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缘到被主流接受,青年亚文化的潮流之路

1

几乎每个月,我们都能在电影院里看到至少一部超级英雄电影,超级英雄电影制作者,该怎么让自己的电影,从这些作品里突围呢?

很多超级英雄片,都是在细微的地方下功夫,例如人物的超能力设定、人物关系设置、场景变化,小打小闹,但也很有效。

而《死侍》的做法,却更胜一筹。

《死侍》是在青年文化领域吸取养分,人物设定反传统,剧情设置假装反类型,又加入大量刺激性的场面,让它显得格外另类,虽然被评为R级,到底有了新意,被众多超级英雄电影衬着,更显得与众不同,首周票房创了R级电影的新纪录,连主演瑞恩·雷诺兹也咸鱼翻身。

从边缘到被主流接受,青年亚文化的潮流之路

▲《死侍》。

灵感不足的时候,向青年文化领域借兵,的确是个好办法,中规中矩的创意已经不能引起注意的时候,用一点青年文化的元素增加异色,也许能帮助突围。其实,其它的超级英雄电影,也在这么做,“蝙蝠侠”电影,就有越来越多青年文化的成分,只是没有《死侍》做得彻底。

正在上映的《蚁人2黄蜂女现身》也是这么做的。这部片子,是这几年的超级英雄片里,新鲜度最高的了。

在漫画阶段,蚁人的设定,已经有别于其他超级英雄,不是向着高大威猛去,而是向着微缩而去,这已经提供了新的视角。电影中,特效技术,展现了微缩之后的世界,有新鲜感;木工蚁,子弹蚁、疯蚁和火蚁的高度还原,有新鲜感;两代人的关系和情感设定。更重要的是,电影里的各种玩具,能够变成真实的,而且能在真实汽车和玩具之间来回切换,这对刚刚摆脱玩具,还对“奶嘴”念念不忘的年轻人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从边缘到被主流接受,青年亚文化的潮流之路

▲《蚁人2黄蜂女现身》。

和《银河护卫队》等作品比起来,《蚁人》虽然落脚点小,说的也是微缩世界里的事,在视觉奇观上看,没有《银河护卫队》那么壮观瑰丽,所有这些来自青年文化领域的事物,制造了新鲜感,各种新鲜感累积在一起,让人对电影产生了强烈好奇,让它从超级英雄带来的疲倦感中,跳脱了出来。

从边缘到被主流接受,青年亚文化的潮流之路

2

青年文化一向被视为亚文化,但它迟早会被主流文化吸收,甚至成为主流。

曾经和导演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Nicolas Winding Refn)聊过天,在被问到他是怎么走上电影之路的时候,他的回答是,他第一次被电影震撼,是在十四岁的时候,一部电影,让少年时代的他,意识到了电影的能量,而那部电影,是1974年的恐怖片《德州电锯杀人狂》(The Texas Chain Saw Massacre)。能被这样的电影启发,说明他容易被富有刺激性的事物吸引,所以,他能拍出那么多富有官能性的电影,简直一点都不意外。

从边缘到被主流接受,青年亚文化的潮流之路

▲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的电影《霓虹恶魔》,曾经入选第69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获得金棕榈奖提名。

但他的这种风格,的确让他更容易受人瞩目,他得到了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并获得拍摄商业片的机会,也被奢侈品牌青睐,他电影里那些带有特殊风格的形象和色彩,顺利地转化成商业元素。他的亚文化出身,非但没有妨碍他的职业生涯,还让他比别人多点色彩。

从边缘到被主流接受,青年亚文化的潮流之路

▲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为轩尼诗X.O拍摄的《感官之旅》。

很多导演和他的道路都很相近, 例如约翰·沃特斯、大卫·林奇、昆汀·塔伦蒂诺。他们出道时都带有浓烈青年文化/亚文化色彩,最终都被主流文化收编,主动或者被动。他们收集或创造的异色形象,最终都成了经典形象,被后人戏仿或者调侃。

现在的许多商业大片导演,很多也是凭借cult片起家,《神战:权力之眼》的导演亚历克斯·普罗亚斯,早年拍过《乌鸦》和《移魂都市》;《魔兽》的导演邓肯·琼斯,之前是凭借一支被评价为“粗俗下流”的广告成名,处女作是《月球》。

潮流领域,这种例子更多。现在被视为平常的白T恤,上世纪初,还是海军和工人这些低下层人士的日常穿着,一个人穿上白T恤,也就等于把自己的身份地位给亮出来了。

但到了1950年代,先是一批大牌男明星穿着白T恤在电影里亮相,例如约翰·韦恩河马龙·白兰度,紧接着,时尚界也接受了白T恤,所有的品牌每年都会推出白T。

维多利亚穿着白T恤,搭配昂贵的铂金包,身边则是白T恤搭牛仔裤的的贝克汉姆,林赛·罗翰、玛莉亚·凯丽穿着白T恤,再罩上一件薄薄的毛线罩衫,乔治亚·阿曼尼则说:“我每天起床第一件穿上的是白T恤,每天夜里最后一件脱下的也是白T恤。”

