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张良对刘邦说的“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只在时势这句话”?

观水通禅意


张良说:我没说过。

这句话其实是港剧《楚汉骄雄》中的台词,这部剧恰好我看过,里面的人设很有趣味,郑少秋饰演的刘邦是一个老好人的形象,韩信则一直野心勃勃地向上爬,整体戏剧冲突充满港味儿,属于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剧集,既然格局小,自然更喜欢这种性格导致的伦理两难,二选一。

而这句台词,就是张良劝谏刘邦破弃盟约攻打义兄弟项羽时的话。

看了下之前的一些回答,不少答案都为这句直白的话点赞,认为体现了“历史规律”,其实大谬。

“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只在时势”,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结果决定论”,即“以成败论英雄”,甚至以“成败论善恶”。

这种观念在当代流传甚广,甚至被一些“成功人士”奉为座右铭,但是这完全忽略了这种观念适用的范围。

对于普通人身处的“平民社会”,乃至于“游民社会”而言,规则的打破与否是一个力量对比问题,

如果本人具有打破规则的力量,则突破一般的伦理规则,必然能够得到充分的短期收益,而成本不过就是道义谴责罢了,这种谴责不影响吃穿,时间久了,甚至人们就会忘却,反倒会说“唯大英雄真本色”。

这种情况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缺少一元宗教土壤下的伦理底线的不确定性,通俗地说,每个人的道德接受程度不同,大部分人觉得“吃人”是恶行,隋末枭雄“迦楼罗王”朱粲就能大言不惭地对部下说:

肉之美者,无过于人。但使他国有人,尔辈何忧于馁哉。

翻译过来就是,人肉最好吃,只要别的国家有人,你们害怕挨饿吗?这种禽兽之性,竟然也能在江淮之间聚众二十万。

当然,这是极端案例,不过也说明伦理底线的多元性,就是有力量的人,哪怕再坏,都有可能有人认可他,甚至为他歌功颂德,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

但是,回到张良和刘邦对话的背景下,他们二人为国之君、相,他们眼中的“公道”、“是非”,就必须有社会标准、准绳的含义,也就不再是随心所欲的了,这个准绳必须相对稳定并被国家权力所维护,否则就必然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就是操控最高权力者的迫不得已,他们提出的“公道”、“是非”,可以不是百姓普遍认可的公道、是非,但是绝对不可以随意变化,变了,则信用丧失,百姓无可适从,伴随而来的就是社会动荡,秩序破坏,用古人的话讲,就是“纲纪无存”,就有可能有亡国之祸。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站在被统治者的角度来说,丛林社会的弱肉强食是冒险家的乐园,而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来说,建立符合其要求的秩序,让强者和弱者共同遵守才是第一位的选择,他们不需要你理解他、夸他,需要的是你服从他、怕他。

所以,真正刘邦、张良可以认可的话是:“天不变,道亦不变。”


刘三解


在主流意识掩盖下,我们不可不知的法则。


【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只在时势。】


这句话是香港无线电视于2004年出品的电视剧《楚汉骄雄》中张良劝刘邦称王与项羽争霸的一句话,编剧脑洞大开,把无赖刘三儿塑造成了一位仁义无双的英雄。不管正史如何,也无论剧中如何编排,这句话却传扬开来,虽然,初闻之有所偏颇,但是,细品之不得不赞。



可能有很多人会不赞成这句话,诸位莫急,且听有书君慢慢道来。


公道与是非评判,和保险一样,总是事后再谈,但是,保险可以事先买来,事后补偿经济损失,公道和是非呢?如果象警察一样总是姗姗来迟还好,关键是,它还总不来。下面我们从公道人心,是非时势分别剖析一下。


一、公道不在人心


公道、人心所向,只是强势阶层给予弱势阶层的精神或物质安慰,用以保证其统治地位的手段而已。


公道在人心,是愚民政策的最大骗局。赵高指鹿为马,公道人心何在?五胡乱华,公道人心何在?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公道人心何在?所有人不还是雌伏于强权之下,做了顺民?一代代愚弄,到后来西方列强入侵,从上到下,公道人心安在?



