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启东地区脊尾白虾养殖模式总结


江苏南通启东地区脊尾白虾养殖模式总结

一、品种概况

1、习性

脊尾白虾,俗称海水小白虾,为近岸广盐广温广布种,一般生活在盐度不超过29‰的海域或近岸河口及半咸淡水域中,经过驯化也能生活在淡水中。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水温在2~35°C范围内均能成活。白虾为一种中型虾类,体长5~9厘米。对低氧的忍耐能力差,低于1mg/l时,会因缺氧而死亡。

2、体态

体色透明,微带蓝色或红色小斑点,腹部各节后缘颜色较深。死后体呈白色。煮熟后除头尾稍呈红色外,其余部分都是白色的,故称'白虾'。前2对步足呈钳状或亚钳状,鳃叶状;雌虾产的卵抱于腹肢上。

江苏南通启东地区脊尾白虾养殖模式总结

3、繁殖

黄海和渤海产量较多。每年4~10月都可捕获。3、4月间当水温达12~13℃时,成熟亲虾即蜕壳、交配、产卵,溞状幼体,仔虾、幼体经3个月即可长成4~5厘米的成虾。在适宜的环境下产卵能连续进行,抱的卵孵化以后,很快就再次抱卵,因此从3、4月至10月都能看到抱卵的亲虾。5厘米以下的亲虾抱卵通常600粒左右,7厘米以下的可达2000~4000粒。

4、摄食

蛋白质含量要求不高,不论死、活、鲜、腐的动植物饲料,或有机碎屑均能摄取。小鱼、小虾、豆饼、菜子饼、米糠等及低档颗粒饲料都可以投喂。

5、蜕皮

一般在晚上的上半夜。幼体阶段在水温28℃时,30-40小时蜕一次皮,1-5g幼虾4-6天蜕皮一次。而中虾和15g以上成虾两次蜕皮间隔约15天。另外,低盐度和高水温可增加蜕皮频率(次数),有利于对虾生长。

江苏南通启东地区脊尾白虾养殖模式总结

二、池塘构造

池塘面积10-15亩左右。内设有环沟,沟宽7-8米、深2.5-3米,池塘滩面水深1.5-2米左右。池塘的进排水系统要分开,最好小潮汛时也能进水。建造进排水闸门,力求进排水方便,在排水处增加一排弧形排水拦网,有利于水体交换和保存脊尾白虾幼体。一般池塘配水车式增氧机或涌浪机。

三、养殖流程

1、放苗前准备

放苗前一个月进水30厘米,加漂白粉15-25公斤/亩或生石灰100-150公斤/亩进行消毒,放苗前10天进水50-60厘米,施用氨基酸肽肥,使池水呈现黄绿色,透明度保持在50厘米左右,总之保证在放苗前水体中水质优良、有充足的天然饵料生物。

2、放苗

(1)梭子蟹投苗

五月中旬,在池塘肥水后,选择本海区健康的三疣梭子蟹抱卵亲蟹放入池塘中,要求附肢齐全、卵粒饱满、活力好,每亩放1-2只。

一般从蚤状幼体Ⅰ期——大眼幼体的过程需要30天左右,经过5次脱壳。大眼幼体再经过一次脱壳变成幼蟹。幼蟹控制在8000-12000只/亩。若蟹苗不足,可从其他数量充足的池塘中移苗,移苗时要避开雨天。

2-3天 5-7天 7-10天 7-10天

Ⅰ期 Ⅱ期 Ⅲ期 Ⅳ期 大眼幼体

注意pH值的变化。若pH>9,可能会出现苗种断背现象引起苗种死亡。

(2)、小白虾投苗

6月底-8月初在池塘中投入抱卵虾。选择体长5厘米以上、体重3.3克/尾以上自然海域生长的脊尾白虾作为亲本,要求个体大小均匀、活力好、抱卵量足、卵粒呈淡黄色或桔黄色。如果天然海区捕捞的亲虾不能满足,可提前10天左右投放未抱卵海虾。每亩放2-3斤。这样出苗整齐,养殖规格较大,高温期病害少,有利于虾、蟹生长。

3、前期管理

亲虾入池后投喂鱼溶浆、破碎料等。由于虾苗培育采用肥水育苗,所以出苗前一周,必须重视肥水,脊尾白虾出苗后10-15天,长至1厘米左右开始投喂饲料。投喂有两种方式,一是设置饵料台定点投喂,在池塘中设置饵料台每亩1~2只,饵料台选用80厘米×80厘米的80目筛绢制作而成,台下及四周保持5厘米左右;二是池边泼洒。

酵之源是进口EM菌种,自己发酵,亩调水成本低至1元左右。酵之源是把光合细菌、乳酸菌群、酵母菌群、放线菌群、丝状菌群等组合在同一状态,这么多的有益细菌形成了复杂而又稳定的微生态系统。肥水调水,稳定水质,降低ph,补充有益菌。

4、中后期管理

6月、9月前后,注意加强肥水及底部处理。养殖水质做到两头肥、中间清爽,这样可产大规格的小白虾及梭子蟹。在8月中旬,需钓公蟹,确保母蟹更快的生长速度。

养殖后期(11-12月份),此阶段处于虾蟹的生长高峰期,但气温有所下降,根据水色变化适度肥水即可达到养殖要求。

四、养殖关键点

小白虾和淡水青虾类似,喜欢浮游植物多的塘口,这样的塘口溶氧充足、水质稳定;平时应当注重肥水工作及底质改良,加强对红水、黑水、浑水等不良水色的改善,定期外泼光合菌、芽孢菌等益生菌控制蓝藻等有害藻类;注重天气变化、强对流天气(台风)等带来的虾蟹缺氧、应激等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