从边缘到被主流接受,青年亚文化的潮流之路

▲穿着白T恤的维多利亚。

这两年很火的横须贺夹克,出身就更为复杂,这种丝质刺绣夹克,曾是二战后驻日美军的心头好,后来又变成日本黑道制服,图案也常常是日本传统元素,例如龙虎、仙鹤、樱花、锦鲤、艺伎等等。

但它也从地下青年的着装,变成了电影中人的衣服,《热血高校》中的男主坊屋春道,还有很多日本电影中的青年,穿的就是横须贺夹克,刘德华、谢霆锋,也都曾穿着横须贺夹克扮演过江湖人士。

近几年,这款夹克的主要元素,被诸多大牌吸收,从Gucci、LV到Zara,都推出了横须贺夹克,再也没有人当它是边缘人的着装了。

从边缘到被主流接受,青年亚文化的潮流之路

▲周杰伦穿着横须贺夹克。

其实,我们所有的潮流历史,其实都是亚文化大翻身的历史,小说曾是难登大雅之堂的文学形式,流行歌曲曾是靡靡之音的代名词,网络社交,在十年前还被当做异类。而今天呢,小说成为严肃文学形式,邓丽君是一代人追念的偶像,网友已经成为最普通的社交形式。

还有一个更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克苏鲁神话”。克苏鲁神话由小说家H·P洛夫克拉夫特创造,而他大部分重要的作品,发表在一本奇幻文学杂志上,这本杂志叫《诡丽幻谭》。

这类小说,在当时,都是边缘文学。但这本杂志的创办者,却集结了当时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一批作家,专门刊登作家们撰写的怪异故事、恐怖小说和特定类型的科幻故事。它提升了这类小说的品质,让这类文学作品渐渐进入了大众视野。而《诡丽幻谭》也成为了当时最有影响力的通俗杂志之一。许多奇幻小说大师,都是从这里起步的。

从边缘到被主流接受,青年亚文化的潮流之路

▲《普罗米修斯》和《异形:契约》在很多地方都借鉴了洛夫克拉夫特的《疯狂山脉》。

而最终,洛夫克拉夫特,凭借他的七十多篇小说,成为文学史以及流行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大神。我们今天接触到的很多小说、漫画、电影、音乐乃至游戏,都受到了“克苏鲁神话”的影响。例如《龙与地下城》、《雷神之锤》、《魔兽世界》、《星际争霸》、《炉石传说》、《饥荒》、《辐射》,还有经典科幻惊悚电影《异形》《加勒比海盗》《迷雾》,还有漫画电影《蝙蝠侠》中的阿卡姆疯人院,伊藤润二经典漫画《旋涡》中的异化世界和人类,等等。

所以,舒淇几年前发在微博上的话,简直可以当做青年文化/亚文化的激励语:“今天的你对我爱理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从边缘到被主流接受,青年亚文化的潮流之路

3

所以,要赢得未来,首先要赢得青年,而赢得青年的众多方法之一,是从青年文化/亚文化领域里汲取营养,寻找素材,让自己的产品充满新鲜元素,有潮流感和未来感。

长安汽车的逸动系列就是这样,自从2012年诞生以来,它就很认真地了解青年需求,向青年文化学习,吸收青年文化元素。作为汽车,打磨工艺、对各个部件进行升级换代必不可超,更重要的是,他们把美感和心理接受度,也当做重要的产品元素,不断吸取国际流行元素,让自己成为美学和精致工艺的完美结合体,和青年人的审美进化保持了同步。

从边缘到被主流接受,青年亚文化的潮流之路

▲第二代长安逸动XT。

尤其是第二代逸动XT。这款车被年轻人称为“时尚领潮掀背车”,它的“蝶翼式”前脸,非常有装饰性, 蝶翼的X形中,有大量镀铬装饰,金属感很强,很有未来感。

当然,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更渴望个性、另类,以及私属感,他们希望一种风格只属于自己,在别处很难见到,所以,逸动XT还有犀利的大灯造型和“獠牙式”雾灯造型,都非常特别。

从边缘到被主流接受,青年亚文化的潮流之路

▲第二代长安逸动XT,很有科幻感的前脸。

仅仅在设计上有潮流度,还远远不够。青年人判断一件事物有没有潮流感,不只要看你是谁,还要看你做了什么,带来了什么。

逸动XT做了很多可供青年人谈论的事,例如今年七夕之夜在重庆,让隔江两个地标建筑互相对话和表白,传递产品即将上市的消息,让人惊艳。微博上“七夕跨江撩”的话题,也很快登上话题前五名,到了第二天,阅读量就达到2200多万。

从边缘到被主流接受,青年亚文化的潮流之路

从边缘到被主流接受,青年亚文化的潮流之路

▲“七夕”之夜,重庆的“跨江撩”。

从里到外,从形式到文化内涵,长安逸动都和年轻人牢牢牵系在一起。今天的青年,明天的社会中坚,长安逸动则会成为他们成长历程中最重要的助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