恶势力得到惩罚,不是公道来了,而是夜路走多了,终于遇上了更强势的势力。有人联合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是人心所向,而是学聪明了,知道抱团取暖才能抵卸风险,保护自身利益。如果有公道人心,这就是公道人心,公道人心在于共同利益。


二,是非只在时势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所有的是非规则都是强势阶层为了维护其更长远利益而制定的。


赵高指鹿为马,是非何在?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是非何在?南京大屠杀,是非何在?形势不如人,还不是拳头大才是硬道理。如果有是非,这就是是非,是非只在拳头,只在时势。



以上所说都有点远,作为一介小屁民,我们又该如何维护我们自身的是非公道呢?有书君在此给大家支几个招,大家看看合适不?


1、努力提升并充实自己,成为一个有名望有实力的人,让那些恶意之人对自己投鼠忌器,如果能成为强者就更好了。


在这个快节奏的信息咨讯大爆炸时代,我们要积极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来提升和丰富自己的精禅内涵,合理安排业余时间,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努力使自己成为游刃有余的业内精英人士,发展第二能力,提高知名度,如成为自媒体大咖,平台专业讲师等。


2、熟悉并利用规则,把职业相近,或事业相类的人相互联系并团结起来,共同努力,维护共同的权益。


我们也可以根据自身爱好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精专行业相关知识技能或规则技巧,成为业界顶尖专家,聚集行业精英人才与企业,共谋发展,休戚与共。


虽然我们大多数人会很普通,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学习与努力,融入以上团体,我们可以被超越,但决不能被拉下,只有这样,才能附骥尾而致千里。


如果我们不能做到这些,那么很遗憾,落后就要挨打,连做棋子的价值都没有,是入不了局的,何谈公道与是非对错。


3、远离不安全地带,注意言行,切记冶容诲淫,漫藏诲盗,尽量不要给别人伤害自己的机会。


细节决定成败,健康和生命是一切存在的前提,我们不是一个人活着,我们还有家庭,亲人和朋友,善待自己,远离不良习惯和行为,切记福莫过于无祸。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与诸君共勉。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只在时势”。

这是一句红尘滚滚的入世名言。意思就是成王败寇,你得势了,成功了,赢了,公道自然就会站在你这一边,没有人会对你说三道四。


有人认为这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市井思想”,是“世俗哲学”。实际上这是错误的看法,构建健全的道德体系,另有其人;创立清明盛世,另有其时,而不是张良,刘邦,项羽他们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

张良这个人,太聪明了,他担心刘邦因为顾忌人言,错失良机,一语道破人性的弱点,让刘邦自己选择,是继续妇人之仁还是尽快结束战斗,一统天下,尽早结束战乱局面。刘邦无疑也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他痛下杀手,安邦定国,苍生有幸。




张良是对的,有人指责张良,那么指责者本身是不客观。道德是有条件的,文明是有基础的,人类在饮毛茹血的时代,就没有这个条件和基础讲仁义道德,只有在衣食无忧的大环境下,才有条件和基础讲文明,懂礼貌的。如果刘邦讲江湖道义,继续哼哼唧唧,与项羽大军对峙,老百姓生灵涂炭,就是高尚的吗?


刘邦项羽身处军阀混战时期,那个年代,根本没有正义可言,大大小小的军匪难分的队伍,在大地上横冲直撞。冲突之间,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张良此言,未必不是想提前结束杀戮,使老百姓早日脱离战乱之苦的良心之词!


哥不猜想


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只在时势,这句话貌似与,得民心者得天下,冲突,其实两者都非常符合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不仅如此,这两句话其实是相得益彰的,说的都是一个道理。为什么老慢如此结论呢?


公,八口。古文字中,八:分别的各个维度,各方面;口:天理,合理的;故,“公”字的造字本义是:方方面面都好,都非常合理的,即,从整体角度讲最符合公共需求的东西。

人心,就是人的天性。客观上,每个人都是习惯于从主观个体自我角度看问题的,凡事都凭自己的好恶,凭自己的价值观,凭自己的私欲去为人处事。

所以,中华智慧是:你要想为社会整体和公共需求办事,尤其是办成大事,就绝不能凭自己主观上的好恶去做,也不能听信其他个人的意见,更不能听信51%大多数人的意见。因为,天性上,每个人的出发点都是主观的私欲。

不听自己的,也不能听别人的,即便是51%的大多数人的话也不能听,那么,听谁的呢?只能听天命的,听时势的,说白了,就是听客观发展规律的,这就是老慢一直在讲的中华文化的核心智慧,凡事都要与当前的客观环境需求和客观发展规律,动态匹配,如此才能产生对天下普遍且持久好的结果。

