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来讲《积极型资产配置指南》这本书,主要讲了我们怎么利用周期性,用什么方式来合理的配置资产。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总论
经济周期如同春夏秋冬,也会按照潮起潮落顺时针的顺序进行,最典型的就是美林投资钟,他把周期分为了过热、滞胀,衰退,复苏四个周期,分别对应的最佳投资品种是,商品,现金,债券和股票。一般的机构投资者,会根据周期相交的时候,提前布局。就像春种秋收,但也有一些极端的情况,比如干旱,大水造成秋季欠收,而在投资市场上,最大的灾害就是债务危机和利率,进入复苏期,股票本来该涨了,但如果利率大幅上涨,也会造成欠收的情况。如衰退期,应该配置债券,如果出现债务违约,可能会带来大量的风险。
所谓价格,就是对未来的预期。比如2018年4月,中美贸易战阴云密布,还没有正式打响,更没有实际的损失发生,但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已经开始大跌,就是因为大家预期到了损失,才会提前抛售,价格也会提前于损失而下跌,从这个方面来看,突如其来的消息会对价格造成影响,而酝酿已久的坏消息,即使最后成为了损失,也不会再有影响,价格已经提前反映。
什么是资产配置
用不同资产间的组合,使投资收益更加稳健,当几个不同风格的资产成负相关,风险被对冲而降低。 比如不小心在高位换了美元而被套,可以买入同样数量的黄金进行对冲,如果美元继续跌,黄金就会涨,如果美元反弹黄金就会下跌,这样锁定了你的损失。
这里面还有两个配资思路,一个是战略资产配置一个是战术资产配置。战略是长期的存在而选择,战术则是针对某种事物临时性的选择。一个退休的人和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因为风险承受能力的不同,而选择的战略不同。退休的人股票配置不能超过20%,而年轻人可以超过80%。但如果有一个非常确定性的行情,战术上老人可以选择临时的加大配置。
历史经验表明,长期投资者将获得更好的好收入,长期是多久,至少不低于一年。很多投资大师,他们的持股期基本都是5年,所以他们更多的关注这个股票未来5年能不能涨1倍,如果有这个空间他们就持有并等待,如果只是10-20%的空间,他们宁愿放弃这样的机会。5年翻一倍,折算成年化收益大概就是15%左右。
货币管理原则
首先就是风险管理,李嘉诚说不谋胜先谋败,在做某项投资之前,一定要先把最坏的情况想清楚,然后如何控制风险,专业的投资者,经常会因为市场风险太大而选择不参与,而普通的投资者,则很少在投资之前考虑风险,总是想着我能赚多少钱。
管理风险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分散投资,通过买多类,多种资产,分散风险。持有一揽子投资品比持有单只品种更稳定,买入一揽子股票的基金,则很难发生突如其来的业绩风险。同时也限制了收益,基金很难出现股票短期内涨十倍的收益。静态的看,分散投资是有利有弊,动态的看,分散投资的好处就多了,可以让你不断的调整组合。如果你只持有一只股票,那么你的世界里就只有两个选择,卖还是不卖,如果你持有现金,债券,股票的组合,可以做优胜劣汰,同时买入几只股票,然后不断买入表现最好的,而卖出最差的。这样更加有利于你将投资组合调整到一个十分强势的模式。
第二种方法是控制组合的波动性,通过不同类的资产波动率,来控制投资回撤,如股票的波动大,债券的波动小,多配债券,少配股票,可以有效控制资产回撤幅度。
第三种方法是择时,不到机会绝不出手。有人就是这样,常年持有债券,不到股灾绝不出手买股票。还有某些经济指标不出现明显信号,不会出手。聪明的投资者,总会根据领先指标来提前布局,比如货币供应量,房屋开工率等等,降息周期下房地产周期会复苏,房地产会进入销售旺季,家电,建材,建筑这些业绩会释放出来。比如贸易战阴云密布,农业将会迎来预期升温。美国进口大片受限,中国的娱乐传媒,也会迎来更多的关注。另外,利率越来越高,经济减速,黄金可能也有明显的机会。而房子收缩,股市收缩,大家的财富效应消失,消费股的业绩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小结
长期看,股票收益率高于其他资产,是唯一一个能跑赢通胀的品种,但股票的波动性大,如果在不恰当的时间买入,又在不恰当的时点卖出,损失可能会很大。相反债券虽然收益率不高,但波动小,除非买到了破产公司的债券,否则任何时间买入都是可以赚钱的。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通货膨胀的风险,在短期内是不利于股票和债券的,甚至会引发股票的大幅波动,但通胀的风险和股票波动的风险呈现相反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波动的风险将会越来越小,而通胀的影响会变得更大。有些人不买股票,好像没有风险,但长期看通胀会吃掉你的财富,你是只赔不赚的。相反一些人投资了股票,短期看好像赔了很多钱,但如果他们长期拿下来,是能够跑赢通胀风险的,可以为自己保值增值。
我们应该利用通胀的风险,而不是害怕他。通胀来临之前,通常股票会有很好的表现,通胀来临之后商品会涨的很快,而通缩来临的时候债券是个很好的工具。当通缩即将过去,又是布局股票的很好时机。具体该如何运用分散的投资组合来减少市场的风险,我们明天再聊
前面分析了老板电器,格力电器,京东方等大家熟悉的公司,欢迎关注浏览
閱讀更多 李康研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