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父如子,楊少華楊議版本的「爸爸去哪兒」!

很多人印象中的父親,總是不苟言笑,一臉嚴肅,讓人不敢直視他目光。因為在中國傳統裡流行“嚴父慈母”一說,尤其對兒子。很多爸爸可以對許多事寬容,對兒子卻嚴厲,板著臉不說話,動不動吼叫揮拳。

如父如子,楊少華楊議版本的“爸爸去哪兒”!

可有一對明星父子,卻有著讓人羨慕的父子相處模式。說是父子,更像兄弟知己,大概就是每個父親和兒子的理想型吧!他們就是一起說相聲,一起拍了十幾年喜劇的,楊議和楊少華父子。

“肉爛在鍋裡”,一提這經典的老梗,估計很多年齡稍大點兒的天津人都會會心一笑。2003年,楊議和楊少華父子憑藉精彩的相聲《肉爛在鍋裡》在第二屆cct相聲大賽上獲得了滿堂彩,成了眾參賽項目的學習榜樣。啃老、黑網吧、欠債不還、騙取投資等現象在父子倆一逗一捧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相聲界的父子傳承並不少見,像名氣很大的郭德綱和郭麒麟父子,侯氏父子、馬氏父子等等,多了去了。但很多人說這是相聲界最好最經典的一對父子檔。因為楊少華和兒子楊議之間那種知音般的默契和火花,中國父子中特別少見。

如父如子,楊少華楊議版本的“爸爸去哪兒”!

小時候,楊議經常跟著父親在後臺轉,是相聲劇場里長起來的,受環境薰陶愛上舞臺:“那時候我就拿著大板凳在那聽他們說相聲,我父親,劉亨先生、馬三立先生、常寶霆 先生、蘇文茂先生、田立禾先生,他們這些人去工廠裡演出,挨個上去都那麼響,才感染了我說相聲。”


老來成名的楊少華,也沒什麼固執脾氣,而且一點都不忌諱給自己的兒子捧哏。用楊老爺子自己的話來說,原來人家一提,這是楊少華的兒子,現在一說,這是楊議他爹。

如父如子,楊少華楊議版本的“爸爸去哪兒”!

賈平凹說過,“作為男人的一生,是兒子也是父親。前半生兒子是父親的影子,後半生父親是兒子的影子。”有了父親的支持,才能成就兒子的強大,兒子才能成為讓父親自豪的依靠。

很多父親對待兒子像是對其他男人,會去競爭,控制兒子的想法和做法,不留情面地批評。而楊少華對兒子如父如兄的鼓勵和支持,引導著兒子找到自己的方向,最終成就了兒子的一番事業。

有個朋友跟小編說,他兒子小時侯最開心的是牽著一起出門玩,現在才讀小學,就不願意同他一塊出門了,因為嫌他胖,嫌他穿得不好看。

楊少華父子倆卻始終對彼此很尊敬,他們說相聲互相調侃,在各種節目裡也特別有愛。有一次訪談,楊議非常誠懇的評價父親:“我父親是目前相聲界水平最好的,也是最敬業的。”

還有一次更動情,“他這個人特別純粹,他最偉大的地方,就是別人說他這麼優秀,或者說他怎麼不好,他都沒在意的。”


楊少華能在兒子心裡一直保持偉岸形象其實很不容易,以前說相聲並不是那麼光彩的。


當年楊少華家孩子多,自己工資又低,一家人免不了捱餓。楊少華不得不去天津的人民公園、水上公園“摞地”說相聲,全憑嘴皮子討人緣,先把大夥說樂了,然後要點錢花。


在那個年代,這種相聲就跟雜耍一樣毫無尊嚴可言,不僅會遇到觀眾的不理解,還治安人員前來驅趕,甚至有一次還進了局子。

如父如子,楊少華楊議版本的“爸爸去哪兒”!

楊少華有次上節目,主持人問及妻子看不看他相聲的時候,楊少華說: “我老伴從來都不看我的相聲,別人演出的時候,老婆都在臺下坐著,我老伴不看,她說:我看著你在臺上裝男裝女的,我心裡難受。因此她從來不看我的相聲,她幹嘛呢?她在家做飯等著” ……楊少華說到此處,哽咽得無法言語。而正是從小這樣的環境,讓楊議對父親多了一份理解和體貼,即便從小過著苦日子。

最可怕的不是生活暫時的窮困,而是親情的冷漠和渙散。不管是父親還是兒子,當他學會以平等而慈悲的視角看待對方時,來自血脈深處的相通和相惜,才真正在兩代人間流淌。

如父如子,楊少華楊議版本的“爸爸去哪兒”!