所以,这句话,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只在时势,没毛病,非常符合中华智慧。

再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得,贝又行。古文字中,贝:各方面都匹配得严丝合缝的;又:积极有为;行:客观的决策;故,“得”字的造字本义是:你的行为决策,与当前大趋势的客观需求匹配得天衣无缝,且客观上产生了对各个方面和绝大多数人普遍好的结果。这才是“得天下”的根本原理。


各方面都好,绝大多数人都好,肯定应该超过85%的人吧。所以,得民心,指的是:客观上产生了85%的人都比原先过的好一些的结果。

我们看,前者说的是,谁的也别听,只听时势的,听当前环境需求和客观发展规律的,讲的是决策过程的原理。后者说的是,要产生客观上85%的人比过去都好的结果,讲的是结果和衡量决策好坏的标准。两者正好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欢迎关注老慢的头条号。


老慢


这句话说得好。

光看这就不是古人说的话,查了一下是电视剧里的台词,是编剧强加给张良的台词。但我觉得的确是古心里的话。以张良的智慧,他一定认可这句话。

先说公道不在人心,这句话似乎很刺耳,因为和我们平常听到的那句公道自在人心完全相反。但其实不然,这句话要在不同的形势下来看。

从历史的洪流来看,正所谓公道自在人心,在一个长的时间段来看,是人心决定历史走向,正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

但是注意这句话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什么是得人心,就是得到人心的,人心是可以利用的,许多封建皇帝就是利用人民的好恶,做出种种姿态,等到得了势,立刻就开始换了一副嘴脸。这时候不得人心,反倒也没什么事。例如清军当年入关,颁布剃发令,多少明人宁死不屈,但是在血腥的屠杀之下,民心还不乖乖被收割。

再比如当年金兵南下,逼得宋朝迁都江南,在沦陷区的百姓们,过着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的生活,他们也是民兴所向吗?

再举个简单例子,当年金兵要张邦昌做傀儡皇帝,张邦昌宁死不愿意当皇帝,所有的人也都反对他当皇帝,但是金兵威胁如果张邦昌不当皇帝,就马上血洗汴梁城,民心这时候在哪里?所有人都盼着他当皇帝。张邦昌被迫当了皇帝,金兵一走,他立刻把玉玺给了赵构,但是张邦昌这汉奸的名声是留下了,在演义小说里他成了一个汉奸。

这就是所谓的民心。

说白了吧,在那些封建帝王的眼里,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不过就是一件皇帝的新衣,大家都说这件衣裳真漂亮,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这句话的真正说法是“善于利用人心的人得天下。”

张良这样的聪明人当然不会公然说出,公道不在人心这样的话,他心里一定认同。

再说是非只在时势。

这句话就更对了,你现在以为正确的,等着时势一变就立刻没有意义了,在战场上打仗便是如此,在这个战场上正确的打法到了另一个战场上就是错误的,因为情况变了,这句话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说法就是“善于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问题。”


锦翼


俗话说“公道自在人心”这话却是反过来说,“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在时势”,反常理而言,乍看之下却是极有道理的,但是再仔细去品味,只能说格局不同,角度不同,说出来的话自然偏颇,甚至只有半边道理。总之,不要轻易反驳古人的话。

公,平均分配的意思。天道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平等的,不偏颇的。但是人类发明了“公道”这件事,讲公道,说公道,这种东西仅仅存在于人类社会,是遏制欲望的产物。

这个自然界没有公道,只有天道,只有自然之道,只有适者生存,万物生长又衰败。公道是存在于人心的,人模仿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又加上自己的意志,制定了一套“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我们无法说这是人类的进步还是倒退,因为这种行为本来就是扼杀天性,但另一方它又确实很具有约束力,人类需要秩序就需要“公道”,至于最终如何还是需要时间证实一切。我们没办法对虎豺狼豹讲道理,即使再聪明的宠物我们也很难跟它分享你受到的不公。公道是依存于人类的,是必然存在于人心的,没有人类文明,不会有公道之说。

