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建這棟古宅,工匠們繪製的圖紙堆了幾層樓高,如今它成民間故宮

昨天我介紹的是晉商民宅,被賦予“華夏民居第一宅”美譽的王家大院。結果很多去過的小夥伴告訴我:王家大院和喬家大院最根本的差異是,一個是官商,一個是民間富商。因為和“官”搭邊,所以自然規模、建築的藝術講究、藝術造詣自然比喬家大院略勝一籌。

為建這棟古宅,工匠們繪製的圖紙堆了幾層樓高,如今它成民間故宮


其實也不完全是這樣。第一,王氏家族確實是商賈起家,後來才加官進爵,商而優則仕,成為官宦世家;第二,官商的定義可能也並不是太妥,因為後期的王氏子孫,很多並不是替朝廷做買賣,因為如果這樣他們的身份還是為商,但事實上王氏子弟是直接為官為宦,拿官銜拿到手軟的。只不過當朝有人當官,經商自然好做。這個我們就另當別論了。

為建這棟古宅,工匠們繪製的圖紙堆了幾層樓高,如今它成民間故宮


可能也因為是這樣,王氏家族對自己的祖宅特別講究,不僅將傳統的“家文化”充分融入到建築的各個細節中,更是非常注重封建禮制文化,講究身份地位,長幼尊卑,等級秩序。據說當時建造這些規模宏大,超有氣勢的王家大院的時候,王家人請了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們,當時工匠們繪製的建築施工圖紙就堆了幾層樓高。

為建這棟古宅,工匠們繪製的圖紙堆了幾層樓高,如今它成民間故宮


也不知道是不是有點誇張,但從目前王家大院的規模和各方面的細節來看,這說法還真有點可能。

首先我們可以看王家大院的規模和院落、房間的結構佈局。王家大院總建築面積達到了25萬平方米,院落達到了35座,房屋達到了342間。而且每座主院都有寬敞的正院、偏院、套院、穿心院、跨院等,圍繞著院落,有堂屋、客廳、書院、廚房、廂房、繡樓等,另外還有甬道、幽徑等連接著各個院落。

為建這棟古宅,工匠們繪製的圖紙堆了幾層樓高,如今它成民間故宮


給人的感覺是院中有院,門內有門,走出這道門,又可能到了另外一道門,從這個庭院出來又可能到了另外一個庭院。而且王家大院的主院正北的後院是由一排十三孔窯洞組成,還分成了四個小院的護堡院。這種嚴謹的建築結構設計,如果不是別具匠心,圖紙一改再改,估計也不可能有現在這麼完美。

為建這棟古宅,工匠們繪製的圖紙堆了幾層樓高,如今它成民間故宮


第二,王家大院的雕刻藝術無處不在。這裡的雕刻氛圍石雕、木雕和磚雕。幾乎每一個院落,每一個房間都不一樣,而且每一處的設計都富有寓意,不是簡單地讓工匠們隨便弄一弄,而是恰到好處地反應著主人的喜好,也寓意著王氏祖先對於子孫後代們的一些期望和教育。

為建這棟古宅,工匠們繪製的圖紙堆了幾層樓高,如今它成民間故宮


王家大院的雕刻,庭院的門頭上有,房間的窗戶上有,房簷上有,斗拱上也是,還有掛落、棟樑、牆壁、柱礎石、匾額,這些地方都是充滿著各種花紋雕刻。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如果你去聽講解員講你就會知道,這些雕刻不僅圖案不一樣,寓意、想法都是不一樣的,就連使用的雕刻技法也不一樣,據說包含了線刻、陰雕、浮雕、透雕、鏤雕、圓雕、雙面雕和鑲嵌雕N多種手法。如果真要深入研究估計一年半載你可能也不一定能全部搞清楚。

為建這棟古宅,工匠們繪製的圖紙堆了幾層樓高,如今它成民間故宮


所以如果每一個雕刻作品都是有圖紙的話,我覺得堆得兩三層樓高的圖紙就一點也不稀奇了。

為建這棟古宅,工匠們繪製的圖紙堆了幾層樓高,如今它成民間故宮


作者:酒叔;書寫一些旅途故事,發現一些旅遊趣事,我眼中的風景,一定與眾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