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收新观点——合规催收大支撑体系正在快速形成

正文共3592字 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催收新观点——合规催收大支撑体系正在快速形成

催收新观点——合规催收大支撑体系正在快速形成

前情导引

作为P2P网贷风控的重要一环,逾期款项的催收一直在业界都是讳莫如深的话题。平台们不愿提及各自的坏账率,逾期催收的方式往往也拿不上台面。

不规范的债务催收,极易引发恶性事件。但要将奇监管起来,却又困难重重。目前中国的催收行业还处于专属法律空白阶段,加之负面舆论的退博助澜,是的债务催熟行业似乎已同黑道或暴力画上等号。然而,合法规范的债务催收公司对很多金融机构来说又是“刚需”,取消不得。从业者都在期待,如何规范催收行业,让欠账不再难收?

观点

正规的催收一般先是短信提醒,随后是电话催收、函件催收、上门催收以及法律催收等。这其中既涉及到在法律框架下进行信息搜集,也涉及到对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保护。整个债务催收行业要实现阳光化和法制化,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在多方面深下工夫。

首先,急需更加快速地制定催收行业相关的法律条文,进一步完善监管政策及法律制度,使催收行为有法可依。美国及中国港台地区都制定了专门的债务催收法律规范,值得参考。

其次,应该出台更加完善的催收行业相应的自律公约,在行业内进行自我约束和规范。比如可以要求催收公司公开其规范的业务流程制度、投诉处理体系等。

再次,要及时关注高新技术催收手段的发展,更好地平衡获取债务人信息和保护公民隐私两者关系。比如目前有的公司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智能催收,包括自动失联修复、依靠大数据建立催收模型、使用前端机器人发送语音传呼和批量短信等。催收是个苦活,被误解谩骂、戏弄欺骗是常有的事,业务员心理容易失衡,情绪失控。相比之下,引入机器人则更加规范高效。

最后,最重要的,是要构建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优化金融生态和信用环境,让“老赖”寸步难行,让欠账不再难收。

在中国,催收曾经是一个不光彩的行业,没有一家催收公司可以上A股主板。现如今,中国已经开始规范整顿催收行业。可以相信,在实现“阳光催收”后,这个万亿级的大市场一定会迎来发展的春天。

前瞻趋势

合规催收大支撑体系正在快速形成

合规催收是新时代下赋予催收行业的新要求,也是助力金融体系稳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何让合规催收更加有力度,则是需要庞大的体系支撑的,我们可喜的看到了一个好的趋势——

有1122万人次被限制购买机票;427万人次被限制购买软卧、动车组列车票……

这群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失信被执行人。

慑于信用惩戒,已有246万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而更多的数字和消息正预示着,信用ID时代正在迅速来临。

◆ 互联网金融统一身份检验平台试运营

近几月,不断有消息释出,它们像亚马逊热带雨林中的蝴蝶,扇动着一张“全息”社会信用大网络,这个网络将几乎覆盖所有的个人和企业,无人可隐身。

其中,极具标志性意义的是,金融科技领域,曾经一度被认为是失信人的“法外之地”,其大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密集入网。

最新消息,中国互金协会互联网金融统一身份核验平台启动试运营,为网络借贷、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等从业机构,提供用户身份核验的一站式接入。其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统一入口,现已具备5个模块共13种接口的核验能力,涵盖公民身份、银行卡、通信运营商的核验以及人脸识别等。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从源头开始汇集。

◆ 最高法与互金协会开启战略合作

此前不久,最高法与中国互金协会启动战略合作,着力切断失信被执行人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融资渠道。此次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将最高法的司法数据与互金协会的监测数据结合起来,目的有两点,一是“共筑金融风险防线”,二是“联合惩戒失信被执行人”。

一位互金领域资深人士表示,最高法与互金协会的数据一旦打通,最高法院的司法数据将会被纳入互金征信系统。意味着,此后大部分互金平台的资金借款人若有司法负面数据,其负面影响将蔓延到互联网金融领域,在互联网金融平台借款会非常难。

一张更大的信用网络正悄无声息的形成——

中国人民银行试点核查居民身份证有效性、非居民身份证件信息真实性,联网核查业务处理将全国统一;

公安部“居民身份证网上功能凭证”正式试点;

公民网络电子身份标识eID载入手机卡,将应用于银行卡、不动产登记等更多领域;

全国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身份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基本全覆盖,存量代码转换率为99.8%,企业信息悉数入网。

“无人可断网,无人可离线”的信用网络大格局正逐步构建成形,无论愿意与否,每个个人或企业都将拥有一个信用ID,它或者是通向未来的通行证,或者是拦路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