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農業特色小鎮的「正確姿勢」?

什麼是農業特色小鎮的“正確姿勢”?

農業特色小鎮是以特色農業產業為依託,結合綠色生態、美麗宜居、民俗文化等特徵,打造具有明確的特色農業產業定位、農業文化內涵、農業旅遊功能的“宜居、宜商、宜業、宜養、宜遊”的新型現代農業發展空間平臺。

它是通過整合農業、城鎮、科技、文化、創新等要素,構建“產、城、人、文”四位一體、農旅雙鏈協同發展的綜合體,以新理念、新機制、新載體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是農業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平臺,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效途徑。

本文將從農業特色小鎮的形態特徵、規劃要點以及建設意義三個方面入手,為你打開認識農業特色小鎮的新大門。

農業特色小鎮形態特徵

彰顯特色農業

農業特色小鎮就是立足農業主題,發揮各地的資源稟賦、比較優勢、獨特魅力,運用現代產業理念打造大農業的產業形態。

在一些農業資源稟賦良好,或者周邊本身就有地理標誌性產業的地區。可以開發附加值高的農業產業集體,打造大特產品牌,推動農產品深加工。以農林牧副漁為主要盈利模式,同時注重盈利多元化發展,不放棄旅遊、觀光、養老等收入,實現綜合和協調發展。

融入文化元素

農業特色小鎮可以依託農耕文化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對傳統農耕技術與生產工具、農耕習俗、格言諺語、鄉村文學做體驗式旅遊開發和展示。

兼具旅遊功能

農業特色小鎮的旅遊功能往往通過體驗式採摘、觀賞休閒、度假旅遊、健康養身、商務會議等形態展現,開發旅遊功能,會涉及旅遊產業 “食、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

農業特色小鎮的基礎設施應該完備,水、電、氣、暖、網等一應俱全,還需要有與現代生態農業相匹配的生產設施。同時,配置商業、文化、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

特色小鎮不是給當地居民住的,主要是為了接待外來遊客,因此,旅遊接待功能的配置都是很重要的,必須按照旅遊接待的專業要求,去配置、豐富和提升各種功能,而不是僅按照現代化城鎮的樣子去建設。

對於特色小鎮來說,起碼應在下列方面體現出旅遊專業服務:

  • 一是旅遊吸引物的觀賞與體驗,應該參照旅遊景區的專業做法去配置,如停車場、遊客中心、導遊導覽、休閒座位、軟件服務等;
  • 二是小鎮的業態組織與配置,既要圍繞和配合當地的主業,又要充實相應的服務業;
  • 三是住宿設施應參照星級酒店、精品酒店、特色民宿;
  • 四是要有充足而富特色的休閒場所,如餐館、茶樓、酒吧、咖啡屋、歌廳、樂堂、禪室等。

環境和諧宜居

農業特色小鎮的規劃建設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空間佈局與周邊自然環境相協調,鎮區環境優美,乾淨整潔,土地利用集約,小鎮建設與產業發展同步協調。

農業特色小鎮規劃要點

大眾客源日益厭倦了人造景觀,各種小鎮的風起雲湧,策劃創意好一個特色小鎮,必須經受得起客源市場的檢驗與過濾,應該考慮下列問題:

  • 一是主打項目或吸引物與客源消費的喜好,市場已司空見慣的項目應慎之又慎;
  • 二是選擇確定好小鎮的主要業態,是觀光、休閒、度假、體驗、娛樂等哪一種為主;
  • 三是預測判斷小鎮未來的客源支撐在何處,以當地為主還是外來的為主,能夠吸引多大客流量。

以古北水鎮為例,作為一個無中生有的新建小鎮,最大的由頭是在長城腳下構建一處高端度假休閒項目,面對的是北京這個客源大市場。

1、選址

農業特色小鎮的選址,直接決定了小鎮的“特色”所在。通常需具備以下條件:

