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雨前的黎明:安史之亂唐王朝一場不可避免的危機

安史發動的時間可以說是大唐正好經歷一系列變故、節度使之間的平衡短暫打破的時候了。安史之亂前由於一系列變故,大唐其他節度使均實力受損、未得到足夠時間恢復元氣,現在我們便來具體侃一侃到底出現了哪些事故。


暴風雨前的黎明:安史之亂唐王朝一場不可避免的危機

要糾正的是,唐王朝當時最精銳的兵馬並不是東北三鎮,而是西域與河西,因為當時唐王朝經過赤嶺會盟和同時期渤海、契丹等臣服後,東北方已不再成為主要威脅,大唐的最大對手已由北方與東北轉向了西部的吐蕃與大食。大唐在河西部署重兵對付吐蕃的同時,由於西域地利無法支持大規模軍隊入駐,派駐了精銳軍團進入,並以封常青、高仙芝駐守,河西則直接由唐玄宗最信任的乾兒子、少年名將王忠嗣率領。可以說當時是可以保證,即使一鎮反叛,也可以迅速絞殺。但是安史前平衡被打破了。

首先是河西鎮,由於畏縮不前並且身份特殊,對皇位構成威脅,王忠嗣被貶,最終鬱鬱而終,但是由哥舒翰接任,實力仍在,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李光弼也在河西鎮。當時河西鎮軍力屬全國之冠,實力強勁,但是與吐蕃多次會戰,特別是由於蓋嘉運的過失,天塹石堡城易手,為奪回石堡和斬斷吐蕃伸向河西走廊的手,河西鎮外加中央軍的支援,多達十餘萬乃至二十餘萬大軍與巔峰吐蕃展開長期拉鋸戰,雙方打得你死我活,最終雖然唐王朝取得了優勢,但河西鎮也已被吐蕃拖得疲累不堪,中央軍也損失慘重,在安史之亂時也未恢復全盛,這一點從不敢出關就可看出,河西鎮已衰。


暴風雨前的黎明:安史之亂唐王朝一場不可避免的危機

再者是西域都護,唐軍精銳實至名歸,奇襲小勃律、攻滅突騎施、壓服石國、大敗回鶻,在吐蕃、大食、回鶻列強環繞、中央難以有效支援的情況下,還能縱橫無阻,憑藉他們那樣的兵力數量,最強精銳實至名歸。但是在但羅斯大戰中,正因為孤立無援,唐軍全軍覆滅,之後補充過來的軍隊尚需磨合,也已實力大減。
暴風雨前的黎明:安史之亂唐王朝一場不可避免的危機

安史爆發之時,正值嶺南叛亂,楊國忠徵集大軍圍剿,中央完全未曾注意東北,仍在西方與西南,當安史爆發之時,由於帝國的遼闊,整個帝國完全無法快速轉變自身戰略方向,再加上承平日久,最終使得整個關東亂作一團,安史叛軍兵臨潼關。關內為何丟得如此之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