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轻人谈胶片时,他们谈些什么

当年轻人谈胶片时,他们谈些什么

采写|杨晓雯

胶片摄影,是一种使用机械相机的拍摄方式。与现在主流的数码摄影不同,胶片摄影在记录影像时,依靠的是传统胶片而非数字成像元件。一百多年前,摄影技术诞生之初,机械相机帮助人们记录下许多经典的瞬间。百年来,无数胶片摄影大师的作品与理论,为摄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马克·吕布与东方印象,卡帕与硝烟战场,布列松与他的“决定性瞬间”……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码摄影逐渐变成了更多人的摄影选择。但胶片摄影本身,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和黑胶唱片一样,作为一种相对小众的艺术形式,仍然拥有不少粉丝。

“画英雄”是国内胶片摄影领域较为知名的品牌,也是不少胶片摄影者冲扫作品的选择。“画英雄”在杭州有两家门店,并且拥有淘宝店铺,接收来自各地的订单。据店员小白(化名)透露,马塍店一天大约有50位到店冲扫的顾客;留下店主要接收通过网店下单的顾客寄来的胶卷,平均每天大约有200卷。与前些年相比,数量是有所增加的。在2014年时,“画英雄”的会员号在10000号以内,现在的会员号大约是30000-40000号。

当年轻人谈胶片时,他们谈些什么

画英雄马塍路店活动 图源:微博“画英雄”

“胶片”在当下的再度流行,在众多应用软件中也可窥见一二。近来,Gudak Cam、Huji Cam、NOMO等摄影类app受到许多年轻人的喜爱,用这些手机软件拍摄的照片往往会带有噪点、漏光以及比较暗沉的色调,被不少人称作“胶片风”。

“其实我觉得胶片摄影到底是什么风格,是挺难下定义的。”小白说,“胶片摄影的颗粒有一种粗糙的质感,我还挺喜欢的,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比较‘滑’。”小白是2012年开始接触胶片摄影的,当时他还是一名学生。那时候买一台全画幅单反相机大约需要一万五千元,而全画幅胶片相机的价格在千元左右。“那时候穷嘛,而且觉得玩胶片挺有个性的。”

同样在学生时代开始使用胶片的还有周琰皓。大一大二时,他因为摄影课接触到了数码单反。但是数码摄影一段时间之后,他开始想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在2015年购入自己的第一台胶片相机——奥林巴斯机械单反。

周琰皓在“画英雄”工作时间不算久,最初也是出于爱好。“在这里学了一些暗房的操作,虽然只是一些皮毛。”其实,不光是对店员,“画英雄”还对外开办暗房体验课程,每个月大概有十余位客人会来店里学习胶片冲扫。“画英雄”举办的摄影比赛,收到了过万的投稿,评选出的获奖作品还举办了影展。“如果可以带来一些感触,让人感受到拍摄者想传达的概念与核心印象,就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展览吧。” 周琰皓说,“展示这种艺术形式的同时,也可以给有共同爱好的人们交流的机会。”

现在,不少人将目光重新投向了胶片。很多像小白和周琰皓这样的胶片摄影爱好者,最初是因为好奇和追求个性而开始尝试这种摄影方式的。不过,对如今掀起的“胶片热”,两位年轻人有一些保留意见。信息量巨大的图片时代,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照片与众不同,带着“复古”意味的胶片摄影成为了一个彰显个性的好选择。不过,机械操作的复杂性,胶卷冲扫的时间与材料消耗,冲扫结果的不确定性等胶片摄影的“不便之处”,让一些人希望有“捷径”可行。在这样的需求下,相对便捷的“胶片风”摄影软件就应运而生。

当年轻人谈胶片时,他们谈些什么

多种胶片风格的摄影app

“其实所谓‘胶片风’,挺多都带有对胶片摄影的一些刻板印象,例如‘胶片摄影就会有红色的漏光、有颗粒’。但其实胶片的风格挺复杂多样的,不应该被这样单一的解释吧。如果带着这些刻板印象去真正使用胶片相机拍摄,一些人会发现最终冲印出的照片与想象中的效果大相径庭,不符合他们的预期。”近来,胶片摄影势头渐长,但在他们看来,如果仅仅为了形式本身而追捧这种摄影方式,这一浪潮可能会很快回落。

“科技的发展不是为了替换,而是为了丰富。”胶片摄影因其特有的质感,并未被数码摄影取代,两种摄影方式一直在时代里交织着。“摄影本身是一件零门槛的事情,而且方式多样,无关介质。”周琰皓说,“我挺喜欢森山大道的一句话:我只拍摄能刺痛我的东西。我平时也挺随意的,拍一些我觉得有趣的东西。摄影应该是内心驱动的吧,当做一种乐趣就好了。”

当年轻人谈胶片时,他们谈些什么

画英雄马塍路店门口的小黑板

“画英雄”马塍店门口有个猫窝,原本是店员们为了一只名叫“大猫”的猫准备的。2017年“大猫”离开后,这个猫窝变成了周围许多流浪猫的“临时客栈”。店员们会在猫窝边上放好猫粮,不过,流浪猫们和店员们并不亲昵。“像是有联系的陌生人,”周琰皓笑道。不过,猫咪们有一处温饱之所,店员们也有温情寄托,什么关系什么形式也都不太重要。毕竟,开心就好了。

当年轻人谈胶片时,他们谈些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