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小平台該如何愛你?

知識付費,小平臺該如何愛你?

知識付費模式發展:

在知識付費領域,最初的起步階段大部分平臺和課程是通過販賣焦慮吸引流量,課程則是通過碎片化的知識進行的體現。

而在知識付費領域發展到中期,典型性垂直類,系列化的知識開始逐步取代碎片化的課程模式。

知識付費領域發展到現在,大家都在做的是流量壟斷和生態化的知識付費體系。


平臺成長方式:

1:自帶流量

典型性代表就是網易、騰訊的課堂。通過自身大流量的優勢,將知識付費的模式,一步步的完善,形成了頭部的知識付費流量聚集地。

2:大咖優勢

我瞭解過大部分的在線知識付費平臺。他們幾乎可以說是全部都用頭部大咖的影響力來支撐平臺的流量增長。舉幾個例子:

①:千聊(超級演說家冠軍得主劉媛媛)(課程普通人快速崛起的31堂客)

②:荔枝(老梁講故事的梁宏達)(四大名著的情商課)

(高曉松)(矮大緊指北)

③:喜馬拉雅(郭德綱、高曉松、崔永元)

④:最近新起的小燈塔(秋葉)

他們都會尋求頭部力量來幫助平臺的起勢,不要懷疑這些頭部大咖的能量,在長期合作的過程中,他們能帶來的能量絕對超乎你的想象。

3:宣傳形式

大部分平臺的傳播形式運用的方式可以說都是分銷裂變的方法,雖然會被封,但是確實有效。即使被封了,也可以在自身的圈子裡掛起一股熱潮,能被封也是一種能力的體現。真正需要廣告投放的時候,他們不會說選擇一兩個行業的公眾號或者行業KOL進行投放,而是會分批次,全覆蓋式的進行轟炸,不要以為那些刷屏的知識付費課程都是自傳播的,

4:操作便捷,

比如你有網站,APP,公眾號,將這些體系全部打通,也就是說學員可以在某一個單獨體系裡直接完成所有操作。從註冊、瀏覽課程,付費購買,聽課,全部都可以單獨在網站、APP、公眾號的系統內獨立完成,而且數據共同。


小平臺的生存:

流量越來越集中在各大頭部平臺,諸如網易、騰訊、千聊、喜馬拉雅、荔枝等等。小平臺在大流量的陰影籠罩下,該何去何從呢?

我自己有幾個不成熟的想法,拋磚引玉:

1:多渠道分發

利用大流量平臺本身的流量進行課程的變現。儘可能的尋找一切可以上線,可以變現的平臺進行投放。

2:打造小眾的精品課程

大眾課程渠道多,資源廣,比拼硬實力不是小平臺強項,所以需要另闢蹊徑。在一些偏小眾的課程上下功夫。

3:充分利用課程講師本身的流量和能力進行原創內容的深度開發和傳播。

老師之間的接觸,可以先嚐試文章的接觸,通過文章瞭解老師的基本能力範圍,並且可以將合作老師的課程內容整理一些節點內容當成乾貨文章進行傳播和吸粉。

4:做好課程群的維護與溝通。發展核心用戶,產生傳播。

將付費用戶引導至群內,最好授課老師也在,適當的回答一些問題,或者只是在群裡就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通過話題引導,發展群內KOL,進行內容的生產和二次傳播。

5:充分利用分銷模式,

追逐利益也是人的天性之一,通過利益誘惑能夠更好地進行裂變傳播。

6:平臺體驗優化,服務用心到位。

良好的產品體驗和交互設計能夠給產品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優質的服務能夠提升平臺的好感度。

7:參加線下行業交流

樹立與提升品牌知名度,與行業大咖保持熟悉度。方便後續工作的展開。

好了,就說到這裡吧!大家有什麼建議歡迎留言和我討論。(求大咖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