我们又常说“让时间证明一切”,真的是时间在证明吗?时间只是拉开了与历史的距离,它证明不了任何事情,历史的改变是来自于人心的冷漠。历史漫步向前,许多事情都会发生变化,关于“过去”的解读更是多之又多,更有甚至颠覆历史。就像之前许多人个秦桧平反,这个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要说这事是谁的错?其实谁都没错,对于当时的百姓而言,秦桧代表的利益集团不顾他们的安稳,杀害忠良岳飞,这就是要陷百姓于水深火热,这就是有违公道,于是世传秦桧的种种劣迹,就是好的也会被百姓的“公道”众口铄金成坏的;千百年过去后的我们,无法体会当时百姓的恐慌与环境,而且更客观的觉得彼时的环境也许真的更适合投降……你看,我们无法身临其境,也很难做到感同身受,我们无法产生心的共鸣,自然无法做出同样的判断。公道本来只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当我们受到温柔以待或者受到攻击冷落的时候,产生的想法和评价自然是不一样的。时势在变,但是它最终改变也只是人们的心,历史越来越远,或者事件越来越近,心中或冷或热,或好或坏,时刻在变化,甚至被煽动,被说服,当初坚信的真理和真相迟早会在时间的流逝中被人们慢慢接受或者抛弃。即使如此,你能说错了吗?当然不错,因为我们现在所说所信所守护的,都是对于我们现在而言最重要的,那些被搁置或者抛弃的可能是古人最看重的。

因为没有经历,因为距离遥远,所以不能感同身受,所以不能接受,所以我们的心会远离,会冷漠,甚至抛弃;反之亦然。

公道是什么?公道是人们心中的秤。是非公道会变,不是事件本身变了,也不是时间变了,而是人心变了。

公道自在人心,公道当然、必须在人心!


鱼者佩之


这话据说挂在刘銮雄的办公室里面,也是港剧里张良的台词,原因是刘邦(郑少秋饰)拒绝韩信出兵攻打自己的好兄弟项羽。这个背景,是两边签订了停战协议,刘邦不愿违背盟约。让刘邦震惊的是,身边所有人都支持韩信的做法,而无人支持他自己。此刻,张良便说了这句话来安慰刘邦。

之后,刘邦让萧何诱导韩信叛乱,刘邦说,当年所有人都支持你杀我的好兄弟项羽,是因为天下兵权在你手上,但现在大家安居乐业,以为别人还会跟着你造反?另一个原因,是刘邦要给项羽报仇。

可见,港剧这脑洞也太大了。

是非若只在时势,那后人便无法用是非来评价历史了,这种话可以说依旧是强权者的洗白。如果信了这句话,剧里的刘邦怎么能杀韩信呢?按照这个逻辑,韩信杀项羽是时势使然,跟他自己无关啊,你刘邦报什么仇?而韩信造反,是刘邦让萧何诱导所致,并非时势使然,你杀韩信,自然与时势无关。可见,单纯按照港剧的设定,也是漏洞百出。


肥嘟嘟的小不理


这句话的出处是TVB电视剧《楚汉骄雄》。

韩信威胁刘邦,要在和项羽达成协议分清“楚河汉界”互不动兵以后再次攻打项羽。

“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只在时势。”这句话是张良在刘邦不想背信弃义攻打项羽的时候,劝刘邦说的话。

他的意思是,在争天下这件事情里,没有对错,只有输赢,局势已经发展成这样,不打项羽,战争的格局拖的更远,那么最终受害的还是贫民百姓。

赢了,带领着人民过上好日子才是真正的大信义,在此过程中被天下人误会倒是小事了。

然后,刘邦被迫咬着牙,把个性咽下去,把信义良心丢弃,挥军大举进攻项羽。

后来,天下已分刘邦当了皇帝建立了汉王朝,韩信被萧何骗回遭到诛杀,临死前的那句“判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之项羽的“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更为凄楚。

刘邦诛韩信,也是要证明其中一件事,那就是“公道自在人心”。此时轮到韩信大哭感慨:是非只在时势,公道不在人心。

世界上没有什么是永恒的状态,只能以时论势。

当然,这个并不是真实的历史片段,历史上,张良只有“暗度陈仓”“运筹帷幄”的梗,他并没有真的说过这句话。

黑化的韩信和美化的刘邦都是TVB电视剧《楚汉骄雄》的再演绎,这部剧并没有渲染那段历史的波澜壮阔,相反倒有点无奈怆然的意味,它讲述的是天道,是时势造英雄,是局势与人物之间相辅相承却又相离相悖的微妙关系。

