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浅谈对联平仄的“严”与“宽”

对联属于“格律文学”的一种,“平仄”的作用使对联具备了“声调和谐、抑扬顿挫”的特点。因此“平仄”在对联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作用明显,地位重要,表明学习和掌握平仄的具体运用,是提高鉴赏、创作对联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下面就简要分析一下平仄运用的“严”与“宽”。

「原创」浅谈对联平仄的“严”与“宽”

一、关于对联平仄的“严”

所谓“严”就是要有标准,有可遵循的依据。一副对联的标准平仄,可用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来判断:

1、平仄交替。即上下联各自联内的平仄在节奏点处呈交替状态。

2、平仄对立。即上下联在相同位置节奏点处的平仄呈对立状态。

3、避三仄尾,忌三平尾。即仄收句最后三字避免同仄,平收句最后三字忌用同平。

4、仄起平收。即上联最后一字应用仄声字,下联最后一字须用平声字。

符合这四个特征的对联,就平仄而言,属于规范工整的合格对联。

现举例说明:

西园翰墨; 平平仄仄

北府旌旗。仄仄平平

——清 王仁堪

室雅何须大; 仄仄平平仄

花香不在多。 平平仄仄平

——清 郑燮

竹雨松风琴韵; 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平仄平平

——清 傅山

青山不隐凌云志;平平仄仄平平仄

绿水常怀揽月情。仄仄平平仄仄平

——自创

场列东西, 两道文光齐北斗;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帘分内外, 一毫关节不通风。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清 黄任

上述联例的平仄运用都具备了标准平仄的四个特征,完全符合“严”的要求。

「原创」浅谈对联平仄的“严”与“宽”

二、关于对联平仄的“宽”

所谓“宽”当然不是完全否定平仄,而是作为“严”的一种补充形式,是为了弥补由于“严”所造成的“因格害意”的缺陷。怎么宽?即在标准平仄特征身上做文章。从古今许多对联实例来看,对联平仄的 “宽”主要表现在第一个特征(平仄交替)和第二个特征(平仄对立)方面,即有条件允许平仄不交替或平仄不对立,如同格律诗中的“失替”、“失对”。(顺便说一下,联律不等同于诗律,联律对平仄的要求没有诗律严格,诗律中有关“失替”、“失对”、“孤平”、“拗救”等说法在《联律通则》中均无提及。)

下面举例说明:

流水今日;平仄平仄

修竹古时。平仄仄平

——清 王文治

上联节奏点平仄不交替,上下联第一节奏点处平仄不对立。

还师自西旅; 平平仄平仄

祖道出东门。仄仄仄平平

—— 陈独秀

上联节奏点平仄不交替,上下联第二节奏点处平仄不对立。

岂能尽如人意;仄平仄平平仄

但求无愧我心。仄平平仄仄平

——明 刘伯温

上联节奏点平仄不交替,上下联第一节奏点处平仄不对立。

 南国文章无与匹;平仄平平平仄仄

 君家兄弟不可当。平平平仄仄仄平

——清 曾纪泽 

下联节奏点平仄不交替,上下联第三节奏点处平仄不对立。

日上心红,赤县灵气三剑动;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

月来水白,真人心印一珠明。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清 傅山

上联第二分句节奏点平仄不交替,上下联第二分句第二节奏点处平仄不对立。

上述联例都是平仄“宽”的具体表现,这些表现都集中在第一个特征(平仄交替)和第二个特征(平仄对立)方面。

必须强调的是,“宽”不是随心所欲的主观行为,而是“联意为上”的客观需要。当“严”不能准确完整地表达联意时,才能“宽”之。

如清末著名文学家俞樾题杭州右台仙馆的一副对联:

且喜故乡无归里; 仄仄仄平平平仄

敢期此后有千秋。仄平仄仄仄平平

该联上联平仄不交替,上下联第三节奏点处不对立。俞樾可是对联大师,他如此用“宽”来处理,目的自然是“以宽达意”。

那么平仄的“宽”能否扩大到第三特征(避三仄尾,忌三平尾)和第四特征(仄起平收)?原则上是不允许的。《联律通则》第二章第十条(3)明确规定:“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第一章第五条明确规定:“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本文上述所举联例全部遵守了这两条规定。不遵守这两条规定的对联,严格意义上说是“违律”的不合格对联。

但凡事有特例,三仄尾和三平尾的对联也有例可寻。如:

绿窗日月在;仄平仄仄仄

青史古人空。平仄仄平平

——清 曹雪芹

上联三仄尾。

井上烟疏竹有韵; 仄仄平平仄仄仄

台前月古琴无弦。平平仄仄平平平

——清 王闿运

上联三仄尾,下联三平尾。

类似这种对联在浩瀚的联海中为数很少,当属特例,偶而为之也罢了,一般人还是以不学为好。至于“仄起平收”的规定,更是对联平仄的根本,是必须坚守的底线,绝对不能轻易突破,虽然这方面也有特例,但不足为训。

「原创」浅谈对联平仄的“严”与“宽”

对于对联爱好者和初学者来讲,“严”是学习、鉴赏、创作对联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应当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掌握,只有打下了良好的“严”的基础,才能在“宽”的运用上循途守辙、挥洒自如。至于特例 ,了解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