  • 一是位於城市周邊。一線城市,車程在1小時之內;二三線城市,車程在半小時以內為宜。
  • 二是農業相對發達的地區,有相對充足的可流轉土地。
  • 三是具備良好的生態環境,有可挖掘的自然資源、歷史人文、特色產業等條件。

2、產業

以現代農業中的規模農業、設施農業、休閒農業和智慧農業為核心構建農業產業體系。最好當地擁有比較獨特的農林牧漁產品。現代農業發展的同時,形成的風貌具備構建良好景觀的條件。同時挖掘具有當地特色的歷史文化、自然資源和特色產業等,形成特色小鎮的輔助產業,構建特色小鎮品牌。

近年,生鮮電商打破了農業供求在時間和空間上分離的狀況,獲得了長足發展。儘管目前多數生鮮電商實際上還是通過一級批發市場來採購,農業特色小鎮仍可以作為生鮮電商的"後院",依託特色小鎮的周邊,增加產地直供在整個商品供給中的比例,讓特色小鎮品牌“走出去”。

3、社區

居住社區的首要目標是成為城市居民的第一居所。要建設適於社區居民與農民間交流的空間,打造市民農園是社區居民和農民最好的交流空間和手段。從生活服務、健康服務和快樂服務三個方面構建社區服務體系。

4、配套

要按照宜居城市標準進行農業特色小鎮的配套設施建設。除道路、供水、供電、通信、汙水垃圾處理、物流、寬帶網絡等基礎設施外,重點完善社交空間、休閒娛樂空間、健身設施和文化教育設施建設。尤其在教育和康養等方面,應形成亮點。

5、景觀

景觀建設以滿足居民需要為主,兼顧遊客需要,因此不一定需要按照3A級景區的標準建設,更多的應該考慮實用性。可以通過挖掘當地的特殊歷史人文特色,形成強吸引力的地標性景觀。

在功能區的分佈上,要充分考慮當地的民風民俗,原住民的認可度是農業特色小鎮得以建設的基礎。同時,明確若干的功能區,如景觀設計、核心區劃定、產業區建設、示範區位置等。這些規劃的影響因素包括現有的地勢特點、建設佈局、產業關聯程度等。做出特色、體現重點,科學協調地確定當地農業特色小鎮應發揮的功能和影響。

6、農民利益

在農業特色小鎮建設的過程中,農民利益保護是重中之重。要通過提供合理用地補償、土地租賃、企業入股、提供就業機會、提供培訓和良好社會福利等手段,確保農民利益得到切實的保護。

7、政策機制

農業特色小鎮建設,未必一定是建制鎮。因此要在用地指標、審批和管理權限方面尋求創新和突破。同時,農業特色小鎮的開發,一定要採用市場化的運作機制,政府僅負責政策和規劃支持,具體的運作,要由市場化的企業主體來進行。

農業特色小鎮建設意義

  • 一是農業是農民最熟悉的行業。通過高端農業的發展,可以帶動農民提高技藝,增加收入。同時,農業生產也可以成為社區居民和農民間交流的重要連接點,這是其他類型的特色小鎮所不具備的突出特點。
  • 二是通過高品質居住社區的打造,實現城市中產階級改善居住品質的夢想,使農業特色小鎮成為城市居民的第一居所,達到城市居民迴流農村的目的。

這些城市中產階級可以用自己的經驗、學識、專長、技藝、財富以及文化修養參與到新農村建設和治理,將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帶給農村,重構鄉村文化,自然而然地達到了要素從城市向農村流動的目的。

返鄉的青年、中年、企業家,鄉村歡迎你們回村,父母親等待你們回家。你們回家了,鄉村才有希望!

敬請關注微信 weimeicountry(唯美鄉村)獲取最新幹貨知識。專注三農、鄉建、鄉村旅遊、休閒農業、田園綜合體與特色小鎮等研究與開發者服務!

從開發到運營,選項目,抓政策,打市場,盯運營;這裡項目扎堆,這裡專家扎堆,這裡方案扎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