父親和兒子,不妨把彼此當成普通人,嘗試理解對方因為時代環境或夢想,都有不得已的苦衷和不完美的一面時,兩代人的心才會越來越近。


楊少華老了,名氣才逐漸大起來,那蔫哏兒風格,成了觀眾記憶中的一道溫暖。而今年已經87歲高齡的他,卻依然活躍在相聲舞臺上。


作為兒子當然心疼,楊議非常嚴肅的表示過:“我父親歲數大了,老年病加身,不能一直上臺演出。”


2017年春晚,為了圓一個春晚的夢,老爺子還帶病堅持排練。這讓楊議忍不住在節目上當場叮囑:“你那麼大歲數,在家歇著多好”。這時候,老爺子蔫兒蔫兒地笑了。


小時候跟著父親學相聲,而幾十年後,楊議也成了父親的老師。2003年,楊少華為了相聲刻苦學習英語、以及電腦等一系列新名詞,經常纏著兒子一練就是一宿。


溫暖的父親,才能帶出暖男。有擔當有責任感的父親,才能培養出勇敢、堅韌、獨立的兒子。多數子承父業的相聲演員,始終都還籠罩在父親的光環裡而拼命掙扎。楊議卻超越了父親。

如父如子,楊少華楊議版本的“爸爸去哪兒”!

2002年元月,由楊議創作表演的相聲《如此辦學》,在CCTV第一屆相聲大賽一等獎。除了楊議和楊進明天衣無縫的搭檔,超完成度的表演之外,這出相聲最令人叫好的地方還在於它在詼諧幽默中一針見血地批判了當時教育培訓的亂相,最經典的畫面莫過於相聲高潮處,楊議一口氣念出了幾十上百個舞蹈名字,將黑心教育的醜陋面孔展現在大家面前,讓觀眾在捧腹大笑之外也深受教育。直到今天,這出相聲依然非常具有批判的意義。

據說這裡還有一個驚人的內幕。當年一同參加cctv第一屆相聲大賽的還有大兵、劉彤,劉立新等新生代相聲演員。當年因為楊議演得實在太好了,臺下觀眾叫作連連,讓節目組放棄原本內定的選手,改讓楊議獲得一等獎,成為一時焦點。具體原本內定的選手是誰,就不得而知。

如父如子,楊少華楊議版本的“爸爸去哪兒”!

除了在相聲舞臺上的天才表演,楊議在電視表演上取得了不俗成績。在系列影視劇《楊光的快樂生活》中,楊議成功地塑造了“楊光”這個搞笑、熱心、善良的市民形象。很多觀眾看後都能“對號入座”,在情節中找到身邊人的影子。能引起觀眾共鳴,是源於楊議那種對於生活的理解和觀察。而這種生活洞察力和作品的靈感來源,楊議坦言受到父親不少的影響。

如父如子,楊少華楊議版本的“爸爸去哪兒”!

他們父子之間的溫情,一直延續到這部劇中。他倆生活中是父子,劇中也演父子。演第一集《楊光》時,楊少華老先生71歲,到今年他已經是84歲高齡了,還在演!在熒幕上我們可以看到這對父子在平常相處中那滿滿的溫情,被逗得開懷大笑的同時,不自覺感動起來。

如父如子,楊少華楊議版本的“爸爸去哪兒”!

這次,楊議和楊少華攜帶著他們的津味兒經典喜劇《楊光的快樂生活》,又迴歸熒幕啦!劇中那個觀眾都熟悉的“小人物”楊光成了一名中醫,在魏伊飾演的青梅竹馬的師妹,與顏丹晨飾演的白富美之間上演一出出溫馨幽默的生活戲碼。在父親楊少華的注視和陪伴下,楊議一路走一路成長,呈現出這部打動普羅大眾的走心之作。

小時候我們和父親對抗,長大後才能明白父親的良苦用心,才能體會冰冷麵孔背後熱烈滾燙的父愛。而楊少華卻懂得如何用兒子們聽得懂、看得到的方法去和兒子交流,令人豔羨的父子情。


珍惜父子一場的緣分,不要等到“當徒勞人世糾葛,兌現成風霜褶皺”,才說出一句“爸/兒子,我想你了”。不妨像兩個男人那樣,坐在飯桌上,吃飯聊天,用兩隻碰撞的酒杯來表達擁抱,當一切都還來得及。

楊議個人微博:

如父如子,楊少華楊議版本的“爸爸去哪兒”!

楊議影視微博:

如父如子,楊少華楊議版本的“爸爸去哪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