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水果」時代,不單單靠講故事賺錢

當中國式消費開始從“吃飽吃好”向“吃出情調”轉化,越來越多的水果爭當網紅,當中最出名的當屬“褚橙”。“褚橙”之後,網紅水果層出不窮,但要論最出名的網紅水果,則非“褚橙”莫屬,褚時健的勵志創業故事,讓“褚橙”變身“勵志橙”。

“網紅水果”時代,不單單靠講故事賺錢

頗具代表性的炎陵黃桃的成名史

近日,在京東和淘寶的生鮮電商市場,炎陵黃桃賣到將近40元/公斤。支撐這個價格的,是之前在央視8個頻道的廣告片,還有炎陵縣縣長到處為黃桃站臺,當然還包括桃子本身從無名黃桃變身地方名片的故事。

“網紅水果”時代,不單單靠講故事賺錢

湖南炎陵栽種黃桃已有30多年的歷史,但今年以前,很多人根本沒有聽說過這個品牌。那它是如何從籍籍無名搖身一變成為網紅的?

早在6月下旬,“炎陵黃桃,陶醉天下”的廣告片就開始在央視8個頻道播出,一直持續到7月底。這是一筆多大的廣告支出?知情人士透露:“這是央視‘國家品牌計劃——廣告精準扶貧’公益項目,會有一定的費用,但應該不會太高。”

“網紅水果”時代,不單單靠講故事賺錢

廣告熱身之後,炎陵黃桃開始四處演講。7月上旬召開珠三角上市發佈會,炎陵縣縣長趕到廣州“講故事”,從炎陵縣是炎帝神農氏的安寢福地,一直講到“每一個炎陵黃桃都有一顆紅亮的心”。為了證明炎陵黃桃有多好吃,現場讓之前公開招募的“桃粉”展開吃桃爭霸賽。有歷史、有文化、有熱度,炎陵黃桃農商對接簽約儀式上,現場簽約就達100萬斤。

每個“爆款”背後,憑的不僅僅是講故事

網紅水果的出現,適應的是消費時代的變遷,消費者越來越講究,從“我需要,我才買”的理性消費時代,慢慢轉變為“我喜歡,我才買”的感性消費時代。人們希望吃到更多天然、健康的農產品,因此那些附加功能強的產品,有故事和情懷的有機食品和原產地產品日益受到追捧。

“網紅水果”時代,不單單靠講故事賺錢

“講好故事”,成為了每個網絡“爆款”的必備條件。這意味著經營者必須找到能夠理解品牌精神和內涵的人群,讓他們的內心有體驗,並且願意參與和傳播。

情懷營銷是一種“套路”,但支撐這一“套路”的,恰恰是品質基礎。對於食物而言,好吃永遠是第一位的。無論是圍繞品牌講故事、做情懷,沒有品質作為基礎,永遠是“水中月鏡中花”,對於消費者而言品質才是最能吸引他們的東西,而故事和情懷只是促進他們購買的手段。

質量是命,品質永遠是根本

褚時健曾經做過一個決定:砍掉3.7萬棵果樹。原因是當年網上銷售的褚橙遭吐槽,消費者抱怨橙子個頭小,口感不如往年。果農們都說是幾場密集的大雨導致,但褚時健認為果農和技術員們是給自己找臺階下,“我們天天和土地打交道,自然知道大年小年,但消費者哪裡知道?人家真金白銀掏了,產品就要物有所值。”

“網紅水果”時代,不單單靠講故事賺錢

褚橙砍掉3.7萬株樹,就是砍掉約2000噸果子產量,就是砍掉兩三千萬收入。因為,質量是褚橙的命。

在農業有一個不可避免的痛點,就是農產品的“非標”問題。農產品標準化包括兩個方面,外在和內在的。口味好,色澤、形狀、大小等外觀達到一定標準、統一,是外在的。而質量主要反映的是產品的內在標準。而有沒有標準的一個表現,就是看有沒有做到量化。

在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農業在生產端即已高度標準化。從新品種選育的區域試驗和特性試驗,到播種、收穫、加工整理、包裝上市都有一套嚴格的標準。當然,中國國情不同,我們不是要照搬他們的標準模式,但不管在哪個國家,“質量”永遠是根本,想要做一款“網紅產品”,在會講故事、講情懷的背後,一定要有穩定的質量支撐,這樣才不會成為“曇花一現”般的存在。

對網紅水果營銷,你有什麼見解呢?歡迎評論、收藏、轉發!


作者: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院。部分文字和圖片,如侵即刪。聯繫電話:

15321369113

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院"專注三農,服務城鄉",提供規劃設計、產品定製、園區運營、數據信息、科研合作等一攬子、接地氣實現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的綜合解決方案、科技產品和專業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