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條」助力廣東實體經濟

“新十條”助力廣東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新十條”將重點支持高端裝備製造等新興支柱產業。新華網圖

【記者 胡雪軍】

解決“落地難”“建設慢”推進重大產業項目建設

針對企業和基層反映的部分重大產業項目因用地、用林指標不足等原因,致使項目難以順利落地實施的問題,修訂版要求解決重大產業項目“落地難”問題,加強用地保障。提出對重大產業項目由省給予用地指標獎勵,其中對投資20億元以上項目由省給予全額用地指標獎勵,當年指標不足的,可按規定向省申請預支獎勵指標,同時省預留佔用林地指標,優先保障重大產業項目。

為切實加強和優化政府的服務,更好推動重大產業項目建設,修訂版提出,投資額50億以上項目由製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協調,實施省直部門專員服務制。同時,要求環境影響評價、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節能評價等要在重大產業項目論證階段提早介入,同步開展並聯審批,進一步壓減審批時限。

解決“地價貴”“租金貴”多措並舉降低工業用地成本

自去年實施“實體經濟十條”以來,廣東工業企業用地成本進一步降低。廣東省經信委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通過多項優惠政策,廣東為企業節省用地初始取得成本超過百億元。

修訂版再次強調解決工業企業“地價貴”問題,多措並舉降低工業用地成本。允許對工業項目按照規劃確認的用地圍牆線內面積出讓,切實降低企業土地獲得成本。在出讓年期上,明確工業用地出讓最長年限為50年,根據企業意願,對有彈性用地出讓需求的工業企業實行彈性年期出讓供地,按照出讓年期與工業用地可出讓最高年期的比值確定年期修正係數。

針對工業企業“廠房租金貴”問題,修訂版鼓勵各地建設高標準廠房和工業大廈。高標準廠房和工業大廈可按幢、層等固定界限為基本單元分割登記和轉讓,國家和省級開發區、產業轉移園區建設高標準廠房和工業大廈容積率超過2.0的,所使用的用地指標可由省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予以返還。同時,為避免工業廠房“二房東”惡意炒作現象,要求各地進一步規範工業廠房租售市場管理,工業廠房要直接面向用於發展工業或與工業生產相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的市場主體銷售或租賃。

解決“用電難”“用電貴”鼓勵企業參與電力市場交易

降低工業成本,是廣東“做減法”推動製造業企業發展的成果之一。

對於企業用電成本問題,去年全省三次降低了一般工商業電價,合計每度電降了8.19分,預計全年降價金額達到113億元,提前完成了政府工作報告裡提到的一般工商業電價要降低10%的年度目標。

修訂版要求2018年將參加電力市場交易的發電企業範圍擴大到核電,參加電力市場交易的用戶範圍擴大到全部省產業轉移工業園,支持高新技術、互聯網、大數據、高端製造業等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嚴格貫徹落實國家降低電價有關政策,繼續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包括臨時性降低省電網的輸電電價、降低跨省區的輸電價格、降低廣東省天然氣發電企業的上網電價、降低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徵收標準等;針對部分企業反映“用電難、用電慢”的問題,要進一步精簡企業用電工程業擴配套項目審批流程和時限,由各市政務中心組織相關單位實施並聯審批,確保企業用戶接電時間壓減至80天以內,其中規劃施工報建時間壓減至30天以內。對具備電力承裝資質的企業所承建的電力建設項目,供電企業均應無歧視接入電網並及時送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