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墓用3000把剑陪葬,其中一把是十大名剑之一,专家却不敢挖了

导语:历史上,只要是有贵族和皇族建造了陵墓,必定是要被盗墓贼所惦记的,而且,只要他们出动,就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得手,只有像武则天和秦始皇的大幕,自叹功底不深,无法盗取,但也有个例,像苏州有一古墓,至今都没有人能打开,因为墓的上方,有3000把剑和一池水,故称剑池,此墓正是吴王阖闾的墓,阖闾又名公子光,在春秋时期,多次讨伐楚国,并打败了越国,因为当时的实力雄厚,所以成为霸主。

一古墓用3000把剑陪葬,其中一把是十大名剑之一,专家却不敢挖了

吴王阖闾(?―公元前496年),一作阖庐,姬姓,名光,又称公子光,吴王诸樊之子(《左传》、《世本》作吴王余眛之子),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公元前514年―公元前496年在位。

公元前515年,吴王阖闾派专诸刺杀吴王僚,夺取吴国王位。吴王阖闾执政时期,以楚国旧臣伍子胥为相,以齐人孙武为将军,使国势日益强盛。

公元前506年,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率领下,从淮水流域西攻到汉水,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后楚臣申包胥入秦乞师,在秦廷哭了七天七夜,才使秦出兵助楚复国。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槜李之战中,被越大夫灵姑浮挥斩落他的脚趾,重伤而死。

一古墓用3000把剑陪葬,其中一把是十大名剑之一,专家却不敢挖了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江苏省苏州市的虎丘山,山上最著名的古迹名胜就是剑池,剑池是一个谜一样的地方,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在苏州建都,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阖闾去世后,儿子夫差继位。

据乐居书记载,夫差征集的十万民工,耗时三年为父亲建墓,由于父亲一生酷爱宝剑,夫差将3000把宝剑葬入其墓,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鱼肠剑,扁竹剑等。正因为如此,阖闾墓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剑冢。

夫差也想到父亲的墓地,可能会遭盗墓贼的光顾,派了十几万的人在墓坑修建,历时三年修完,在把父亲的墓安顿好后,注满了具有剧毒的水银,然后再讲墓坑用水填满,形成水池,之后的200年,因为有池水的原因,盗墓难度增加,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状态。

一古墓用3000把剑陪葬,其中一把是十大名剑之一,专家却不敢挖了

后来,秦始皇执政时,在收敛各地财宝时,发现有此墓,便派军队去池中挖掘,但是挖了一个多月,依然没有找到墓门,所以就此罢休,后来,东吴孙权也想得到剑池中的名剑,同样挖了几个月,什么也没有挖到,是历史记载有误吗其实不然。

1978年10月,在修葺虎丘园林时,曾将虎丘的水抽干了,在池底果然发现了一个人字形的地穴,宽约3米,可容单人出入,与春秋战国的墓室形制非常相似,专家们据此估计,这就是传说中的阖闾墓的墓门,阖闾墓的位置虽然已经确定,但是国家文物局为了保护墓中的珍贵文物,规定不能主动发掘,除非出现盗墓,基建工程时才能进行保护性的发掘。所以不论考古专家们多么希望能够一探究竟,也不能发掘阖闾墓。

这么多年来。阖闾墓始终安然无恙,不知道何时剑池中的3000宝剑能够重见天日,他们是否依然如湖北博物馆中的越王勾践剑一样寒光逼人,锋利无比!

一古墓用3000把剑陪葬,其中一把是十大名剑之一,专家却不敢挖了

中国古代十大名剑:十大名剑是指轩辕、湛泸、赤霄、太阿、七星龙渊、干将、莫邪、鱼肠、纯钧、承影。十大名剑的记载多见于古籍或上古传说,如《史记》、《越绝书》、《列子》、《吴越春秋》等。

鱼肠剑 (专诸刺王僚的绝勇之剑)古代名剑,专诸置匕首于鱼腹中,以刺杀吴王僚,故称鱼肠剑,是为勇绝之剑。该典故出自《史记·刺客列传》,历代书籍中也有提及,《越绝书.外传.记宝剑》:阖闾以鱼肠之剑刺吴王僚。《梦溪笔谈》:鱼肠即今蟠钢剑也,又谓之松文。

取诸鱼燔熟,褫去胁,视见其肠,正如今之蟠钢剑文也。《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使专诸置鱼肠剑炙鱼中进之。”意谓极小之匕首,可藏置于鱼腹中。一说谓剑之文理屈襞蟠曲若鱼肠。《淮南子·修务训》:夫纯钩,鱼肠之始下型,击之不能断,刺之不能入。

【红柯/编辑】“知野史 ”专属,禁止抄袭。

(2016年6月30已委托维权卫士生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