繼續作為第一大股東。北京環境交易所 2008 年設立,主要從事碳排放權等各類環境權益交易,包括環境權益交易服務、綠色公共服務、綠色投融資服務和低碳發展諮詢等。本輪增資擴股後,北京環境交易所註冊資本由 3 億元增至 5 億元。

此前,2011 年 10 月份,國家批准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及深圳7省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其中,深圳是全國首個碳交易市場。

對於投資目的,螞蟻金服回應 21 世紀經濟報記者查詢時表示,未來,環交所與螞蟻金服雙方共同開發綠色普惠金融市場,不斷拓寬應用場景,推動實現綠色低碳量化,聯合開發個人及小微企業的碳中和服務。

北京產權交易所稱,此次增資擴股是為更好參與中國環境權益市場建設、提升綠色量化定價專業能力。

考察螞蟻金服在碳金融上的佈局發現,實際上,螞蟻金服 2016 年 8 月推出個人碳市場產品螞蟻森林,個人碳賬戶計算方法學由北京環境交易所提供支持。

螞蟻金服首席戰略官陳龍此前表示,產品初期通過公益基金會購買個人碳賬戶所積累“綠色能量”的辦法,將其轉化為植樹行為,未來將參照國際上一直通行的自願減排(VER)交易機制開展 VER 減排項目交易。下一步,如果個人碳減排活動能夠形成國家認可的方法學並納入中國自願減排項目(CCER)類型,將能成為以後個人參與碳交易的“碳戶頭”,參與未來碳市場的買賣與投資。

銀行佈局的碳金融環節

但是,個人“碳賬戶”參與碳市場的買賣與投資,仍處於設想之中,無法落地。目前,碳金融市場,更多是機構業務。

究其原因,“國內碳交易市場還不是資本市場,在市場定位上,是中長期碳排放的政策安排。交易方式也是現貨交易”。一位華南碳排放人士表示。

當前,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參與者,仍僅限於企業、交易所、商業銀行等機構。碳金融產品也多為企業融資。例如,深圳已試點碳金融市場,碳資產質押融資、跨境碳金融交易產品、碳債券以及綠色結構性存款產品。

除螞蟻金服等互聯網機構入股碳交易市場外,商業銀行則從結算、融資、中介、資產管理的碳金融切入。

一位銀行綠色金融人士表示,銀行參與的碳金融模式主要是代理開戶和結算,企業可以對碳資產進行質押融資,但是由於國內碳市場規模有限,這一業務交易量非常小。

如,興業銀行已與7個國家級碳金融試點和福建、四川省碳交易平臺的合作,包括購/售碳代理、碳交易保函、碳資產質押授信等碳金融業務。一是,在上海、廣東、天津、湖北、深圳等重點區域,成為碳交易市場的主要清算銀行,完成交易系統開戶與結算對接。

二是,開展碳資產質押融資、綠色結構性存款等,為企業解決碳資產融資、變現等需求;對於碳資產保值、增值訴求,開展碳資產售出回購、買入返售等碳資產管理。三是,探索成立碳市場引導基金、擔保基金等,以平抑碳市場波動。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國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還沒有培育起來。原來碳排放交易是分割市場,標準很難統一,規模也很難上去。打好汙染防治等是中央制訂的三大攻堅戰之一,碳排放權未來應有支持政策。在此基礎上,碳排放權的衍生產品,銀行基於排放權的信貸都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碳金融強監管規劃

碳金融為何啟動難。究其原因,一是在金融強監管下,監管機構對碳金融發展也處於謹慎態度。

此前,2017 年 10 月,國家發改委氣候司負責人李高表示,堅持將碳市場作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在碳交易系統運行過程中避免過多投機、避免出現過多的金融衍生產品。

此後,2018 年 3 月,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公佈,國家發改委的應對氣候變化和減排職責劃轉至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

“生態環境部也需要時間理解管理碳市場,環境汙染治理已經很不容易了,溫室氣體更不容易。”亞洲開發銀行能源部門總監翟永平在接受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

根據發改委數據,在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省市納入交易的有近 3000 家重點排放單位,截至 2017 年 9 月累計配額成交量達到 1.97 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約 45 億元。試點範圍內碳排放總量和強度呈現了雙降趨勢。

翟永平表示,碳交易市場“軟啟動”,需要制度和系統配套跟上,真正的市場貨幣交易尚需時日。

2017年末,發改委宣佈,落實《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電力行業)》,推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有關工作進行動員部署,全國碳市場建設正式啟動。

在碳行業產業鏈,全國七個試點地區的碳交易結構各有差異,最大的碳市場依次是湖北、廣東和上海。其中,湖北碳市場是以遠期配額交易為主,上海碳市場中國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正逐步取代配額成為主要交易標的。全國僅廣東碳市場的一級市場初具規模。

碳交易市場中,背後的股東主要為當地政府部門或能源行業企業。如,從事深圳市國資委資本運作的平臺公司——深圳遠致投資 2013 年成為深圳排放權交易所第一大股東,持股 20%。中廣核風電、華銀電力兩大能源公司各自擁有 15% 股份,並列第二大股東。

翟永平說,歐盟碳交易市場 8 月價格達到 18 歐元/噸,創下 10 年來的最高水平。但是很難漲到 30 歐元/噸,難以實質推動低碳轉型。民營資本對碳排放交易有期待應該是好事,但需配套規範、透明的監管制度。

解碼螞蟻金服、銀行如何入局“碳排放”交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