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扎堆赴港IPO,這麼著急究竟爲哪般?

近日,在資本界討論最多的話題,就是小米在香港上市了。尤其當它的估值從1000億美元變成了540億美元,大家就更震驚了,都在討論為什麼估值打了五折,雷軍還要小米上市呢?除了小米,鬥魚、映客、同程藝龍等眾多獨角獸均爆出了香港上市計劃,它們為什麼要在這個時點扎堆上市呢?

獨角獸上市潮

2018 年5月3日,小米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於6月25日在香港公開招股,共接獲約11萬人認購,超額認購倍數逾8倍,凍結資金約230億港元,IPO發行價最終定在17港元/股。

6月25日,作為“新經濟幕後推手“的華興資本啟動上市運作,正式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

6月28日,映客正式招股,7月4日定價,7月11日公佈配售結果,7月12日在港交所上市,以每手1000股開始進行買賣,股份代號為3700。

滴滴出行最快下半年啟動上市,已初步決定落戶香港,並考慮不同的上市架構,不排除以同股不同權形式上市。

鬥魚、騰訊音樂、映客、獵聘、創夢天地、同程藝龍等一批明星公司也即將在香港IPO,港股市場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資本盛宴。

獨角獸扎堆赴港IPO,這麼著急究竟為哪般?

港股市場窗口期

港股正迎來時隔十年的“黃金時代”。恆生指數2017年全年漲幅超過30%,成為當年全球表現最好的主要指數。2018年1月,恆生指數成功衝上了歷史新高33484點,突破了之前在2008年創下的歷史高點。

目前港股處於高位,尤其是新經濟股票估值較高,選擇在這個時間點上市融資,可以用比較少的股權攤薄換來更多的錢。

港股在最近幾個月處於一個比較微妙的高位震盪調整期,6月19日,上證、恆指均大幅下跌。恆指指數一度大跌近千點,跌破29500點。港股後續是漲是跌眾說紛紜,一旦港股持續下跌抑或由牛轉熊,將對獨角獸的估值造成重大影響。

港股新政助推

2017年底,在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推動下,港交所出臺了成立25年來最大的變革:允許“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允許尚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等。

李小加曾將港股市場形容為“自由戀愛”——從制度層面上來說,三地股市中,港股的上市制度設計已經越來越接近納斯達克,均採用披露制。

從IPO審核通過率來看,2017年共310家申請在香港IPO,僅有8家被拒。同時,香港IPO審核速度快,企業從遞交上市申請表格到出裁決結果,平均只需要120天。

就估值而言,三地中A股給出的估值最高,但其門檻也最高,而美股和港股都較為國際化,香港又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要說兩地投資者對中國公司的理解程度,香港肯定更懂。

獨角獸扎堆赴港IPO,這麼著急究竟為哪般?

美國加息帶來擔憂

2018年6月14日凌晨,美聯儲再一次宣佈加息,將聯邦基準利率目標區間上調25個基點到1.75%-2%的水平,這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首次重新回到2%的整數關口。

隨後,香港金管局跟隨步伐,上調貼現窗口基本利率25個基點,至2.25%。美聯儲不斷加息意味著全球資金的水龍頭在慢慢擰緊。從長遠來看,由於加息會吸引香港的美元迴流美國,美聯儲持續加息將利空港股。

國內資本寒冬

伴隨今年資產管理新規的出臺,銀行配資收緊,2018年5月,中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創近兩年來最低水平,其中5月末企業債券餘額為19.14萬億元人民幣,當月融資淨減少434億元,為2017年6月以來首度陷入負值。

對於小米、美團這些巨型獨角獸而言,融資和估值已經達到一定規模。例如美團上一輪融資已經達到40億美元金額,估值高達300億美元。螞蟻金服去年的估值已經高達600億美元,如此龐大的體量已經很難從一級市場找到合適的投資者。

國內流動性緊縮,導致一級市場的募資遇到困難,創業者的融資環境也變得更加嚴峻,尤其是估值較高的中晚期項目將面臨估值調整,這也成為獨角獸扎堆IPO的重要原因。

另外,不少獨角獸公司的主營業務還未大規模盈利,而新業務又處於燒錢之中,需要正向的現金流支撐,二級市場成為最佳選擇。

獨角獸扎堆赴港IPO,這麼著急究竟為哪般?

利率上升、人民幣貶值和美中關係惡化,這些因素將共同威脅亞洲經濟增長和企業利潤,恆生指數短期內有進一步大幅下跌的風險。這些獨角獸們,紛紛抓住這難得的時間窗口,先拿到過冬的資金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