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風口的知識付費,現狀如何?

依然風口的知識付費,現狀如何?

知識付費的現狀:

知識付費的“風口”似乎還在繼續。來自市場研究機構艾瑞諮詢發佈的《2018年中國在線知識付費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知識付費產業規模約49億元,同比增長近3倍,2020年將達到235億元,增速驚人。截至2017年底,知識付費類平臺的月獨立設備數和月度總有效使用時間已分別達到1.43億臺和4.1億小時。知識付費的“爆款”課程也貢獻了美好的數據,《蔡康永的201節情商課》在喜馬拉雅FM銷售額超過千萬元;知識分享平臺得到上的專欄《薛兆豐的經濟學課》單日突破25萬訂閱,實現5000萬元營收。

哪些人在為知識付費?

按照市場研究機構艾瑞的調研數據顯示,知識付費平臺的付費用戶年齡主要在21歲至40歲,佔比81%;月收入5000元至8000元比例最高,佔比34.8%;分佈地域則以一二線城市居多。智聯招聘的一項調查顯示,71%中等收入人群對自己的未來比較迷茫,家庭、事業的不確定性使他們感到焦慮。他們中46%的人對現實生活不滿意,有31%則認為虛度了業餘時間,沒有用來好好充實自己。這種焦慮感使得中產階級對快速獲取信息和知識,用以提升自己的需求比其他群體更加強烈。

人們對於知識付費的看法:

儘管知識付費平臺有大量課程,知識付費風口火爆,依然擺脫不了線下教育的桎梏,人們普遍還是認為線下教育更真實,能學到東西。知識付費是新的學習形態,在知識交付之外,還應該包括陪伴、引導、激勵、交流和探討。

很多人認為,知識付費是讓人們通過“付費”的方式緩解了焦慮情緒,但並沒有真正增加自身擁有的知識。諸如很多平臺的在線評書系統,當你花了十幾分鍾二十分鐘聽完一本書的總結內容之後,回頭想想,真的理解和掌握了什麼?其實都是一種自我滿足。

知識付費整體課程多且雜,重複性高,並且講師質量良莠不齊。有些課程中講師並且沒有授課經驗,內容風格都無法得到學生的認可,更甚者講師只是對照PPT進行一遍演講,沒有案例,沒有總結。粗製濫造也成為了知識付費小平臺的實際情況。

知識付費平臺數量:

依然風口的知識付費,現狀如何?

知識付費平臺面臨的難題:

通過數據顯示,從事知識付費的機構和個人講師數量僅僅在小鵝通上就超過30W家,還不說在這個行業最具有影響力的網易雲課堂,騰訊課堂,千聊,喜馬拉雅,得到,知乎等等。

流量紅利已經基本被瓜分完畢,名師大咖效應在逐漸壟斷市場,並且會逐漸驅逐“劣幣”。各大平臺也是十八般武藝盡使,努力的獲取終端用戶。訓練營,體系課,社群,精細化等手段頻出。終端用戶1.5億,增長不會再出現更大規模的擴大的前提下,如何從幾十萬家中脫穎而出,就成為了講師與機構們面臨的共同的難題。

“安慰”式的知識付費無法留住用戶。數據顯示,不過一年時間,“知乎Live”答主的單月收益從巔峰時的上萬元下滑到不足2000元;得到最初上線的近10個專欄,都從初期50%的打開率滑落到30%左右。寶寶樹的招股說明書中也顯示,儘管收入從2016年的168萬元增長至2017年的2466萬元,但知識付費在總收入上的貢獻比例僅有3.38%。知識付費領域曾經的明星“分答”卻黯然轉型,百度音頻知識付費“百度傳課”也深陷“停擺”危機。

大浪淘沙之後,知識付費還走得下去嗎?

焦慮人群集中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二線城市,目前知識付費開發程度已經基本飽和,於是人們的思路開始聚焦三四五線城市,但是這樣的城市,生存壓力偏小,焦慮感較低,所以利用“製造焦慮”的形式效果不明顯,應該利用更加生活化,服務化的形式進行擴展。

小而美,精細化,專業化,內容深度,服務化應該會成為知識付費的新寵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