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时代,冷链物流的机会与软肋

一提起新零售,不少人会首先想到各种生鲜商超。诚然,凭借着耳目一新的购物体验与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特性,以阿里的盒马鲜生、苏宁的苏鲜生、永辉的超级物种等为代表的生鲜商超得以从各种零售新业态中脱颖而出。

众所周知,生鲜食品容易腐烂变质,而消费者对食材品质与安全性的高要求,使得物流运输能力成为整个生鲜行业的关键所在。如此一来,一个名曰“冷链物流”的事物进入了大众视野,并成为各路商家竞相布局的焦点。冷链物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新零售时代,冷链物流的机会与软肋

冷链物流是什么

“冷链物流”这个名字看似高冷,其实距离你我并不遥远。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 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试想,倘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故事发生在今天,那么,为了让杨贵妃能吃到宛如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荔枝,其运输过程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有专门的冷藏设备设计和制造商,为荔枝运输提供技术保障与配套设施,比如冷藏车生产、冷机制造等等;

其次,要经过干线运输、冷库运营与城市配送等环节的相互配合,以此来确保荔枝在流通中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之中,最终再到杨贵妃手中,而这便是现代冷链物流大体上的全部过程。

新零售时代,冷链物流的机会与软肋

本质上讲,冷链物流还是物流,其核心目的自然是保障生鲜、快消品以及医药行业等特殊商品的品质。因此,除了具有一般物流的特点外,冷链物流还具有其他与众不同的特性。

具体来说,冷链物流除了运输货物的特殊性与时效性外,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过程的复杂性。冷链物流中的商品,在流通的过程中需要遵守3T 原则(流通时间Time、贮藏温度Temperature和产品耐藏性Tolerance)。由于商品的品质随温度与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不同的产品都必须要有对应的温度控制和储藏时间,要求运输者必须追踪监督商品的整个流通过程,这大大提高了冷链物流的复杂性。

第二,高成本性。需要冷链运输的商品对时效和温度都有较高要求,且在运输的每个环节对温度和湿度都有较高要求,这就提高了冷链运输的成本。加之生鲜与其他易腐商品需要特定的运输设备、温控设备、保鲜设备和储存设备,这些均需要高额的投资,故而大大抬高了冷链物流的成本。

至此,冷链物流的大致肖像已勾勒完毕。

新零售时代,冷链物流的机会与软肋

冷链物流是什么

长期以来,由于投入门槛高、运营成本贵、回报周期长等与生俱来的行业属性,冷链物流一直不温不火,2016年冷链物流收入甚至不到社会物流业总收入的3%。然而,眼下的冷链物流却摇身一变成为各路商家热捧的对象,苏宁、顺丰、万科、新希望甚至国家铁路局都纷纷开始进军冷链物流。是什么让冷链物流越来越被重视?

居民消费升级与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国人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愈加重视,也更注重食材的新鲜程度,生鲜食品市场的火爆便是佐证。然而,我国食品的保质保鲜状况并不乐观。根据光大证券的研究报告,在我国的农产品中,仅果蔬一类,每年的损失额就可以达到1000亿元以上,这不仅影响农户与商家的多方利益,而且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此外,我国目前综合冷链流通率仅为19%,而欧美的冷链流通率可达95%以上。因此,我国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已是大势所趋。

新零售时代,冷链物流的机会与软肋

光大证券的研究报告同样声称,冷链物流行业的整体平均毛利率在15%~20%之间,规模效应和学习效应的积累或许比其他物流方式更加明显,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提升引导的消费升级,冷链物流势必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客观地说,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较晚,若想实现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目前还需实现:

第一,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建立政府、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联动机制,制定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 展规划。根据中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建立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以加工企业为核心,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以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发展区域内农产品短途冷链物流体系:利用第三方物流,发展跨区域的农产品长途冷链物流体系。实施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推动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第二,充分调动冷链环节行为主体的积极性,特别是重点培育第三方物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根据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以及区域资源禀赋和优势农产品布局,积极推进各具特色的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选择重要品种(高价值量农产品,如热带水果;易腐败产品,如肉类等)建立冷链通道试点。一是在大城市开展“生产基地+配送中心+超市”冷链物流试点和“生产基地+大型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超市”试点。二是在农产品出口优势产区开展“加工企业+生产基地”冷链物流试点和“加工企业+生产基地+第三方物流”试点。在总结示范、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辐射、推广。

第三,外国链物流的健康发展得益于其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健全检查与监督机构。同时,其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相互合作”的管理模式也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指导准则与相关标准,包括整个冷链物流节点的相关标准和良好操作规范。如原料基地生产标准与规范、预冷与贮藏标准、加工标准、运输标准(特别是农产品运输温度标准)、销售标准、标签标准,以及检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服务标准等,并制定以GAP(良好农业规范)、GVP(良好兽医规范)、GMP(良好生产规范)、HACCP(危害关键控制点分析)、ISO为基本原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全程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规程,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现有国家和部门相关检测机构的作用,根据冷链物流的要求,补充完善检测项目和内容,并鼓励在大型超市、批发市场建立相应的检测平台,为农产品物流提供快速检测服务。此外,要建立健全检查与监督机制,积极推行专业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安全屏障。

新零售时代,冷链物流的机会与软肋

尽管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处于起步阶段,距离国际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但国家的重视与企业的发力,让人们看到了新零售时代里冷链的盛宴已经在路上。未来,冷链物流将会如何发展,广大消费者们又能获得哪些全新体验,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