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新高二「秋季起全面」選課走班「配套系統有待跟進

眼下,各地已經陸續開學。而其中格外惹人關注的,就是最新迎接“新高考”的高二學生。到2020年山東高考將採用新的錄取方式:即“兩依據一參考”:其中“兩依據”,一是語數外3科分數,二是另外6門課程選出3門參加等級考試。然後學生就要根據自己選擇的課程,到不同的教室去上課,這就是所謂的“選課走班”。而6選3,有20種組合,選擇增多,對學生個性發展有利,但同時,不論是學生,教師,還是學校,家庭,都是一項不小的挑戰!

齊魯網9月14日訊 在青島讀高二的孫永斌一開學,就拿到自己的課程表。“每個人不同的就是一個課程表,對此我是非常受益的。+不像以前,比如說你學文或者學理,都是非常具有侷限性的,+我選的是政治物理化學,發揮得好就是最好,然後一個最好的成績去參與這個高考。”

在省會濟南,同樣讀高二的林子文也拿到自己的課程表,她選的三門課是歷史、政治和生物,而作這個對未來影響深遠的選擇並不輕鬆。“選的時候我也很猶豫。畢竟是第一次。也是綜合考量之後才下的決定”

為讓同學們選擇適合自身的課程組合,從高一開始,所有高中學校都開設了生涯規劃課程,開展職業體驗等活動,讓學生們首先全面認識自己,瞭解心儀的大學專業,以及未來相匹配的職業。山東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仲紅波介紹說,“學校要充分尊重孩子的選擇權,不能設定套餐。或者是限定學生的選擇,決不允許。這種選擇在暑假之前,包括暑假之中。經過多輪的契合模擬,目前已經完成。”雖然選課已經完成,但一直到高考報名前,經過理性考量後,學生仍然可以調換。

學生選擇權得到充分尊重,但對學校來說,可能帶來很大沖擊:首先,選課多了,原本就並不富餘的教室,是否會不夠用?而實際上,問題並沒想象中那麼嚴重。在濟南三中,高二原有行政班16個,選課走班後,教學班18個,只增加了兩個。 張冬生是濟南三中教育教學部主任,給我們介紹學校的應對方法。“相同組合的學生,可以分配在一個行政班裡面。固定下來,這樣就形成十個“定三”的行政班。然後另外六個行政班。兩科相同的就可以固定到一個班裡。然後第三科進行走班,這樣就形成八個走班的教學班。”

據瞭解, 這種所謂“小走班”的形式,目前被很多學校採用。此外,兩年內山東新建改擴建高中290所,高中階段大班額的比例從74%控制到10%以內,也讓選課走班有了更大的騰挪空間。選課走班帶來的另一個難題,是各學科教師失衡。“選擇最多的是歷、地、政組合,大約有1/3。相對來說,物理化學選擇的少一些。單科來說,地理和生物,選擇最多。”這樣一來,地理、生物等學科教師出現緊缺,而物理、化學教師工作量不足,對教師隊伍穩定也不利。一些學校還創新管理方式,讓教師隊伍流動起來:工作量不足的教師,可以做“兼職”。像濟南三中教育教學部主任張冬生在內, “我教化學,選擇化學都不多,我只教一個班。原來是教四個班。工作量就遠遠不夠了。現在我在教育教學部兼職。負責日常學生的檢查呀,考核呀,評價等工作。”

高考改革來了,如何激發教師們的積極性?在德州,禹城綜合高中高二年級副主任邵明介紹學校制度上的調整:“超工作量的教師提高績效工資基數。對填報比較少的,工作量少的教師,支持這些老師做相應的工作調整,如鼓勵老師學習第二專業,以任教公選會考課等。

雖然,各地通過招聘新教師、以及學區內各學校調劑等方式,基本上滿足教學需求。但隨著高考改革,選課走班的逐步落地,高中甚至初中小學的教學體系,都要作出一系列調整。青島市實驗高級中學去年就開始探索試行”選課走班“,校長孫睿對此有很多自己的理解。”這一輪的新高考改革目的是育人模式的培養的一種轉變,從育分轉變到了育人,所以它不僅僅是選課走班,學生的選擇性和個性化學習的一個表現,它也深深地影響到了我們高中教育的整體變革,目前我們的課程建設,教師隊伍建設,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還有學校的治理體系的建設等等,都要圍繞新高考改革進行全面的變革。“

閃電新聞記者 張洪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