在这样的剧情里,出现了“是非只在时势,公道不在人心”这句话就非常恰当了。

我们现在的生活没有君候将相的千古争霸,这句话搁在当今的意义,可以理解为我们特别通用,经常见到的一句话: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小例子比如: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在我们父辈母辈他们那一代人的时代,普遍的物质条件、生活硬件设施都还不是很好,所以到什么节气穿什么衣服就非常接地气,很健康。

可是现在呢,到处都是空调暖气,公交车上都是如此,我们穿衣指数和以前自然是不一样的。

但是父母们还是秉承着他们的生活经验来要求和判断我们的生活,这是父母的爱,但是如果可以根据时代与时俱进一下就会更好。

这种经验主义不胜枚举,也没有对错,只有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造成“小问题”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大的事例我们也列举一个,美国亚洲鲤鱼泛滥成灾的事情大家大概都知道。

上世纪70年代,当时美国政府为了清洁水体,就从东南亚进口了一些包括大头鱼、鲢鱼、草鱼在内的8种亚洲鱼类,投放到南部部分养殖湖区。10年后,湖区遇上洪水,这些亚洲鲤鱼就趁乱逃到野外并开始大量繁殖。

亚洲鲤生存能力惊人,它们什么都吃,在美国的一些河流中,目前亚洲鲤鱼的数量已占鱼类总数的90%。

它们的种群发育已经严重的破坏了美国湖区的生态环境,甚至给湖中其他生物种群,比如鲑鱼,带来灭顶之灾。

这引起了不少美国民众的恐慌,美国农业部官网甚至提醒美国市民不能持有活的亚洲鲤鱼,也不能携带该种鱼跨州,即使是已经死亡的亚洲鲤鱼,也不能扔进新的水域。

我们可以看到这件事情美国政府的“初心”是积极的正面的,甚至是高级的。美国人在第一次看到这种鱼的时候可能会亲密的称呼亚洲鲤为:清洁小能手、亚洲小可爱…之类的话。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势态的发展,到了现在,它们可能已经被冠以:水中恶魔、生态杀手,的名称了。而政府也会被舆论抨击做事没有原则,水平不够等等。

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一件事情的发展,和它在不同时期的作用、好坏是不同的。

知道了这个规律已后,我们可以更清晰更灵活的分析事物,判断事物,不僵化,不教条。

这些全部的概念归纳起来就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也是“是非只在时势,公道不在人心”的现实意义。


有书博物馆



图片源自网络

这是一句彻头彻尾哄世人投机的昏话,只要真正读懂了史记楚汉相争中各人的命运,按此话的逻辑行事者,都没有好下场。公道是什么?时势是什么?这两者的关系是什么?把这弄清楚了,就知道这话是多么的混帐。公道就是大道,就是社会普遍价值认可的规律,它不在人心,还会在哪里?时势只是这大道的阶段性表现,顺从大道,虽然时势艰危,仍能锲而不舍者昌,刘邦是也。背逆大道,虽然不可一世,即便力敌千钧者亡,项羽是也。秦之所以能灭六国一统天下,顺大道也。二世暴虐,民不堪其苦,失人心也。六国贵族,借此复辟,迷于时势的短视,终为刘邦各个击破,恢复大汉之一统,虽汉初亦有刘姓之封王,巳与六国贵族割据的梦想不是一回事,刘姓封国的相权为中央所控制,而且这种封藩只是一种久乱之后的过渡。到了武帝时代,一纸推恩令就化解了地方势力的坐大。公道自在人心,这是亘古不变的大道,就是看你能不能体会到这种人心所向,是天下人之心,还是部分人之心。是明白之心还是蒙蔽之心。时势往往是部分人蒙蔽天下人造就的,它瞬息万变,有为者要把握时势,但不能让它迷了双眼,看不清真正的大道。不然你就会成为一个攀炎附势之人,一只被风吹起的猪,一旦风势一歇,呵呵,结果可想而知。张良是这样的人吗?张良总是在刘邦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他身边,当天下大定之后,他就云游去也。他怎会说如此昏话。


null108161361


公道确实不在人心 ,公道在旁观者心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人心只有利弊哪里有公道。如果人心有公道,就不会发生华盛顿们对印第安人进行种族灭绝,还被称颂的事情。

公道有没有?当然有,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佑)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