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尋訪「中華郡石人」

在富平縣城西面,東石村北側田野,一直隱藏著兩尊石人,被稱為“東石村石人”或“富平石人”。1956年4月29日,富平縣人民政府將它公佈為“富平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12月16日,富平縣人民政府在這裡豎起保護碑,正式給這兩尊石人起名為“中華郡石人”——

富平:尋訪“中華郡石人”

申威隆:90後“陝西文博一哥”

9月8日,離開唐元陵和唐章陵之後,我和家人專程前往東石村,尋訪這兩尊神秘的石人。沿著富平的環城西路,從北向南行駛,快到東石村時,路邊的人行道上,出現一塊富平縣文物保護單位碑,上面赫然寫著“中華郡石人”五個大字。

富平:尋訪“中華郡石人”

在石碑上,將石人的年代,定為:北周。因為這裡是北周中華郡遺址,北面坐落著北周文帝宇文泰的成陵,所以文物部門一直認為這兩尊石人為北周時期的遺物。

但是,西安美術學院雕塑系的沈琍老師在《陝西富平東石村石人的調查與研究》中,查閱大量的資料,經過仔細的分析,判斷這兩尊石人的時代在東漢桓帝(132—167)前後,乃立於廟宇神道或者門亭之類的石刻。

但是,無論石人是東漢時期的石刻,還是北周時期的遺物,距今都在1000年以上,完全可以算作比較珍貴的文物了。未來,希望能夠被列入“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或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名錄。

富平:尋訪“中華郡石人”

石碑背後的田間,有一位下地幹活的大哥,在他的帶領和指點之下,順著石碑後面的小路,向西行走大約30米,石人就“埋沒”在旁邊的一片小樹林裡。兩尊石人均為青石質地,東西並列,面南而立,相距約兩米,不仔細看的話,還以為是電線杆子呢?!

富平:尋訪“中華郡石人”

東側的石人,頭部被毀,頸部正中,有一個圓形的孔,應該是曾經的“卯”;石人底部埋入地下約0.5米,殘高約1.6米,寬約0.55米。雙手隆起於胸前,腰部斜佩有一劍,好像為“捧盾”的姿勢?

盾牌是防禦性武器,古時候為小吏所持,身份多為亭長之類。在漢代的時候,十里一亭,設有亭長,算是最基層的官吏了。亭長管理的事務很多,包括治安、警衛、民事、迎來送往、留宿旅客等。每一次有貴賓到來,亭長都要捧著盾牌,躬身迎候,表明自己的身份和恪盡職守的精神。

富平:尋訪“中華郡石人”

富平:尋訪“中華郡石人”

西側的石人,保存完整,底部埋入地下約0.2米,通高約2.4米,寬約0.55米。石人頭戴冠帽,身著長袍,呈弓腰狀,雙手一高一低,右手位於左手之上:右手臂舉起,緊貼於胸前;左手臂彎曲,平行於胸前。好像為“擁彗”的姿勢?

所謂“彗”,就是指掃帚;所謂“擁彗”,就是指手持掃帚,乃我國古代迎賓的禮節。在迎接尊貴客人的時候,家中的僕人會手持掃帚,躬身站立在門前迎接,表示已將道路和室內打掃乾淨,恭候貴賓蒞臨。

富平:尋訪“中華郡石人”

富平:尋訪“中華郡石人”

富平縣的建置,至今已有2400餘年的歷史。西周時期,這裡屬於京畿之地,秦厲公二十一年(公元前456年),開始在頻山之南,建立縣治,定名頻陽。自漢代以後,境內曾經分設懷德縣、富平縣、土門縣和頻陽縣等。

北周閔帝二年(558),在這裡設置中華郡,富平屬於該郡轄地;周武帝建德四年(575),中華郡便被廢除,富平改屬左馮翊。因此,中華郡的歷史,也就短短的十七年,怎麼能夠輕易地認為石人跟中華郡有關呢?

通過本人的仔細觀察,石人應該為東漢之物,年代早於中華郡的設置。目前,存在兩種推測:1、北周設置中華郡時,將其他地方的石人遷移至此;2、這裡曾經有漢代的建築物,保留下來的石人,北周時繼續使用。或者,它們根本與中華郡沒有任何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