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程師」落地中國,要多虧了這些「老師」!

“新工程师”落地中国,要多亏了这些“老师”!

工控網

自動化行業優化者、建設者

“新工程师”落地中国,要多亏了这些“老师”!

最近,全國高校陸續開學, 又有一批“棟樑”正式投入到“建設祖國”的準備工作中。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大學四年的學習,對於個人的職業規劃來說至關重要。然而時光匆匆流逝,很多學生似乎總是在畢業找工作的時候,才真正接觸到企業需求,懊惱自己沒有利用好在校時間,為就業做足準備,在工科專業尤其如此。

就業率低,真的是因為人才飽和了嗎?

通過工作中的接觸,工控小編髮現,其實很多企業對於人才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但現實是“打著燈籠”也找不到合適的。

應屆生對行業的瞭解往往嚴重不足,技術能力也處於有待提高的理論水平,錄用之後耗費的培養成本高,風險也大。

“新工程师”落地中国,要多亏了这些“老师”!

圖|Pixabay

如此一來,“供需”雙方怎麼也接不上頭,僵持不下,發展停滯。面對尷尬現狀,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嘗試改變,企業的支持成為變革的關鍵。在不久前圓滿落幕的“西門子杯”中國智能製造挑戰賽中,工控小編似乎找到了人才培養的正確打開方式。

打破誤解

目前,很多學生對於製造業的瞭解遠遠不夠,依舊停留在工作環境“髒亂差”、職業發展空間不大的傳統印象中,對於工程師的認識,也往往和“技工”或者“銷售”畫上等號。

而且,在互聯網發展的衝擊下,越來越多人脫離在校專業,投身到互聯網企業的“懷抱”,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非常不利於製造業的發展。

“新工程师”落地中国,要多亏了这些“老师”!

圖|Pixabay

而在製造業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企業人才需求的變化也跟著加快,工程人員緊缺,這對於大學的工程教育造成了更大的衝擊和壓力。

北京化工大學博士/副教授、“西門子杯”中國智能製造挑戰賽全國競賽組委會秘書長張貝克坦言:“面對迫切需求和重重壓力,近年來實際上高校對於工程教育的重視程度也是不夠的。尤其是一些生源比較好的優質大學,更多地向著學術研究發展了。”

張貝克深知,工程師作為決定性的力量,對於國家制造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他早在2005年就牽頭西門子的教育合作事宜,對此,西門子給予了非常多的支持。

例如,在工科學校非常普遍的校內實驗以及實習過程中,西門子提供了設備支持,讓在校生能夠在校園中就能接觸到真實工業現場的設備。

更重要的是自2006年起,西門子搭建了“西門子杯”這一重要平臺,隨著大賽的成熟,獲得了多方肯定。隨後西門子於2011和2016年兩次與教育部簽署的教育合作備忘錄,加大人才培養合作的深度與廣度,讓人才培養更加與時俱進。

而且,經過大量的企業調研,並且依託“西門子杯”多年的經驗,慢慢得出工程師培養的方向,在第十二屆大賽中提出了新工程師的概念。

“新工程师”落地中国,要多亏了这些“老师”!

圖|Pixabay

張貝克表示,新工程師概念的初衷就是想扭轉學生對於製造業的刻板印象,選擇工程師這一職業,無論是收入還是發展前景都是非常可觀的。

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當前環境下工程師這一崗位的要求作出明確的定義,為高校人才培養指明方向。

那麼,新和舊之間到底存在著怎樣的差別呢?在技術能力、管理能力、商業能力和人文方面都有所體現,想了解詳情的朋友可以戳高薪又搶手,西門子pick的“新工程師”有什麼了不起?查看。

勝利“會師”

經過多年的努力,如今“西門子杯”已經成為成為中國智能製造領域規模大、規格高的國家A類大學生競賽,每年報名參賽的學生也越來越多,大賽對於教育的推動可見一斑,這與其緊隨市場變化的特點密不可分。

對於今年新提出的新工程師概念也是“身體力行”。在今年的大賽賽項設置中,有一個賽項引發了行業的廣泛關注,那就是“企業命題”賽項。

“新工程师”落地中国,要多亏了这些“老师”!

企業命題賽項現場

顧名思義,“企業命題”賽項就是由企業提出問題,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和創意解決企業遇到的實際問題。面對這一賽項,命題企業的專家表示,最初其實並不是很看好,但結果大大出乎了他們的意料。

“企業命題”賽項收穫了眾多學生方案,甚至一個命題就收到36個方案,而且方案的“質量”也大大超乎了他們的預期。

他們紛紛表示:“通過這一賽項,我們收穫了很多切實可行的新思路,解決了傳統方案無法解決的問題,對於新一代的大學生,我們信心滿滿。”

由此可見,“西門子杯”為企業和高校學生的交流提供了絕佳的平臺,通過大賽的“碰撞”,企業對於人才的需求更加明確,學生也能在比賽中切身感受中國製造業,加深對於工程師這一職業的理解。

此外,除了“企業命題”賽項,大賽其他賽項的設置也深耕行業發展,張貝克指出:“今年共新增了PLM產線規劃賽項、企業命題賽項和協作機器人賽項三個賽項,都是立足目前行業市場的急迫需求。”

以新增的PLM產線規劃賽項為例,它非常考驗工程師的綜合能力,這類人才在目前市場上非常緊俏,一名成熟的工程師年薪能夠輕鬆達到40萬,可以說是高薪又搶手。

西門子工業自動化部總經理衛嶽歌表示:“我們驚異於學生的精彩表現,在缺乏細分行業瞭解且資金有限的條件下,他們依舊能夠克服重重困難解決問題,不得不說,未來可期。”

攜手共進

然而,由於大賽時間和選題設定都有限,所以僅依靠大賽是遠遠不夠的,為了將新工程師理念滲透到高校人才培養中,在今年的“西門子杯”中,智能製造新工程師校企聯盟(後以“校企聯盟”簡稱)正式成立,實現了概念的延續。

“新工程师”落地中国,要多亏了这些“老师”!

校企聯盟成立現場

說起校企聯盟的成立,張貝克表示這其實是參考了德國著名的“雙元制教育”,旨在搭建高校和企業之間溝通的橋樑,他指出:“在和企業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企業對於人才的技能以及品質素質等的需求,並沒有明確、完整的思考。”

相較於西門子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大多數企業侷限於規模和發展步伐,沒有過多精力構建科學、系統化的人才培養體系。

校企聯盟的成立能夠從一定程度上,彙集不同企業的人才需求,助力企業明確人才培養的方向和方法。

而且,校企聯盟的成立集結了在不同細分領域有一定影響力的企業,對於人才的界定和劃分也提出了新的標準。

據張貝克透露:“目前我們的一個方向是,對於學生工程能力的認證做出等級劃分,這樣一來,企業在招聘時能有更加明晰的界定標準,學生也能夠在畢業之後繼續深造,達到更高等級,實現自身能力的不斷拓展。”

“新工程师”落地中国,要多亏了这些“老师”!

結語

對於已經擁有“天時”和“地利”的中國製造業來說,“人和”更需要“對症下藥”。中國的工程人才教育,需要西門子這樣擁有行業know-how和強號召力的企業支持。當然,這只是已經實現的第一步,相信未來,越來越多企業的加入,能夠搭建校企交流的穩固橋樑,實現新工程師的落地。

今天是教師節,最後我們想感謝為中國教育事業默默奉獻的老師們,是你們讓未來有了更多可能,祝全天下的老師,節日快樂!

“新工程师”落地中国,要多亏了这些“老师”!

精彩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