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谪戍文人诗中的元谋

金沙江苍凉的月光,一如滇中北元谋这片苍凉的土地。但因为有了金沙江,元谋这块干燥的大地便有了微微的润湿和诗意。在滇中北大地上行走的时光,我曾多次去寻觅明代才子杨慎散落在元谋大地上的痕迹,同时去捕捉杨慎散落在金沙江边的一粒粒文字。

一个谪戍文人诗中的元谋

  我对金沙江神往是在县城读高中时,才华横溢的语文老师让我们背一首明代杨慎写的《宿金沙江》的律诗,那时候我不能理解杨慎的《宿金沙江》所表达的微妙复杂的情感,也没有对杨慎传奇的经历有太多兴趣,就想去看看金沙江,高中时和同学跑去看过几次金沙江,还在江边宿营,听过几次江水声,但没有太多的感触。但江边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波涛汹涌的水流,洁白如玉的细沙,却在我青春的记忆里留下难忘的印象。

一个谪戍文人诗中的元谋

  后来,读了一些地方史料,才了解到,这首高中时就熟背过的《宿金沙江》,原来是明代谪贬戍边的状元郎杨慎从云南回四川省亲,在金沙江巡检司衙门借宿时写的。

这个24岁就考中进士,点状元,此后以博学享誉京城的明代才子杨慎,37岁因为“大礼议”皇统问题上的政治争论遭到嘉靖皇帝的嫉恨,遭到“永远充军烟瘴”的重罚, 谪戍云南永昌卫(保山)。在流放滇南的三十多年时光里,杨慎寄情山水,广交朋友,对滇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个谪戍文人诗中的元谋

  以后的时光,想起江边,想起金沙江,眼前就会浮现杨慎夜宿江边龙街渡口巡检司衙门的情景。

嘉靖五年夏天(1526年6月)的某一天,由于父亲杨廷和病重,谪戍云南的杨慎获准回乡看望病重的老父。

一个谪戍文人诗中的元谋

  这一天,夕阳缓缓落山,在滇中北元谋迂回曲折的高原丛林中,身形清瘦但精神矍铄的杨慎踽踽独行,长途跋涉的杨慎虽然疲倦,但看上去很有儒者风度,杨慎犀利的目光一直探视着前方,他的目光中透出深沉和睿智,他不知道自己这一次离滇入蜀会是怎样一番境地,但杨慎清楚:一个贬谪落魄的文人离开谋生之地,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会衍生出多少爱恨情仇,这些缠绕在他内心深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像一张网,让杨慎无法逃避。杨慎不知道离滇入蜀后等待他的会是什么结果?

一个谪戍文人诗中的元谋

终于在傍晚时分到达元谋境内的江边龙街渡的巡检司衙门,简单地在衙门吃过晚饭和短暂地休息后,杨慎想到金沙江边走走。 金沙江边的夜晚因杨慎而有一种摄魄的美。一轮满月高悬在空中,月光下的金沙江水势浩大,泛着鱼鳞般的光芒,声音震耳欲聋。触景生情,月下漫步的杨慎想起宦海沉浮,官场的明争暗斗,日渐苍老的亲人以及在滇的种种境遇,想到明天一早,自己就离滇入蜀,心情极为复杂。回到衙门睡下,枕着金沙江的涛声难以入眠,起身挥毫写下了这首带有离愁与哀怨的《宿金沙江》:往年曾向嘉陵宿,驿楼东畔栏干曲。江声彻夜搅离愁,月色中天照幽独。岂意漂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江声月色那堪说,断肠金沙万里楼。

一个谪戍文人诗中的元谋

  想起曾经在嘉陵夜宿,忧伤的“栏干曲”与江水的涛声混合在一起,让夜宿的杨慎内心增添忧愁。天空中的那轮明月,照在杨慎身上,更显寂静孤独。如今,自己飘泊流落在瘴气遍地的南方。今夜金沙江的月色迷离,江水的涛声依旧浩大,想起遭受的贬谪之痛,远离家乡的杨慎内心更加痛苦。

杨慎的才华是令常人望其项背的,《三国演义》慷慨悲壮的开篇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足以证明了这一点,而他的这首《宿金沙江》七律里的“江声月色那堪说,断肠金沙万里楼。”两句,不经意间就触动了我的心灵,让人想起左迁永州的柳宗元,贬谪邓州的范仲淹,流放黄州的苏轼,这些怀才不遇的旷世奇才,在落寞的时光里写下的文字却有极大的穿透力,直抵人的内心深处。

一个谪戍文人诗中的元谋

  在明代的天空中,总有一轮明月是属于杨慎的,这轮明月也许诗意地洒在在滇池的烟雨桥畔,也许薄薄地笼在洱海边的夜色里,也许孤独地泻在金沙江边的江边码头。这明月与乡愁哀怨扯不断,乡愁与哀怨就浸润其文字之中。吟诵着杨慎的《宿金沙江》,我仿佛看到那个形单影只的杨慎在金沙江边徘徊,一个落魄文人的江声月色,不经意间,已成吟咏金沙江的绝唱。

嘉靖十七年(1538年)十月的某一天,杨慎再次归蜀探亲。十月滇中北元谋广袤的天空浮着几朵云彩,尽管已是深秋,天气依旧炎热。杨慎一行疲惫不堪地在元谋境内的崎岖山路上蹒跚而行,炎热的天气加上一路风尘苦旅的劳累,这次元谋之行并没有使这位明代才子的内心郁闷得到排遣。在杨慎眼中,元谋是“山川多瘴疠”的蛮荒之地,这一次到元谋金沙江,杨慎以《犯星歌》为题写下四首七言绝句:“金沙江水绕环洲,江岸家家对白鸥;渔父长歌僰人曲,盐商爱上白夷楼。”(其一)“余甘结子草交头,暮霭朝鳯似蜃楼;飞鸟不飞愁羽堕,行人何事远来游。”(其二)“抢垒弓营徧翠微,韦鞲椎髻裂华衣;松林霚合腾蛇出,草屋星流暗蛊飞。”(其三)“十月妖花红满烟,万家蛮树绿遮天;眼中忽见浑相识,梦里曾游瘴海边。”(其四)

一个谪戍文人诗中的元谋

  元谋炎热的气候,是滋生瘴疠的主要原因,这一点杨慎是熟悉的,他写元谋的诗歌里,都把元谋看作是“瘴疠之地”。杨慎回四川新都看望病危的父亲路过元谋时还写过一首《元谋县歌》:“遥望元谋县,冢墓何累累。借问何人墓,官尸与吏骸。山川多瘴疠,仕宦少生回。三月春草青,元谋不可行。九月草交头,元谋不可游。嗟尔营营子,何为欻来此。九州幸自宽,何为此游盘。”杨慎写出这样的文字,这与遭贬谪的杨慎心情有关,满眼看到的都是荒凉之景。

尽管只是回乡路过元谋,路过金沙江,但在贬谪滇南的杨慎眼中,元谋是一个“松林霚合腾蛇出,草屋星流暗蛊飞”的恐怖之地;是一个“山川多瘴疠,仕宦少生回”的地方;是一个充满诡谲而瘴疠遍布的蛮荒之地,没有诗意可言,但这样一个回乡长路中的驿站,却成了杨慎诗歌里独特的存在。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感谢原创作者)

一个谪戍文人诗中的元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