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曝光中國乘波體高超音速火箭,可助力中國「一小時打遍全球」

近日,央視曝光一重磅消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星空2號火箭,在西北某靶場成功測試。

從報道中可以知道,在飛行10分鐘後,其搭載的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完成主動段轉彎、拋整流罩、級間分離、試飛器釋放自主飛行、彈道大機動轉彎等動作,最終,按預定彈道進入落區。

央視曝光中國乘波體高超音速火箭,可助力中國“一小時打遍全球”

實驗中,星空2號火箭將高超音速飛行器投送到預定高度,並分離自主飛行,實現高度30千米,在5.5-6馬赫的飛行窗口自主飛行400秒以上,完成8項科學問題數據測量。

從公開報道可以知道,中國高超音速飛行器的研究,已經持續很長時間,並且已經趕超俄羅斯,具備了和美國同領域競爭的實力。

此次央視曝光的高超音速飛行器,提到了該飛行器的氣動外形為乘波體。

央視曝光中國乘波體高超音速火箭,可助力中國“一小時打遍全球”

所謂乘波體,就是一種先進的高超聲速飛行器氣動外形,乘波體飛行時其前緣線與激波面重合,就象騎在激波的波面上,依靠激波的壓力產生升力,所以叫乘波體。

這種氣動佈局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使飛行器具備高升阻比特效以及橫向機動能力,是高超音速飛行器首選的氣動外形。

中國這款採用乘波體的高超音速飛行器,已經完成了多項關鍵試驗,那麼,很多人可能會問,中國為何會研製高超音速飛行器這種高精尖的黑科技?

央視曝光中國乘波體高超音速火箭,可助力中國“一小時打遍全球”

想知道這個答案,我們就首先要清楚高超音速飛行器都有哪些用途。

當前,高超音速飛行器主要有以下三種用途,分別是高超音速巡航導彈、高超音速飛機和航天飛機,這些技術幾乎無一例外的都首先被用在了軍事方面。

美軍此前提出了全球一小時打擊戰略,主要是依靠這種高超音速武器來實現,因此,有專家表示,中國高超音速飛行器的成功測試,將助力中國一小時打遍全球戰略的完善。

央視曝光中國乘波體高超音速火箭,可助力中國“一小時打遍全球”

高超音速武器幾乎代表了未來作戰的重要方向,也正因此,高超音速飛行器所裝備的超音速衝壓發動機,被外界認為是繼螺旋槳和噴氣推進之後的“第三次動力革命”。

中國之所以加速研製高超音速飛行器,除了具備軍事用途外,還具備很強的很強的實用價值。

高超音速飛行器的研製,會帶動基礎科學、材料學等多方面科技的全面提升,這對中國這個新興的科技創新大國來說,幾乎具備重要的推動作用。

央視曝光中國乘波體高超音速火箭,可助力中國“一小時打遍全球”

未來,伴隨著中國在這一方面技術的不斷提升,高超音速技術將逐步應用到高超聲速天地往返系統和高超聲速飛機等方面。

由此可見,研製高超音速飛行器,已經成為各國搶佔空中和空間戰略優勢的利器。

作為一款戰略大殺器,除了中國最近曝光的乘波體高超音速武器外,世界上還有哪些類似的高超音速飛行器呢?

其實,高超音速飛行器的研製,世界主要的航空航天大國都在進行,包括美國X-43、X-51A、HTV2、X-37B;歐洲空客高超音速客機;俄羅斯匕首高超音速巡航導彈等,不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還是美國研製的HTV2“獵鷹”。

央視曝光中國乘波體高超音速火箭,可助力中國“一小時打遍全球”

為了滿足美軍全球一小時打擊戰略,美國空軍和國防部下屬的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共同出資研製了HTV2高超音速飛行器。

由於採用了眾多高科技,HTV2高超音速飛行器每架的造價達到了3.1億美元。

HTV2高超音速飛行器研製計劃始於2003年,並於2010年4月進行了首次發射,不過,第一次的試驗並不是很完美,在飛行9分鐘後,遙測站與HTV2失去聯繫。

美國防部稱,當時由於系統偵測到飛行模式出現異常,因此強制導引飛機墜入海中。

此後,美國在2011年8月再次進行HTV2的試飛工作,並且其研製計劃一直到今天都在進行。

央視曝光中國乘波體高超音速火箭,可助力中國“一小時打遍全球”

可以確定,高超音速飛行器的研製,已經成為世界強國之間的核心技術,而在這輪競爭之中,中國高超音速飛行器的研製,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並且極有可能成為全球第一個將高超音速飛行器實用化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